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经络学等) >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 中医基础理论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 中医基础理论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 中医基础理论
  • 书号:9787030707758
    作者:陈曦,张宇鹏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1019
    字数:1613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368.00元
    售价: ¥290.7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丛书”四个系列之一。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理论》《中药方剂理论》《针灸理论》和《养生理论》五个分卷。《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通过全面研读历代代表性医学论著,选取其中围绕某一概念或命题,较为精要地进行论证、阐述和辨析,且学术观点较为明确的章节或完整段落,按照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进行分类;旨在全面展现中医经典与历代名家的原创性理论观点和独到临床体会,并对所选专论加以提要钩玄,力求要点突出,以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为《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之“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书中选择历代代表性医学论著中阐释中医理论基本概念、重要命题的内容,将其纳入道法论、生命论、病因病机论、诊法论、辨证论和防治论等6个范畴,并阐释原文主旨。内容兼顾系统性、代表性和说理性。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总前言
    凡例
    第一篇道法论
    1气论3
    2阴阳论11
    3五行论39
    4象数论60
    4.1五运六气60
    4.1.1五运六气统论60
    4.1.2五运75
    4.1.2.1岁运75
    4.1.2.2主运77
    4.1.2.3客运78
    4.1.3六气79
    4.1.3.1主气79
    4.1.3.2客气87
    4.1.4运气相合92
    4.2九宫八风96
    第二篇生命论
    1天人相应论101
    1.1人合天常101
    1.2人随气变111
    1.3地土方宜115
    2平人论118
    2.1两精相搏118
    2.2生长壮老126
    2.3小儿特征128
    2.4老年特征134
    3.1禀赋137
    3.2体质140
    4.1精156
    4.1.1精之分类156
    4.1.2先后天之精157
    4.1.3血159
    4.1.4津液163
    4.1.5天癸167
    4.2气169
    4.2.1气之分类169
    4.2.2营气、卫气与宗气170
    4.2.2.1营气175
    4.2.2.2卫气176
    4.2.3元气183
    4.2.4气化188
    4.3神201
    4.3.1五脏藏神201
    4.3.2情志205
    4.4精气神关系208
    5形体论212
    5.1内景212
    5.2肢体218
    5.3诸窍219
    5.3.1诸窍关联219
    5.3.2目223
    5.3.3咽喉口唇舌231
    5.3.4耳233
    5.3.5鼻234
    5.3.6肛门235
    6.1脏腑命名与分别236
    6.2五脏243
    6.2.1五脏统论243
    6.2.2肝254
    6.2.3心256
    附:心包络260
    6.2.4脾262
    6.2.5肺267
    6.2.6肾269
    附:命门273
    6.3六腑281
    6.3.1六腑统论281
    6.3.2胆283
    6.3.3胃285
    6.3.4大肠288
    6.3.5小肠290
    6.3.6膀胱291
    6.3.7三焦296
    6.4脏腑关联306
    6.5奇恒之腑313
    7经络论317
    7.1经脉317
    7.1.1经脉统论317
    7.1.2肺手太阴之脉324
    7.1.3大肠手阳明之脉324
    7.1.4胃足阳明之脉324
    7.1.5脾足太阴之脉325
    7.1.6心手少阴之脉325
    7.1.7小肠手太阳之脉325
    7.1.8膀胱足太阳之脉326
    7.1.9肾足少阴之脉326
    7.1.10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326
    7.1.11三焦手少阳之脉326
    7.1.12胆足少阳之脉327
    7.1.13肝足厥阴之脉327
    7.2十五络脉327
    7.3奇经八脉330
    7.3.1奇经八脉统论330
    7.3.2冲脉332
    7.3.3任脉334
    7.3.4督脉335
    7.3.5带脉336
    7.3.6跷脉337
    7.3.7维脉338
    7.4其他339
    第三篇病因病机论
    1病因论347
    1.1病因统论347
    1.2外感病因352
    1.2.1六淫邪气353
    1.2.1.1风358
    1.2.1.2寒364
    1.2.1.3暑366
    1.2.1.4湿369
    1.2.1.5燥373
    1.2.1.6火热380
    1.2.2时行温热疠气381
    1.3内伤病因391
    1.3.1饮食失宜394
    1.3.2劳逸失度403
    1.3.3七情内伤406
    1.4继发病因421
    1.4.1痰浊421
    1.4.2水饮424
    1.4.3瘀血426
    1.5不内外因432
    2病机论435
    2.1病机统论435
    2.2基本病机440
    2.2.1邪正盛衰440
    2.2.2阴阳失调441
    2.2.3精气血津液病机451
    2.2.3.1精病机451
    2.2.3.2气病机452
    2.2.3.3血病机456
    2.2.3.4津液病机459
    2.3脏腑病机470
    2.3.1五脏病机470
    2.3.1.1肝病机473
    2.3.1.2心(含:心包络)病机475
    2.3.1.3脾病机479
    2.3.1.4肺病机484
    2.3.1.5肾病机486
    2.3.2六腑病机490
    2.3.2.1胆病机490
    2.3.2.2胃病机491
    2.3.2.3小肠病机492
    2.3.2.4大肠病机493
    2.3.2.5膀胱病机494
    2.3.2.6三焦病机496
    2.3.3脏腑同病病机498
    2.3.4奇恒之府病机503
    2.4经络病机504
    2.4.1经脉病机504
    2.4.2络脉病机506
    2.4.3奇经八脉病机506
    第四篇诊法论
    1诊道论511
    1.1诊察内容511
    1.2诊法原理519
    2望诊论521
    2.1望诊统论521
    2.2全身望诊论524
    2.2.1望神524
    2.2.2察色526
    2.2.3望形体546
    2.2.4望姿态548
    2.3局部望诊552
    2.4舌诊562
    2.4.1舌诊统论562
    2.4.2望舌质570
    2.4.3望舌苔576
    2.5小儿望诊585
    3闻诊590
    4问诊601
    5脉诊论610
    5.1脉诊统论610
    5.1.1诊脉原理610
    5.1.2诊脉要诀614
    5.1.3诊脉部位621
    5.1.4诊脉方法627
    5.2平脉639
    5.3病脉648
    6按诊论693
    第五篇辨证论
    1辨证统论701
    2辨证八纲论716
    2.1辨阴阳721
    2.2辨虚实729
    2.3辨寒热740
    2.4辨表里746
    3辨脏腑病证论752
    3.1肝胆病辨证756
    3.2心与小肠病辨证758
    3.3脾胃病辨证760
    3.4肺与大肠病辨证762
    3.5肾与膀胱病辨证764
    4经络辨证论766
    5气血津液辨证论771
    6外感内伤辨证论780
    7伤寒六经辨证论792
    8温病瘟疫辨证论801
    9辨症状813
    10辨预后828
    第六篇防治论
    1治未病论835
    2治则论841
    2.1治则统论841
    2.2治病求本849
    2.3调整阴阳861
    2.4扶正祛邪864
    2.5补虚泻实867
    2.6标本缓急872
    2.7三因制宜879
    2.7.1因时制宜879
    2.7.2因地制宜881
    2.7.3因人制宜882
    2.8治有逆从884
    2.9因势利导891
    2.10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894
    3治法论897
    3.1治法统论897
    3.2具体治法907
    3.2.1解表法907
    3.2.2补益法918
    3.2.3固涩法936
    3.2.4温阳法938
    3.2.5理气法942
    3.2.6理血法943
    3.2.7和解法947
    3.2.8消导法951
    3.2.9祛痰饮法954
    3.2.10祛湿法956
    3.2.11涌吐法960
    3.2.12泻下法965
    3.2.13治风法974
    3.2.14清热法978
    3.2.15润燥法983
    3.2.16开窍法985
    3.2.17其他治法989
    3.3治疗禁忌1003
    参考文献1011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