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麦川县的田野调查,采用“多点民族志”和“扩展个案法”,分析联系点制度、项目制、科层体制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指出,联系点制度作为群众路线的制度性再生产,在实践中产生了意外后果。通过资源吸附,联系点被打造成一个个典型。当典型治理成为常态化治理机制时,将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引发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内卷化”。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意识 1
1.2 分析框架 3
1.3 方法与田野 6
第2章 联系点制度 11
2.1 联系点制度的历史变迁 11
2.2 联系点制度的内涵 13
2.3 联系点的类型 17
第3章 资源整合:联系点制度的财政基础 27
3.1 公权私用 28
3.2 部门经济学 43
3.3 联系点的边际效益 54
3.4 项目制背景下的“条块互动” 59
第4章 双轨体制:联系点的组织体系 61
4.1 联系点运作的组织体系 62
4.2 运动式动员的失效 69
4.3 乡镇的依附性 76
4.4 双轨体制 91
第5章 典型政治:联系点制度的运作机制 96
5.1 典型的产生机制 97
5.2 再论“模式” 107
5.3 从“以点带面”到“以点代面” 114
第6章 典型治理及其制度逻辑 122
6.1 典型治理何以可能 122
6.2 制度互动的形成及作用机制 130
6.3 制度化与制度“内卷化” 137
6.4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的可能路径 148
附录1 2012年度乡镇绩效考评公共指标及评分细则 151
附录2 亮点工作现场评分标准 177
后记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