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全面调查东江及其不同支流水生态特征和水质状况,结合历史资料撰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七章,内容涵盖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1~2章)介绍了东江流域的概况、水环境特征及水生态调查方法;第二部分(3~5章)对东江流域常见大型底栖动物和鱼类进行分类鉴定,并附有彩色图片和对其生态特点的具体描述;第三部分(6~7章)介绍了如何应用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利用Ecopath模型模拟水生食物网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一章 东江流域概况 1
第一节 东江流域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气候特征 4
四、区域划分 4
五、水文水利 5
六、土壤、土地利用与植被 7
第二节 东江流域水功能与保护 7
第二章 东江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调查 9
第一节 调查简介 9
一、特点设置 9
二、调查内容 11
第二节 水质状况 12
一、东江水质总体状况 12
二、东江干流基础理化参数 13
三、东江干流营养状况 14
第三节 土壤与表层沉积物 17
一、土壤氮、磷分布特征 17
二、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 18
第三章 东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 19
第一节 概述 19
第二节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19
一、种类组成 19
二、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 21
第三节 环节 动物门ANNELIDA 25
一、多毛纲POLYCHAETA 25
二、寡毛纲OLIGOCHAETA 27
三、蛭纲CLITELLATA 36
第四节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38
一、腹足纲GASTROPODA 39
二、双壳纲BIVALVIA 45
第五节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46
一、甲壳纲CRUSTACEA 47
二、昆虫纲INSECTA 48
第四章 东江流域本地鱼类 89
第一节 概述 89
第二节 鱼类群落结构 90
一、种类组成 90
二、群落组成 90
三、优势种 91
四、生物多样性 92
第三节 鱼类繁殖、食性特征 92
一、繁殖特征 92
二、食性特征 93
第四节 鱼类现状及历史 94
一、现状与历史对比 94
二、鱼类种群变化影响因素 96
第五节 渔业资源衰退原因 97
第六节 恢复和发展东江渔业的途径 98
第七节 东江本地鱼类物种 99
一、鳗鲡目ANGUILLIFORMES 99
二、鲤形目CYPRINIFORMES 102
三、鲇形目SILURIFORMES 149
四、鲈形目PERCIFORMES 159
五、鈍形目TETRAODONTIFORMES 179
六、鲻形目MUGILIFORMES 182
七、鲱形目CLUPEIFORMES 184
八、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 187
九、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188
十、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 189
第五章 东江流域外来鱼类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东江流域鱼类外来种 192
一、鲤形目CYPRINIFORMES 192
二、脂鲤目CHARACIFORMES 195
三、锵形目CYPRINODONTIFORMES 197
四、鲈形目PERCIFORMES 198
五、鲇形目SILURIFORMES 201
第三节 外来入侵种的影响 205
第六章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东江流域健康状况评价 208
第一节 概述 208
第二节 东江流域健康状况评价方法 208
一、经验判断法 208
二、生物指数法 209
三、O/E法 210
四、生物完整性指数法 212
第三节 MB-IBI的构建 218
一、指标筛选 219
二、指标赋值 220
三、指标权重 223
四、评价体系的确定 224
五、评价结果 224
六、评价体系准确性的检验 224
七、MB-IBI的优点 227
第四节 MB-IBI对东江流域健康状况的评价 229
第七章 东江流域水生食物网结构与能量流动模型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第二节 Ecopath模型的应用 232
一、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研究中的应用 232
二、在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232
三、在评价环境修复效果中的应用 233
四、在大尺度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233
五、在生态容纳量、环境胁迫因子、外来种入侵研究中的应用 234
第三节 Ecopath模型构建原理与方法 234
一、Ecopath模型基本输入参数 234
二、系统内能量守恒方程联立 237
三、东江流域水生食物网Ecopath模型构建 238
第四节 基于Ecopath模型的食物网结构与能流 252
一、东江流域水生食物网结构及其限制性功能组 252
二、生态营养效率 253
三、营养级间传输效率 255
四、功能群间混合营养影响 258
五、关键功能群 262
六、生态系统评价指标 264
参考文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