本书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观和利于穷人的分配理论、罗尔斯的公正理论以及埃里克·S.赖纳特的产业发展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对收入不平等现象的看法、容忍程度以及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满意程度评估方法分别对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政策、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和扶贫搬迁易地开发等四种扶贫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综合考虑农村贫困人口的建议,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提出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发展从而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现象的扶贫政策建议。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8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11
四、研究数据 14
五、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结论 16
六、可能的创新 20
参考文献 21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3
一、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观 23
二、罗尔斯的公正理论 26
三、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 28
参考文献 29
第三章 农村扶贫政策与调研地区政策实施的基本状况 30
一、21 世纪农村的扶贫政策 31
二、湖北省贫困地区的分布与贫困状况 33
三、21 世纪湖北省实施新的扶贫开发政策取得的宏观成效 37
四、湖北省松滋市农村贫困的现状及扶贫政策的演变历程 39
五、湖北省英山县农村贫困的现状与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政策的实施 48
参考文献 50
第四章 多维贫困标准和多维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的现状 52
一、贫困对象选取的单一标准:收入 52
二、收入是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满意度的唯一因素吗? 53
三、收入标准认定扶贫对象引起的问题 63
四、多维的贫困标准 67
五、多维贫困标准下中国农村贫困现状 68
六、小结 76
参考文献 77
第五章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收入不平等的看法 80
一、调研工作 82
二、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84
三、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收入不平等影响因素看法的计量分析 84
四、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容忍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析 88
五、结论 88
参考文献 89
第六章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91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94
二、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政策的基本运行情况 96
三、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贫困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低的因素分析 98
四、结论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七章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105
一、湖北省松滋市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108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09
三、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运行情况 111
四、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农业产业化扶贫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低的因素分析 112
五、结论 114
参考文献 115
第八章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雨露计划” 转移培训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116
一、湖北省松滋市“雨露计划” 转移培训扶贫政策的基本情况 120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0
三、“雨露计划” 转移培训扶贫政策的运行情况 122
四、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雨露计划” 转移培训扶贫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低的因素分析 123
五、结论 126
参考文献 127
第九章 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扶贫搬迁易地开发政策的满意度分析 128
一、湖北省松滋市扶贫搬迁易地开发政策的基本情况 129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30
三、扶贫搬迁易地开发政策的运行情况 132
四、影响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对扶贫搬迁易地开发政策的满意程度高低的因素分析 133
五、结论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十章 四种扶贫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 138
一、四种扶贫政策效果对比分析 138
二、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之处 141
参考文献 143
第十一章 扶贫经验案例 144
案例1 郑家榜村村扶贫互助社助村民摆脱贫困 144
案例2 郑家榜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扶贫模式 145
案例3 灌南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 145
案例4 恩施州龙凤镇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 147
案例5 恩施州龙凤镇移民扶贫搬迁模式 150
第十二章 完善扶贫政策的政策建议 152
一、扶贫政策基本导向的正确性 152
二、如何正确看待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154
三、区别对待选择性贫困和约束性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 155
四、进一步规范贫困的标准? 让扶贫政策更加公平公正 156
五、充分尊重贫困人口的反馈意见? 不断完善扶贫政策 156
六、因地制宜优化扶贫政策 157
七、确保扶贫政策的持续性 158
八、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158
九、提高农村人口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58
十、大力发展新型乡镇龙头企业 159
参考文献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