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三螺旋理论,力图深入探究大学、产业、政府等主体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区域创新中多主体参与的“产学研”协同运行机制;探索区域创新中三螺旋等主体创新要素的构成及三螺旋等主体间创新要素的流动规律,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辽宁省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的区域创新耦合协同度,探索不同时期区域创新的协同耦合规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国内外案例中三螺旋创新主体及与其他主体构成的非线性创新网络“关系”和结构特征;构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国内外相关创新理论概述 1
1.1 产学研理论 1
1.2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3
1.3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 6
1.4 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9
1.5 开放式创新理论 12
第2章 三螺旋理论: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 14
2.1 三螺旋理论概述 14
2.2 三螺旋理论是对传统产学研理论的创新 23
第3章 区域三螺旋的主体功能及要素流动 32
3.1 区域三螺旋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及创新要素 32
3.2 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模型 37
第4章 区域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理论机理和运行机制 42
4.1 区域三螺旋协同创新的理论机理 42
4.2 区域三螺旋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 43
第5章 区域三螺旋创新主体间要素耦合-协同测度 59
5.1 区域三螺旋创新主体间要素耦合-协同的理论模型 59
5.2 耦合-协同测度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60
5.3 区域三螺旋创新主体间要素耦合-协同的实证分析 75
第6章 区域三螺旋创新网络关系的国内案例分析 93
6.1 研究对象和样本的确定 93
6.2 数据收集与处理 97
6.3 区域三螺旋创新网络关系结构模型刻画 100
6.4 区域创新园区三螺旋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 111
第7章 区域三螺旋创新网络关系的国外案例分析 123
7.1 国外案例的文本分析 123
7.2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关系结构分析:国外案例 138
第8章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 158
8.1 基于三螺旋主体网络关系结构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 158
8.2 基于三螺旋主体作用强度驱动的创新模式 162
8.3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区域协同创新模式的最佳选择:科技园区模式 164
结语 169
附录 174
附录 A原始数据 174
附录 B标准化结果 176
附录 C数据来源 178
后记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