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在我国蓬勃发展,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成为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范例。2018年本书作者提出“双水双绿”理念,成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本书深入剖析“双水双绿”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双水双绿”产业基础及理论依据,解读国外相关产业发展,对“双水双绿”体系下绿色水稻生产、小龙虾绿色养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健康土壤培育与管理、主要模式及技术、绿色生产技术及标准、产业发展的支撑及保障体系,以及示范推广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讨论,对未来“双水双绿”发展综合效益及前景进行展望,对推进我国“双水双绿”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双水双绿”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1
1.1 我国农业转型及绿色发展:从绿色超级稻到绿色农业 1
1.1.1 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正由追求产量向提升质量转变 2
1.1.2 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2
1.1.3 绿色超级稻与绿色农业发展 4
1.1.4 水产养殖业向绿色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5
1.2 稻田种养产业的迅速兴起与发展 5
1.3“双水双绿”:基本特征与科学内涵 8
1.3.1 稻虾(渔)互利共赢,是一个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体系 8
1.3.2 应多学科联合攻关,建立稻虾(渔)综合种养理论和技术体系 8
1.3.3 三产融合打造“稻虾田园综合体”,贯穿全产业链,引领发展新格局 9
参考文献 9
第2章 “双水双绿”产业基础及理论依据 11
2.1 绿色超级稻的发展及应用 11
2.1.1 绿色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12
2.1.2 绿色性状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 15
2.1.3 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 16
2.1.4 绿色超级稻品种选育与应用 17
2.1.5 建立绿色超级稻栽培技术体系 19
2.2 绿色水产的创新及发展 20
2.2.1 我国渔业发展简史 20
2.2.2 我国水产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 22
2.2.3 对水产业绿色发展的期待 23
2.3 稻田种养的发展与“双水双绿” 27
2.3.1 稻田种养的历史及发展形势 27
2.3.2 稻田种养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 30
2.3.3 稻田种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2.3.4“双水双绿”的产生及目标 33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国外相关产业发展的借鉴 39
3.1 国外绿色水产发展与应用 39
3.1.1 欧洲绿色水产发展概况 40
3.1.2 北美绿色水产养殖概况 41
3.1.3 日本绿色水产养殖概况 43
3.1.4 东南亚地区绿色水产养殖概况 43
3.1.5 印度绿色水产养殖概况 44
3.2 世界小龙虾的分布与产业兴起和发展 45
3.2.1 世界小龙虾的分布 45
3.2.2 小龙虾种群扩张路径的分子遗传鉴定 48
3.2.3 小龙虾产业由来与发展历程 48
3.2.4 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局限与拓展 51
3.3 美国小龙虾产业概况 52
3.3.1 美国小龙虾的捕捞与养殖 52
3.3.2 美国小龙虾加工业 58
3.3.3 美国小龙虾餐饮与文化 59
3.4 日本稻米产业概况 59
3.4.1 日本水稻生产概况 59
3.4.2 稻米消费量及消费结构的变化 60
3.4.3 稻米流通体系 61
3.4.4 日本水稻生产加工的特色 62
3.4.5 日本水稻育种目标的变化 64
3.4.6 日本的稻米生产流通动向 64
3.5 小结与建议 66
参考文献 67
第4章 “双水双绿”的绿色水稻生产 73
4.1 绿色水稻种植的科学问题 74
4.1.1 绿色水稻的发展 74
4.1.2 水稻品质的内涵与发展 74
4.1.3 稻米食味 75
4.1.4 营养与健康问题 76
4.1.5 农药残留问题 78
4.1.6 重金属问题 79
4.2“双水双绿”水稻育种目标及其遗传改良 82
4.2.1“双水双绿”的水稻育种目标 82
4.2.2“双水双绿”要求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82
4.2.3“双水双绿”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及骨干亲本 89
4.2.4“双水双绿”水稻新品种定向改良策略 91
4.3“双水双绿”水稻绿色栽培 93
4.3.1“双水双绿”水稻绿色栽培目标 93
4.3.2“双水双绿”水稻绿色栽培原理 95
4.3.3“双水双绿”水稻绿色栽培技术 99
4.4“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 102
4.4.1“稻田综合种养”对稻田害虫发生的影响 102
4.4.2“稻田综合种养”对水稻病害发生的影响 106
4.4.3“稻田综合种养”对稻田草害的影响 108
4.4.4“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09
4.5 小结 114
参考文献 114
第5章 “双水双绿”的小龙虾绿色养殖 127
5.1 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127
5.1.1 小龙虾的分类地位 127
5.1.2 小龙虾的形态特征 128
5.1.3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129
5.1.4 小龙虾的生活史 130
5.2 小龙虾种质资源品种及良种繁育 132
5.2.1 我国小龙虾产业与种苗现状 132
5.2.2 小龙虾遗传基础与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133
5.2.3 小龙虾育种相关研究进展 133
5.2.4 小龙虾的育种策略与方案 135
5.2.5 小龙虾育种的意义与展望 137
5.3 小龙虾的营养需求及健康养殖技术 137
5.3.1 小龙虾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37
5.3.2 小龙虾营养与饲料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39
5.3.3 小龙虾的健康养殖技术 140
5.4 小龙虾病害绿色防控 142
5.4.1 小龙虾的病原性病害与防控技术 142
5.4.2 小龙虾的非病原性病害与防控技术 147
参考文献 149
第6章 “双水双绿”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157
6.1 稻田种养的水分利用及面源污染问题 157
6.1.1 稻田种养的水分管理与利用模式 158
6.1.2 稻田种养对稻田水质的影响 160
6.1.3 稻田种养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161
6.1.4 小结 163
6.2“双水双绿”的水资源利用特点及要求 164
6.2.1“双水双绿”的需水及水分要求 164
6.2.2“双水双绿”的需水特点及环境调节 166
6.2.3“双水双绿”的调蓄功能及水分利用效率 169
6.2.4 水资源特点及模式适应性 170
6.3 小龙虾养殖的健康水体质量特征 172
6.3.1 水体理化指标 172
6.3.2 水质调控 175
6.4“双水双绿”立体用水理论与技术 176
6.4.1“双水双绿”立体用水理论 176
6.4.2“双水双绿”立体用水技术 178
6.4.3“双水双绿”稻虾共作立体用水技术 180
6.4.4 小结 182
参考文献 183
第7章 “双水双绿”的健康土壤培育与管理 186
7.1 水稻种植的土壤质量现状与问题 187
7.1.1 土壤酸化 188
7.1.2 重金属污染 190
7.1.3 肥力现状 191
7.2 稻田种养的土壤影响及适应性 194
7.2.1 稻田种养对土壤理化特性及肥力特性的影响 194
7.2.2 稻田种养对土壤碳氮转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98
7.2.3 稻田种养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201
7.2.4 土地资源利用及适应性 202
7.3“双水双绿”的健康土壤质量特征 205
7.3.1 土壤理化性状 206
7.3.2 土壤营养 206
7.3.3 土壤生物 207
7.3.4 土壤水分和空气 208
7.3.5 土壤环境 208
7.4“双水双绿”的土壤培肥与管理 209
7.4.1 科学施肥 210
7.4.2 秸秆还田 212
7.4.3 合理轮作 214
7.4.4 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 215
参考文献 217
第8章 “双水双绿”主要模式及技术 225
8.1 主要稻田种养模式及特点 225
8.1.1 中国主要稻田种养模式及分布 225
8.1.2 稻鱼模式 227
8.1.3 稻虾模式 229
8.1.4 稻蟹模式 230
8.1.5 稻鳖模式 231
8.1.6 稻鳅模式 233
8.2“双水双绿”田间工程技术 234
8.2.1“双水双绿”田间工程概述 234
8.2.2“双水双绿”田间工程体系 236
8.2.3“双水双绿”不同种养模式田块工程 239
8.2.4 注意事项 241
8.3 水稻绿色生产技术 242
8.3.1 品种选择 242
8.3.2 壮秧培育 243
8.3.3 机插秧 244
8.3.4 精确施肥 245
8.3.5 绿色防控 246
8.3.6 水分管理 248
8.4 水产动物绿色养殖技术 249
8.4.1 苗种准备与放养 249
8.4.2 饵料投放 251
8.4.3 日常管理 252
8.4.4 鱼病绿色防控 253
参考文献 256
第9章 “双水双绿”绿色生产技术及标准 258
9.1“双水双绿”稻虾共作技术体系 258
9.1.1 稻虾共作的优势 258
9.1.2 规范模式 259
9.1.3 稻虾“双水双绿”的特点 260
9.1.4 关键技术 260
9.2“双水双绿”稻虾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262
9.2.1 范围 263
9.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63
9.2.3 术语与定义 264
9.2.4 稻田环境条件 264
9.2.5 水稻栽培管理 264
9.2.6 小龙虾养殖管理 267
9.3 产地环境要求及环境质量标准 270
9.3.1 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壤肥力要求 270
9.3.2 稻田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271
9.3.3 稻田水稻灌溉用水水质要求 273
9.3.4 稻田水质的调控 274
9.4 投入品及小龙虾产品质量标准 275
9.4.1 肥料标准及使用准则 275
9.4.2 农家肥使用要求及卫生标准 276
9.4.3 绿色施肥技术及方法 277
9.4.4 病虫草防控原则及绿色防控标准 277
9.4.5 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 277
9.4.6“双水双绿”虾稻小龙虾产品质量标准 279
参考文献 281
第10章 “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支撑及保障体系 282
10.1“双水双绿”产业要素与产业链 282
10.1.1“双水双绿”产业要素 282
10.1.2“双水双绿”产业融合与产业链 285
10.1.3“双水双绿”产业要素与产业链上的不足 288
10.2“双水双绿”产业的政策、制度支撑体系 290
10.2.1 发达国家绿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度 291
10.2.2 我国“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294
10.2.3 我国“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设计 295
10.3 创新“双水双绿”产业经营体系 296
10.3.1 创新“双水双绿”产业经营体系新商业逻辑 296
10.3.2 创新“双水双绿”内置金融体系 297
10.3.3 创新“双水双绿”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化体系 301
10.3.4 创新“双水双绿”品牌营销体系 305
10.4“双水双绿”产业文化振兴研究 308
10.4.1“双水双绿”产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目标 308
10.4.2 绿色农业产业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09
10.4.3“双水双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 310
10.5 小结与展望 313
参考文献 314
第11章 我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趋势 316
11.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316
11.1.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起源地及兴起原因 316
11.1.2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现状 317
11.1.3 小龙虾生产、加工及消费 317
11.1.4 全国养殖小龙虾较多的县市分布 318
11.1.5 近两年小龙虾销售价格下降原因 318
11.2 政府支持稻虾产业发展 319
11.2.1 出台鼓励扶持措施,规范产业良性发展 319
11.2.2 明确支持重点,促进产业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319
11.2.3 支持方式呈现多样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 320
11.2.4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320
11.3 县域“双水双绿”产业发展:以潜江市为例 320
11.3.1 首创我国“虾稻连作”模式 321
11.3.2 科技创新“虾稻共作”模式 321
11.3.3 政策促动,壮大经营主体规模 322
11.3.4 潜江市“双水双绿”产业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323
11.4 监利县“双水双绿”实践与试点 325
11.4.1 监利县资源条件与发展优势 325
11.4.2“双水双绿”模式的兴起 326
11.4.3 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效 326
11.4.4 监利县“双水双绿”产业实践 327
11.4.5“双水双绿”产业链建设 328
11.4.6 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329
11.5 促进“双水双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30
11.5.1 进一步强化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科技创新 330
11.5.2 进一步规范稻虾综合种养生产方式 331
11.5.3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评估与指导 331
11.5.4 进一步加强加工技术创新与销售体系建设 331
11.5.5 进一步加强稻虾综合种养政策环境建设 332
参考文献 332
第12章 “双水双绿”的效益分析 334
12.1 经济效益 334
12.1.1 水稻单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334
12.1.2 小龙虾精养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335
12.1.3 虾稻共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336
12.1.4“双水双绿”的经济效益 338
12.2 生态效益 341
12.2.1 农药减施的生态效应 342
12.2.2 化肥减施的生态效应 346
12.3 社会效益 350
12.3.1 带动一二三产业链协调发展 350
12.3.2 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352
12.3.3 促进农村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353
12.3.4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 353
12.3.5 未来发展前景 354
参考文献 356
第13章 展望:以“双水双绿”重塑鱼米之乡 360
13.1“双水双绿”与新时期的稻之道 360
13.1.1 我国稻米产业正在由数量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型 360
13.1.2 新时期稻米品质的“三观”:安全、美味、营养 361
13.1.3“双水双绿”:新时期稻之道的一个范例 364
13.2 虾之道 365
13.2.1 小龙虾在我国从“入侵物种”到“网红美食”365
13.2.2 新时期小龙虾品质四大需求:个大、美味、营养、健康 365
13.2.3 我国小龙虾产业正在由产量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型 367
13.3 鱼米之乡 370
13.3.1 多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 370
13.3.2 挖掘稻-虾产业盈利点,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71
13.3.3“双水双绿”生态体系是实现绿水青山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373
参考文献 374
第14章 结论、展望与建议 376
14.1 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376
14.1.1 从绿色超级稻到两型农业 376
14.1.2 稻渔综合种养的蓬勃发展 377
14.1.3“双水双绿”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践的典型之一 378
14.2 发展“双水双绿”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78
14.2.1 重虾轻稻现象普遍存在,稻虾互作理念及其价值尚待开发 378
14.2.2 水产品种尚未形成,品种品质和养殖健康水平需要提升 379
14.2.3 稻田种养的相关共性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 379
14.3 推进“双水双绿”产业发展的建议 379
14.3.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双水双绿”体系建设,促进稻田种养健康发展 380
14.3.2 加强“双水双绿”技术与理论体系研发 380
14.3.3 创新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双水双绿”产业 381
14.3.4 以“双水双绿”践行乡村振兴实施计划 382
参考文献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