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05 地理学 > 现代测量学(第二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现代测量学(第二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现代测量学(第二版)
  • 书号:9787030393098
    作者:李天文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34
    字数:41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 所属分类: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0705 地理学
  • 定价: ¥44.00元
    售价: ¥34.76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者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精化和补充后撰写而成。全书共11章:第1章至第5章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第6章介绍全站仪的基本原理、仪器检验以及距离归算;第7章介绍GPS定位技术;第8章讲述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第9章主要阐述地形控制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第10章介绍传统及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第11章介绍测量学的应用内容。本书以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为主线,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核心,在阐述测量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不仅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的理论及方法,而且还介绍了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内容。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序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l.1 测绘科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1
    l.1.1 测绘科学的基本概念 1
    1.1.2 测绘科学的研究内容 1
    1.2 测绘学的分类 1
    1.3 测量学的目的及要求 3
    1.4 测量学的发展及现状 3
    习题 4
    第2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5
    2.1 地球形状与地球椭球体 5
    2.1.1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5
    2.1.2 地球椭球体 5
    2.2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统 6
    2.2.1 地理坐标系 6
    2.2.2 大地坐标系 6
    2.2.3 空间直角坐标系 7
    2.2.4 平面直角坐标系 8
    2.2.5 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8
    2.2.6 高程系统 10
    2.3 WGS~84 坐标系 10
    2.4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11
    2.4.1 地面点相对位置11
    2.4.2 坐标正算和反算 11
    2.5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范围 12
    2.5.1 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12
    2.5.2 对水平角度的影响 13
    2.5.3 对高程的影响 13
    2.6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13
    习题 14
    第3章 水准测量 15
    3.1 水准测量原理 15
    3.2 微倾水准仪及水准尺 16
    3.2.1 望远镜 17
    3.2.2 水准器 18
    3.2.3 水准尺 19
    3.2.4 尺垫及尺桩 20
    3.3 普通水准仪酿用 21
    3.4 激光水准仪及数字水准仪 22
    3.4.1 激光水准仪 22
    3.4.2 数字水准仪 23
    3.4.3 自动安平水准仪 23
    3.5 水准路线测量 25
    3.5.1 水准路线的布设 25
    3.5.2 水准路线选点与埋石 26
    3.5.3 水准测量外业施测 26
    3.6 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29
    3.6.1 仪器误差 29
    3.6.2 观测误差 30
    3.6.3 外界条件的影响 31
    3.7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2
    3.7.1 水准仪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33
    3.7.2 检验与校正 33
    3.7.3 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器性能检验 36
    习题 37
    第4章 角度测量 39
    4.1 角度测量原理 39
    4.1.1 水平角测量原理 39
    4.1.2 垂直角测量原理 39
    4.2 光学经纬仪 40
    4.2.1 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40
    4.2.2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42
    4.3 电子经纬仪 43
    4.3.1 编码度盘测角系统 44
    4.3.2 光栅度盘测角系统 45
    4.4 水平角测量 45
    4.4.1 观测前的准备 46
    4.4.2 测回法 46
    4.4.3 方向观测法 47
    4.5 竖直角测量 48
    4.5.1 竖盘的构造 48
    4.5.2 竖角(高度角)的计算 49
    4.5.3 指标差的计算 50
    4.5.4 竖角的观测 51
    4.6 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52
    4.6.1 仪器误差 52
    4.6.2 对中误差及目标偏心误差 53
    4.6.3 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 54
    4.6.4 外界条件的影响 54
    4.6.5 角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54
    4.7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55
    4.7.1 经纬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55
    4.7.2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55
    习题 58
    第5章 距离测量 60
    5.1 钢尺量距 60
    5.1.1 量距工具 60
    5.1.2 直线定线 61
    5.1.3 距离丈量 61
    5.1.4 钢尺检定 63
    5.2 钢尺量距成果化算 63
    5.2.1 尺长改正 63
    5.2.2 温度改正 63
    5.2.3 倾斜改正 63
    5.2.4 距离改正算例 64
    5.3 视距测量 65
    5.3.1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65
    5.3.2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 67
    5.3.3 视距常数的测定 67
    5.4 幢波测距 67
    5.4.1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 68
    5.4.2 电磁波测距仪的种类及标称精度 69
    5.4.3 脉冲式光电测距仪 69
    5.4.4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 70
    5.4.5 距离测量 72
    5.4.6 测距边改正计算 72
    5.5 光电测距的归算 73
    5.5.1 短距离的平距及高差计算 73
    5.5.2 距离测量的高差归算 74
    5.6 直线定向 74
    5.6.1 直线定向的方法 75
    5.6.2 正、反坐标方位角及其推算 77
    习题 78
    第6章 全站仪 79
    6.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79
    6.1.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79
    6.1.2 全站仪的分类 80
    6.2 全站仪的使用 80
    6.2.1 SET2110 型全站仪 80
    6.2.2 测量前的准备 82
    6.3 全站仪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85
    6.3.1 后方交会测量 85
    6.3.2 放样测量 86
    6.3.3 偏心测量 87
    6.3.4 对边测量 87
    6.3.5 悬高测量 88
    6.4 全站仪测距误差检定 88
    6.4.1 仪器外观及功能检查 88
    6.4.2 测距轴与视准轴吻合性及测程的检定 89
    6.4.3 调制光波相位不均匀性误差及幅相误差检定 89
    6.4.4 测尺频率的检定 91
    6.4.5 周期误差的检定 91
    6.4.6 仪器常数的测定 93
    6.5 全站仪测酿差检定 94
    6.5.1 补偿器零点差的调整 95
    6.5.2 照准部旋转时基座位移产生的误差检定 95
    6.5.3 全站仪其他检査项目 96
    习题 97
    第7章 GPS定位技术 98
    7.1 概述 98
    7.2 GPS系统的组成 99
    7.2.1 空间星座部分 99
    7.2.2 地面监控部分 100
    7.2.3 用户设备部分 101
    7.3 GPS定位原理 102
    7.3.1 GPS绝对定位原理 102
    7.3.2 GPS相对定位原理 103
    7.3.3 静态相对定位的观测方程及其解算 105
    7.4 差分GPS测量原理 110
    7.4.1 伪距差分原理 110
    7.4.2 位置差分原理 111
    7.4.3 载波相位差分原理 112
    7.5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 115
    7.5.1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的分类 115
    7.5.2 GPS接收机的组成 117
    7.6 GPS测量外业实施 120
    7.6.1 GPS点的选择 120
    7.6.2 外业观测 122
    7.6.3 数据预处理 124
    7.6.4 观测成果外业检核 125
    7.6.5 野外返工 126
    7.6.6 GPS网平差处理 126
    7.7 技术总结与上交资料 127
    7.7.1 技术总结 127
    7.7.2 上交资料 127
    习题 127
    第8章 测量误差基本理论 128
    8.1 测量误差的概念 128
    8.1.1 误差产生的原因 128
    8.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28
    8.1.3 测量误差的处理原则 129
    8.2 偶然误差的特性 130
    8.3 评定精度的标准 132
    8.3.1 中误差 132
    8.3.2 极限误差 135
    8.3.3 相对误差 135
    8.4 误差传播定律 136
    8.4.1 观测值函数 136
    8.4.2 一般函数误差传播定律 136
    8.5 不同精度观测值的直接平差 138
    8.5.1 权的概念 138
    8.5.2 测量中确定权的方法 139
    8.5.3 不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加权算术平均值)计算 140
    8.5.4 不同精度观测的精度评定 141
    习题 142
    第9章 控制测量 144
    9.1 控制测量概述 144
    9.1.1 控制测量作用及原则 144
    9.1.2 国家控制网 144
    9.1.3 工程控制网 147
    9.1.4 GPS 控制网 148
    9.2 地方坐标系及坐标系统转换 149
    9.2.1 地方独立坐标系 149
    9.2.2 国家坐标系 149
    9.2.3 坐标系统转换 150
    9.3 导线测量 152
    9.3.1 概述 152
    9.3.2 导线测量的外业 153
    9.3.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54
    9.3.4 无定向导线 159
    9.3.5 导线测量错误査找 161
    9.4 三角测量 162
    9.4.1 三角测量概念 162
    9.4.2 前方交会法 163
    9.4.3 侧方交会法 164
    9.4.4 距离交会法 164
    9.4.5 后方交会法 165
    9.5 高程控制测量 166
    9.5.1 三、四等水准测量 166
    9.5.2 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的平差计算 168
    9.5.3 三角高程测量 169
    习题 171
    第10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74
    10.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74
    10.1.1 地形图概念 174
    10.1.2 地形图的比例尺 174
    10.2 地形图的符号 175
    10.2.1 地物符号 175
    10.2.2 地貌符号 177
    10.3 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及图廓注记 181
    10.3.1 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及图廓注记 181
    10.3.2 梯形分幅编号及图幅注记 182
    10.4 图根控制测量 184
    10.4.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184
    10.4.2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185
    10.5 地物测绘 186
    10.5.1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186
    10.5.2 地物测绘 187
    10.5.3 地形图注记 189
    10.6 地貌测绘 189
    10.6.1 地形点选择及测定 190
    10.6.2 等高线绘制 1%
    10.6.3 地形图上各要素统一标示原则 191
    10.7 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 191
    10.7.1 测图前基本工作 192
    10.7.2 几种常规测图方法 193
    10.8 数字化测图 194
    10.8.1 概述 194
    10.8.2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196
    10.8.3 计算机成图 197
    习题204
    第11章 测量学的基本应用 205
    11.1 建筑施工测量 205
    11.1.1 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 205
    11.1.2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07
    11.1.3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210
    11.2 线路工程测量 211
    11.2.1 带状地形图测绘 211
    11.2.2 圆曲线的测设 212
    11.2.3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215
    11.2.4 竖曲线的测设 217
    11.3 隧道工程测量 218
    11.3.1 隧道工程地面控制测量 218
    11.3.2 隧道施工测量 220
    11.3.3 隧道(巷道)的贯通测量 224
    11.4 变形监测 227
    11.4.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28
    11.4.2 变形监测的特点和方法 229
    11.4.3 建筑物(构筑物)变形观测系统 230
    11.4.4 建筑物沉降观测 230
    11.4.5 变形分析 231
    11.4.6 变形测量成果整理 232
    习题 233
    主要参考文献 23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