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将人体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融合在一起,简明扼要,主要供有一定生物医药基础的学生使用,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与人体异常状态下的功能改变,为进一步加深临床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学习提供基础。本教材满足本科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与排放、体液代谢紊乱、神经生理、内分泌与生殖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001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跨膜转运功能 002
一、细胞膜的结构与成分 002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003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005
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005
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006
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007
四、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007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位 008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008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009
三、局部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010
第四节 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010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010
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011
三、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异常与疾病 012
四、骨骼肌细胞的结构特点 012
五、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及其分子机制 013
第二章 血液 016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016
一、血液成分 016
二、血量 017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017
第二节 血细胞 018
一、血细胞的生成 018
二、造血微环境 019
三、红细胞 019
四、白细胞 022
五、血小板 024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027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027
二、血液凝固 027
三、体内的抗凝血系统 030
四、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维蛋白溶解 031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033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033
二、输血 036
第三章 血液循环 038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038
一、心率和心动周期 038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039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040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041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041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042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043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047
第三节 血管生理与病理生理 050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051
二、血管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 051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052
四、微循环 053
五、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054
六、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055
七、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056
八、水肿 056
九、休克 057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060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支配 060
二、体液调节 062
三、自身调节 063
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064
第五节 心力衰竭 064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分类 064
二、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064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065
四、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066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067
第四章 呼吸 068
第一节 肺通气 069
一、肺通气的原理 069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071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072
一、气体的交换的基本原理 072
二、肺换气 072
三、组织换气 073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074
一、氧的运输 074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075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076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076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077
第五节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 078
一、呼吸衰竭 078
二、缺氧 080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生理 084
第一节 概 述 084
一、胃肠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084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085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085
四、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087
五、胃肠道血液循环的特点 087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088
一、唾液及其分泌 088
二、咀嚼和吞咽 088
第三节 胃内消化 089
一、胃液及其分泌 089
二、胃的运动 092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093
一、胰液的分泌 093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095
三、小肠液的分泌 095
四、小肠的运动 096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097
一、大肠液的分泌及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097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097
第六节 胃肠道的吸收 098
一、胃肠道的吸收过程概述 098
二、小肠对各种主要物质的吸收 099
第七节 肝脏生理及肝功能不全 100
一、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100
二、肝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 101
三、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02
四、肝功能衰竭 102
五、肝性脑病 103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0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106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106
二、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因素 108
三、基础代谢 108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生理与病理生理 109
一、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109
二、体温的维持 110
三、体温的调节 111
四、发热 112
第七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116
二、肾脏的功能概述 116
三、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血液循环特征 117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20
一、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120
二、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 121
三、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121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22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23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123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126
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转运功能的因素 128
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28
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及其意义 128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及其机制 128
三、影响尿液浓缩与稀释的因素 130
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31
一、肾脏泌尿功能的神经调节 131
二、肾脏泌尿功能的体液调节 131
第六节 血浆清除率 133
一、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33
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意义 134
第七节 尿的排放 134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34
二、排尿反射 135
第八节 肾衰竭 135
一、急性肾衰竭 136
二、慢性肾衰竭 138
第八章 体液代谢紊乱 141
第一节 机体的内环境 141
一、体液 141
二、内环境 142
三、内环境稳态 142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42
一、水、钠平衡及调节 142
二、水、钠代谢紊乱 14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45
一、钾的正常代谢 145
二、低钾血症 145
三、高钾血症 147
第四节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49
一、酸和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 149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149
三、酸碱平衡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50
四、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152
五、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 156
第九章 神经生理 158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概述 158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158
二、突触传递 159
三、反射活动一般规律 16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63
一、感受器 163
二、躯体和内脏感觉 164
三、视觉 167
四、听觉 171
五、平衡感觉 173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74
一、中枢对躯体姿势的调节 174
二、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75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77
一、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77
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79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180
一、学习与记忆 180
二、语言 180
第六节 脑的生物电活动与觉醒和睡眠 181
一、脑电图 181
二、觉醒和睡眠 181
第十章 内分泌与生殖 183
第一节 内分泌与激素 183
一、激素的种类及其化学本质 183
二、激素作用及其一般特征 183
三、激素作用原理 184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184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185
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 186
第三节 甲状腺内分泌 186
一、甲状腺激素生物合成 186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187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188
第四节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189
一、甲状旁腺激素 189
二、维生素D 3 189
三、降钙素 189
第五节 肾上腺内分泌 189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189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191
第六节 胰岛 191
一、胰岛素 191
二、胰高血糖素 192
第七节 生殖生理 192
一、男性生殖 192
二、女性生殖 193
主要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