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总结白肋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我国不同白肋烟产区烟叶质量风格、化学成分组成特点和生态条件与烟叶质量特色形成的关系,全面总结了针对不同产区白肋烟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的品种改良、氮素运筹、节水灌溉、群体调控、成熟采收、晾制控制、贮藏管理等研究成果。全书包括7章,分别为生态环境及品质特征、营养高效与肥水运筹、生育优化及质量控制、香气物质及调制增香、生物碱组成及遗传改良、烟草特有亚硝胺及抑制技术、氨基酸含量及影响因素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生态环境及品质特征 1
1.1 我国白肋烟主要产区气候特征 1
1.1.1 白肋烟主要产区气候因子分析 1
1.1.2 白肋烟10个主要产区气候因子的聚类分析 4
1.2 白肋烟主要产区烟叶品质特征 5
1.2.1 外观质量 5
1.2.2 物理特性 8
1.2.3 常规化学成分 13
1.2.4 中性香气物质 18
1.2.5 感官评吸 21
1.3 四川达州白肋烟风格特色及生态条件 24
1.3.1 四川达州白肋烟内在品质和风格特色 25
1.3.2 四川达州不同风格特色白肋烟气候条件分析 26
1.4 不同海拔的气候条件及不同海拔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29
1.4.1 不同海拔白肋烟生育期的温度变化 30
1.4.2 不同海拔白肋烟生育期相对湿度的变化 30
1.4.3 不同海拔白肋烟生育期的积温(≥10℃)分析 31
1.4.4 不同海拔对白肋烟品种经济性状的影响 31
1.4.5 不同海拔对白肋烟品种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32
1.4.6 不同海拔对白肋烟品种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33
第2章 营养高效与肥水运筹 34
2.1 白肋烟生育期矿质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4
2.1.1 白肋烟生育期大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4
2.1.2 白肋烟生育期微量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5
2.2 白肋烟和烤烟烟苗氮代谢的差异 37
2.2.1 不同类型品种烟苗生物量的差异 37
2.2.2 不同类型品种烟苗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38
2.2.3 不同类型品种烟苗叶片色素含量差异 39
2.2.4 不同类型品种烟苗叶片氮含量和积累特点 40
2.2.5 烟苗叶片氮积累与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0
2.3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云南大理白肋烟生长发育和晾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1
2.3.1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白肋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2.3.2 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晾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4
2.4 施氮量对四川达州白肋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48
2.4.1 施氮量对白肋烟发育过程中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9
2.4.2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采收前农艺性状的影响 51
2.4.3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晾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1
2.4.4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的影响 53
2.4.5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晾后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53
2.5 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烟株生长发育和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54
2.5.1 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55
2.5.2 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57
2.6 烟田微喷灌溉灌水定额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养分运移的影响 57
2.6.1 灌水方法和灌水定额对土壤湿润层深度的影响 58
2.6.2 灌水定额对大田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的影响 59
2.6.3 灌水定额对氮肥运移的影响 59
2.6.4 灌水定额对速效钾运移的影响 60
第3章 生育优化及质量控制 62
3.1 四川达州白肋烟移栽期的气象条件及移栽期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62
3.1.1 四川达州白肋烟移栽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63
3.1.2 四川达州白肋烟移栽期调制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64
3.2 采收期对云南大理白肋烟烟叶质量的影响 66
3.2.1 采收期对白肋烟农艺性状的影响 66
3.2.2 采收期对白肋烟干物质积累和调制的影响 67
3.2.3 采收期对白肋烟上部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67
3.2.4 采收期对白肋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68
3.2.5 采收期对白肋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70
3.3 采收期和采收方式对白肋烟部位间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70
3.3.1 采收期对晾制后白肋烟部位间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71
3.3.2 采收方式对晾制后白肋烟部位间生物碱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72
3.4 海拔对烟草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3
3.4.1 海拔对白肋烟株高的影响 74
3.4.2 海拔对白肋烟单株有效叶数的影响 75
3.4.3 海拔对白肋烟叶面积的影响 75
3.4.4 海拔对白肋烟茎围的影响 76
3.4.5 海拔对白肋烟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6
3.4.6 海拔对白肋烟茎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7
3.4.7 海拔对白肋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7
3.4.8 海拔对白肋烟不同部位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78
3.5 留叶数对上部叶叶面积和叶片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78
3.5.1 留叶数对上部叶叶面积的影响 79
3.5.2 留叶数对叶片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79
3.6 留叶数对云南大理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80
3.6.1 留叶数对白肋烟叶片物理特性的影响 80
3.6.2 留叶数对白肋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82
第4章 香气物质及调制增香 83
4.1 我国主要白肋烟产区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对比分析 83
4.1.1 不同产区白肋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对比分析 83
4.1.2 不同产区白肋烟类胡萝卜素类含量对比分析 85
4.1.3 不同产区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对比分析 86
4.2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分析 86
4.2.1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86
4.2.2 不同烟草类型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分析 87
4.3 调制方式对白肋烟和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88
4.3.1 烤烟和白肋烟互换调制方法对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88
4.3.2 调制方式对烟叶常规成分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91
4.4 晾制环境和物理保湿对白肋烟品质的影响 96
4.4.1 晾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白肋烟品质的影响 96
4.4.2 物理保湿技术对云南大理白肋烟香味品质的影响 99
4.5 晾房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香味品质的影响 101
4.5.1 晾房对白肋烟晾制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102
4.5.2 不同晾房晾制后白肋烟感官评吸鉴定 104
第5章 生物碱组成及遗传改良 105
5.1 不同产区和品种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株间分布 105
5.1.1 我国白肋烟混合样品生物碱组成和烟碱转化率 106
5.1.2 各白肋烟产区不同品种烟碱转化率分析 107
5.1.3 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 111
5.2 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和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116
5.2.1 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影响 116
5.2.2 烟碱转化对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 119
5.3 四川白肋烟主栽品种烟碱转化性质的遗传改良 124
5.3.1 达白杂交种早期诱导后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 125
5.3.2 达白杂交种亲本早期诱导后烟碱转化率的分布 125
5.3.3 达白杂交种亲本的选择和改良 127
5.3.4 达白改良杂交种烟碱转化率和增质减害效果 129
第6章 烟草特有亚硝胺及抑制技术 132
6.1 白肋烟贮藏后TSNAs含量及与前体物关系 132
6.1.1 不同产区白肋烟TSNAs、生物碱和硝态氮含量 133
6.1.2 不同白肋烟品种TSNAs含量与生物碱和硝态氮相关性 134
6.2 白肋烟和晒烟贮藏过程中TSNAs含量的变化 135
6.2.1 贮藏过程中NNK含量的变化 135
6.2.2 贮藏过程中NNN含量的变化 136
6.2.3 贮藏过程中NAT、NAB含量的变化 136
6.2.4 贮藏过程中总TSNAs含量的变化 137
6.3 抑制白肋烟贮藏期间TSNAs形成的技术探索 138
6.3.1 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处理对高温贮藏烟叶中TSNAs形成的影响 138
6.3.2 纳米材料对高温贮藏烟叶中TSNAs形成的影响 142
第7章 氨基酸含量及影响因素 145
7.1 不同类型烟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差异分析 145
7.1.1 不同类型烟草氨基酸组成分析 146
7.1.2 不同类型烟草氨基酸变异度分析 146
7.1.3 不同类型烟叶味觉氨基酸含量比较 147
7.2 白肋烟晾制期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 148
7.2.1 晾制期白肋烟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148
7.2.2 晾制期白肋烟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149
7.2.3 晾制期白肋烟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149
7.2.4 晾制期白肋烟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150
7.2.5 晾制期白肋烟异亮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150
7.2.6 晾制期白肋烟各氨基酸比例的变化 150
7.3 调制方式对白肋烟调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51
7.4 施氮量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52
7.4.1 施氮量对晾制前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53
7.4.2 施氮量对晾制后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53
参考文献 155
附录:史宏志教授课题组科研教学与工作照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