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是实现耕地非农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双赢的主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耕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根据现状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根据耕地价值确定补偿价值标准难以起到激励耕地保护作用的不足,本书提出了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在保证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耕地布局优化以此确定各区域耕地保护目标;以耕地非农化收益和耕地资源价值为基础,结合区域耕地赤字/盈余状况确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价值标准,以此约束和激励各区域耕地保护行为。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开展了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耕地保护的意义 1
一、耕地保护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1
二、耕地生产力总量平衡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进一步优化 2
三、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是实现耕地生产力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3
四、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是耕地区际协调保护的重要途径 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6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研究进展 7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进展 8
三、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评价研究进展 10
四、耕地价值评估和耕地补偿价值标准研究进展 13
五、我国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研究进展 16
六、我国耕地资源布局优化的思路研究进展 19
七、耕地非农化压力与耕地布局优化研究进展 22
八、耕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23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0
第一节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 30
一、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 32
二、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差异 34
三、1990~2010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量区域差异 35
第二节 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 41
一、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测算 41
二、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总体变化情况 45
三、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区域差异情况分析 51
第三节 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 79
一、耕地利用变化 82
二、粮食生产变化 84
三、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 85
四、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 88
五、耕地利用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91
参考文献 91
第三章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及其目标 96
第一节 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 96
一、外部性理论 96
二、公共物品理论 96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97
四、人地关系理论 97
五、现代土地价值理论 98
第二节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分类及其目标 99
一、耕地保护外部性补偿机制 99
二、基于发展机会成本补偿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100
三、耕地生态补偿机制 101
四、征地补偿机制 102
五、耕地发展权补偿机制 103
六、耕地区际协调保护补偿机制 104
第三节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105
一、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内涵 105
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意义 106
三、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107
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 108
第四节 小结 111
参考文献 111
第四章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原理 114
第一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114
第二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 117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117
二、区域利益协调理论 119
三、帕雷托最优理论 119
第三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 120
一、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 120
二、确定耕地赤字/盈余 120
三、根据耕地赤字/盈余确定补偿标准 121
四、修正补偿标准 122
第四节 小结 123
参考文献 124
第五章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的现状 126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概况 126
第二节 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 127
一、数据来源 127
二、土地利用类型编码方法 128
三、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129
四、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 130
五、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性特征 132
第三节 近2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134
第四节 小结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六章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139
第一节 元胞自动机模型概述 139
第二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基本原理 143
第三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关键参数 146
一、元胞空间分区 146
二、分区转换规则获取 158
三、转换阻抗与总体转换概率测算 165
四、异步演化速率获取 166
第四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实证及精度评估 172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处理 172
二、模拟结果 173
三、精度检验 178
四、模型应用 182
第五节 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土地利用优化布局中的应用 183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84
二、模型与方法 186
三、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果 188
参考文献 192
第七章 基于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 201
第一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 201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区际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201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202
三、理论基础 203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206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的主要方法 207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需求量预测 207
二、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建设用地需求量 224
三、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建设用地优先度评估 227
四、区域耕地利用优化模型 234
第四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238
一、武汉城市圈耕地布局优化数据制备 238
二、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布局优化 239
第五节 小结 244
参考文献 245
第八章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收益及其区域差异 248
第一节 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的理论基础 248
一、土地稀缺性原理 248
二、可持续理论 249
三、效用理论 250
四、人地关系理论 250
五、法学理论 251
第二节 耕地非农化收益测算的方法 252
一、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概念 252
二、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254
三、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257
四、直接产出系数和完全产出系数 257
第三节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收益及其区域差异 258
一、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258
二、耕地非农化效益测算 259
第四节 小结 260
参考文献 261
第九章 武汉城市圈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机制构建 262
第一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机制理论框架 262
第二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总体框架 263
第三节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确定 265
第四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 265
第五节 基于目标责任区际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武汉城市圈的实证 267
一、区域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测算 268
二、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价值标准 269
第六节 小结 274
参考文献 275
第十章 耕地保护区域协调保护保障措施 278
第一节 耕地保护区际补偿的资金管理措施 278
第二节 耕地区际协调保护的法律措施 279
第三节 耕地保护区际协调保护的技术保障 280
第四节 小结 281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