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科普读物 > 文化休闲 >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中药方剂理论

相同语种的商品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中药方剂理论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中药方剂理论
  • 书号:9787030708052
    作者:沈涛,陈曦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16
  • 页数:962
    字数:150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338.00元
    售价: ¥267.0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丛书”四个系列之一,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理论》《中药方剂理论》《针灸理论》和《养生理论》五个分卷。《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通过全面研读历代代表性医学论著,选取其中围绕某一概念或命题,较为精要地进行论证、阐述和辨析,且学术观点较为明确的章节或完整段落,按照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进行分类;旨在全面展现中医经典与历代名家的原创性理论观点和独到临床体会,并对所选专论加以提要钩玄,力求要点突出,以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本书为《中医学理论专论集成》之“中药方剂理论”分卷。书中选择历代本草、方书论著及相关著作中,阐释中药、方剂理论基本概念、重要命题的内容,将其分别纳入中药、方剂之“总论”与“各论”,并阐释原文主旨。内容兼顾系统性、代表性和说理性。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总序
    总前言
    凡例
    上篇 中药理论专论
    中药总论
    1 分类 4
    1.1 三品分类 4
    《神农本草经》论三品药性 4
    陶弘景 释三品药性 4
    1.2 十剂分类 5
    陈藏器 十剂论 5
    寇宗奭 论增补寒热二剂 5
    刘完素 论十剂 6
    张子和 论十剂 7
    王好古 十剂 8
    陈嘉谟 十剂 8
    李时珍 十剂 9
    缪希雍 十剂补遗 13
    贾所学 论古圣用药十八法 14
    陈士铎 十剂论 14
    陈士铎 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 18
    陈士铎 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 19
    沈金鳌 十剂分类要药 19
    沈金鳌 论增补升降二剂之失 20
    1.3 自然属性分类 20
    《周礼》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20
    陶弘景 分类论 21
    李时珍 析族区类、振纲分目分类法 21
    1.4 功效主治分类 22
    王纶 药性分类 22
    黄宫绣 分类论 23
    2 产地与采收 24
    2.1 土地所出 24
    陈嘉谟 出产择土地 24
    黄璐琦 张瑞贤 论道地药材 24
    2.2 伐取得时 25
    陶弘景 论采药时月 25
    沈括 论采药 26
    陈嘉谟 收采按时月 26
    2.3 司岁备物 27
    《素问》 论司岁备物 27
    李时珍 采药分六气岁物 27
    张志聪 论司岁备物 28
    3 炮制 29
    陈嘉谟 制造资水火 29
    缪希雍 雷公炮炙十七法 29
    张志聪 炮制辩 30
    王洪绪 诸药法制及药性 30
    徐灵胎 制药论 31
    吴鞠通 雷公炮制论 31
    莫枚士 制药论 31
    唐容川 论炮制 32
    4 性能 33
    4.1 概说 33
    4.1.1 辨识之法 33
    《圣济经》 论药物形色自然之法象 33
    《圣济经》 论药物性用 33
    刘完素 论药性自然之理 34
    刘完素 论药物形色性味体 34
    李东垣 药性阴阳论 35
    王好古 用药根梢例 35
    陈嘉谟 咀片分根梢 36
    陈嘉谟 用药法象 36
    李时珍 草部论 36
    杜文燮 药性阴阳论 36
    龚廷贤 药物性用论 37
    缪希雍 药性差别论 38
    王肯堂 药说 38
    贾所学 辨药八法 39
    张志聪 药性形名论 39
    张志聪 本草纲领论 40
    张志聪 草木不凋论 41
    汪昂 药有形性气质 41
    汪昂 论药物各以其类相从 42
    徐灵胎 药性变迁论 42
    徐灵胎 药性专长论 42
    徐灵胎 药石性同用异论 43
    许豫和 药性解 43
    吴鞠通 药不能治病论 44
    吴鞠通 药物体用论 45
    吴鞠通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45
    黄凯钧 古今药味不同论 45
    黄凯钧 论金石药 46
    莫枚士 药性刚柔论 46
    石寿棠 用药大要论 47
    张秉成 用药法程 48
    唐容川 总论根实茎枝叶药性 49
    唐容川 论金石禽兽昆虫药 49
    陆士谔 辨药论 50
    《医学言志录》论药物之产地与药性 50
    4.1.2 纠偏之理 51
    朱橚 用药偏胜论 51
    莫枚士 用药论 52
    徐灵胎 形气药性论 52
    徐灵胎 补偏救弊论 53
    吴鞠通 万物各有偏胜论 53
    吴鞠通 论药不论病论 54
    丹波元坚 药性皆偏 54
    唐容川 论药物以偏调人身之盛衰 55
    4.2 四气五味 55
    4.2.1 概说 55
    《素问》论气味阴阳厚薄 55
    《神农本草经》药有四气五味 56
    张元素 论气味之用 56
    李东垣 五方之正气味 57
    陈嘉谟 治疗用气味 57
    徐春甫 药有四气五味 58
    徐春甫 药用气味所宜 58
    缪希雍 原本药性气味生成指归 59
    张介宾 气味篇 60
    贾所学 药性清浊 61
    冯兆张 治疗用气味 61
    南部生 药气味 62
    4.2.2 四气论 62
    寇宗奭 四气当称“四性”论 62
    陈嘉谟 四气 62
    李时珍 四时用药例 63
    李中梓 论四气 63
    李中梓 药性合四时论 64
    张志聪 四气逆从论 65
    傅学渊 论四性之用无一定之治 65
    4.2.3 五味论 65
    《素问》 地食人以五味 65
    《素问》 论五味之所合 66
    《素问》 论五味所入 66
    《素问》 论五味入五脏,久而增气 66
    《素问》 论五脏苦欲补泻,五味之所宜 66
    《素问》 论五味阴阳之用 67
    《素问》 论五味所禁 68
    《素问》 论五味过伤 68
    《灵枢》 论谷气五味入五脏 68
    《灵枢》 论谷、果、畜、菜之五味 69
    《灵枢》 论五脏病之五宜 69
    《灵枢》 论五宜 69
    《灵枢》 论五禁 70
    《灵枢》 论五走 70
    《灵枢》 论五裁 70
    《灵枢》 论五味偏胜致病 70
    《圣济经》论五味自然之理 71
    寇宗奭 五味 71
    李东垣 药本五味歌 71
    王肯堂 五味补泻 72
    李中梓 论五味之用 72
    贾所学 五味所主 73
    贾所学 五味所能 73
    4.3 升降浮沉 73
    张元素 药性要旨 73
    张元素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74
    王好古 论东垣先生用药法象 74
    李时珍 升降浮沉 74
    尤在泾 制方用药必本升降浮沉之理 75
    唐容川 论升降浮沉之理 76
    4.4 归经引经 76
    张元素 各经引用 76
    王好古 东垣报使 77
    李时珍 引经报使 77
    汪昂 论诸药入诸经 77
    吴鞠通 引经论 78
    韦协梦 药有经络 78
    徐灵胎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79
    张睿 药引 79
    龙之章 大药引子甚是得力 80
    赵竹泉 不先辨症乱用药引 80
    唐容川 黄杰熙 论归经引经 81
    谢海洲 漫话“药引” 82
    颜德馨 引经药之奥旨 82
    4.5 毒性 83
    《素问》毒药治病无使过之 83
    《神农本草经》毒药疗病取去为度 84
    王履 神农尝百草论 84
    虞抟 论药性相畏相恶相反同剂而用 84
    王绍隆 潘楫 论无毒所以疗病,有毒所以发病 85
    黄宫绣 论毒物 85
    原昌克 五毒五药 86
    长尾藻成 毒药 87
    5 应用 88
    5.1 选药 88
    5.1.1 概说 88
    《神农本草经》论用药各随其所宜 88
    曹其旭 浅谈中医用药 88
    5.1.2 诸病主药 89
    张元素 论随证治病用药 89
    刘全德 治病主药诀 90
    龚廷贤 诸病主药 90
    朱时进 治病主药论 92
    朱时进 证药增损歌 93
    龙之章 诸病主药论 94
    陆晋笙 论病有对待药亦有对待 94
    5.1.3 脏腑病主治药 96
    《素问》论五脏苦欲补泻用药 96
    张元素 五脏补泻法 96
    王好古 五脏苦欲补泻 97
    李时珍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98
    缪希雍 五脏苦欲补泻 102
    黄宫绣 脏腑病症主药 103
    吴鞠通 五脏六腑体用治法论 116
    赵术堂 肺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17
    赵术堂 大肠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18
    赵术堂 胃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19
    赵术堂 脾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0
    赵术堂 小肠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1
    赵术堂 膀胱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2
    赵术堂 肾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3
    赵术堂 心包络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5
    赵术堂 三焦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6
    赵术堂 胆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7
    赵术堂 肝经补泻寒热用药式 128
    王旭高 治肝卅法 129
    5.1.4 六淫病主治药 131
    黄宫绣 六淫病症主药 131
    王旭高 六淫治法 137
    俞根初 六淫病用药法 139
    5.1.5 辨病位选药 141
    俞根初 六经用药法 141
    俞根初 三焦用药法 142
    5.1.6 依四时选药 142
    徐彦纯 论用药必本四时 142
    李时珍 四时用药例 143
    缪希雍 脏气法时并四气所伤药随所感论 143
    5.1.7 论治法相同药效有异 144
    5.1.7.1 补益 144
    黄宫绣 温中 144
    黄宫绣 平补 145
    黄宫绣 补火 146
    黄宫绣 滋水 146
    黄宫绣 温肾 147
    5.1.7.2 治气 147
    缪希雍 论治气三法药各不同 147
    徐春甫 治气药论 148
    梁学孟 诸气药性主治 148
    黄宫绣 论气药 149
    唐容川 论降气药 151
    5.1.7.3 治血 151
    徐春甫 治血药论 151
    张介宾 论血证用药 152
    梁学孟 失血各经药性主治 153
    梁学孟 失血分经引用便览 154
    黄宫绣 论理血药 155
    黄宫绣 论温血药 155
    黄宫绣 论凉血药 156
    黄宫绣 论下血药 157
    5.1.7.4 发散 158
    黄宫绣 散寒 158
    黄宫绣 驱风 158
    黄宫绣 散热 159
    黄宫绣 平散 160
    5.1.7.5 泻实 160
    黄宫绣 泻热 160
    黄宫绣 泻火 162
    黄宫绣 平泻 163
    黄宫绣 下气 163
    5.1.7.6 温里 164
    黄宫绣 温散 164
    5.1.7.7 祛湿 165
    黄宫绣 散湿 165
    黄宫绣 渗湿 165
    黄宫绣 泻湿 166
    5.1.7.8 利水 167
    黄宫绣 泻水 167
    5.1.7.9 祛痰 168
    朱丹溪 治痰用药法 168
    汪机 丹溪治痰活套 169
    汪机 治痰饮大法 170
    徐春甫 治痰药味各有所能 171
    徐春甫 燥热药治痰之误 171
    王肯堂 痰火 172
    吴澄 积痰禁用滋降 172
    黄宫绣 降痰 172
    黄宫绣 痰病证主药 173
    心禅僧 痰症随宜施治论 174
    5.1.7.10 收涩 175
    黄宫绣 温涩 175
    黄宫绣 寒涩 176
    黄宫绣 收敛 176
    5.1.7.11 涌吐 176
    黄宫绣 吐散 176
    5.1.7.12 重镇 177
    黄宫绣 镇虚 177
    唐容川 论金石药性本镇静 177
    5.1.7.13 杀虫、祛毒 178
    黄宫绣 杀虫 178
    黄宫绣 发毒 179
    黄宫绣 解毒 179
    5.2 配伍 180
    5.2.1 君臣佐使配伍 180
    《素问》论方制君臣 180
    沈括 论君臣 180
    李东垣 君臣佐使法 181
    徐春甫 药用君臣佐使 181
    张介宾 反佐论 182
    贾所学 君臣佐使论 183
    《景岳全书发挥》反佐论 184
    韦协梦 论君臣佐使 184
    倪维德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185
    蔡陆仙 君臣佐使 185
    蔡陆仙 反佐法 186
    5.2.2 七情配伍 187
    5.2.2.1 概说 187
    《神农本草经》论七情 187
    陶弘景 论配伍 188
    陈嘉谟 七情 188
    李时珍 论七情 188
    5.2.2.2 十八反 189
    张子和 十八反 189
    缪希雍 十八反 189
    唐容川 黄杰熙 论十八反 189
    5.2.2.3 十九畏 191
    李东垣 十九畏歌 191
    章真如 谈相反相畏药 191
    5.2.3 药对配伍 192
    孙一奎 用药寒温合宜论 192
    朱时进 诸药相济治病法 192
    颜德馨 论常用“药对” 193
    谢海洲 论对药配伍 194
    章真如 常用药物配伍功用 195
    查玉明 话“药对” 195
    5.2.4 根据运气配伍 197
    《素问》司天在泉淫胜用药法 197
    《素问》邪气反胜用药法 198
    《素问》六气相胜用药法 198
    5.3 宜忌 199
    雷丰 胎前产后慎药论 199
    5.4 剂量 200
    张志聪 奇偶分两辩 200
    徐灵胎 古今方剂大小论 200
    徐灵胎 热药误人最烈论 201
    吴鞠通 用药分量论 202
    唐大烈 方药等分解 203
    黄凯钧 用药不论多少 203
    莫枚士 古方权量有定论论 203
    赵濂 用药宜审分两为先 204
    徐延祚 用药分量法则 204
    蒋厚文 中医方药不传之秘在量 205
    5.5 用法 205
    5.5.1 概说 205
    徐灵胎 煎药服药法 205
    5.5.2 煎药 206
    王好古 汤液煎造 206
    缪希雍 煎药则例 206
    徐灵胎 煎药法论 207
    傅仁宇 用药生熟各宜论 208
    5.5.3 服药 208
    孙思邈 论服饵 208
    丹波康赖 服药节度 21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论服饵法 21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论服药食忌 213
    王好古 古人服药活法 214
    王好古 古人服药有法 214
    缪希雍 服药次序 215
    徐灵胎 服药法论 215
    钱敏捷 服药法则 215
    黄凯钧 服药有六弊 216
    中药各论
    1 解表药 218
    1.1 发散风寒药 218
    麻黄 218
    桂枝 221
    荆芥 223
    防风 226
    羌活 228
    细辛 229
    1.2 发散风热药 231
    薄荷 231
    牛蒡子 234
    桑叶 235
    菊花 237
    柴胡 239
    葛根 243
    2 清热药 247
    2.1 清热泻火药 247
    石膏 247
    知母 252
    栀子 256
    2.2 清热燥湿药 260
    黄芩 260
    黄连 264
    黄柏 267
    2.3 清热解毒药 270
    金银花 271
    连翘 273
    蒲公英 276
    大青叶 278
    射干 279
    2.4 清热凉血药 281
    地黄 281
    玄参 286
    牡丹皮 288
    2.5 清虚热药 292
    青蒿 292
    地骨皮 294
    3 泻下药 298
    3.1 攻下药 298
    大黄 298
    芒硝 302
    3.2 润下药 307
    火麻仁 307
    郁李仁 309
    3.3 峻下逐水药 310
    甘遂 311
    大戟 312
    芫花 313
    4 祛风湿药 315
    4.1 祛风湿散寒药 315
    独活 315
    木瓜 316
    4.2 祛风湿清热药 318
    秦艽 318
    防己 320
    4.3 祛风湿强筋骨药 321
    五加皮 321
    桑寄生 322
    5 化湿药 324
    藿香 324
    苍术 325
    厚朴 327
    豆蔻 329
    6 利水渗湿药 331
    6.1 利水消肿药 331
    茯苓 331
    薏苡仁 335
    泽泻 337
    6.2 利尿通淋药 339
    车前子 339
    瞿麦 341
    6.3 利湿退黄药 342
    茵陈蒿 342
    金钱草 344
    7 温里药 346
    附子 346
    干姜 349
    肉桂 351
    吴茱萸 355
    8 理气药 357
    陈皮 357
    枳实(枳壳) 360
    木香 362
    香附 364
    薤白 367
    9 消食药 369
    山楂 369
    麦芽 371
    莱菔子 373
    10 驱虫药 375
    使君子 375
    槟榔 377
    11 止血药 381
    11.1 凉血止血药 381
    大蓟(小蓟) 382
    地榆 384
    白茅根 385
    11.2 化瘀止血药 387
    三七 388
    蒲黄 389
    茜草 391
    11.3 收敛止血药 393
    白及 394
    仙鹤草 396
    11.4 温经止血药 397
    艾叶 397
    灶心土 399
    12 活血化瘀药 400
    12.1 活血止痛药 400
    川芎 400
    延胡索 403
    郁金 404
    12.2 活血调经药 406
    丹参 407
    红花 408
    益母草 410
    牛膝 412
    12.3 活血疗伤药 414
    土鳖虫 415
    12.4 破血消癥药 416
    莪术 416
    三棱 418
    13 化痰止咳 419
    平喘药 419
    13.1 温化寒痰药 419
    半夏 419
    芥子 425
    13.2 清热化痰药 427
    贝母 427
    桔梗 432
    瓜蒌 436
    竹茹 439
    13.3 止咳平喘药 441
    苦杏仁 441
    紫苏子 444
    百部 446
    枇杷叶 448
    桑白皮 451
    14 安神药 456
    14.1 重镇安神药 456
    朱砂 456
    磁石 462
    龙骨 463
    14.2 养心安神药 465
    酸枣仁 465
    远志 469
    15 平肝潜阳药 474
    石决明 474
    牡蛎 476
    16 息风止痉药 482
    羚羊角 482
    牛黄 485
    钩藤 487
    天麻 488
    全蝎 491
    17 开窍药 493
    麝香 493
    冰片 495
    石菖蒲 496
    18 补虚药 499
    18.1 补气药 499
    人参 499
    党参 502
    黄芪 503
    白术 506
    甘草 508
    18.2 补阳药 511
    鹿茸 511
    淫羊藿 514
    菟丝子 515
    杜仲 517
    18.3 补血药 518
    当归 519
    熟地黄 521
    芍药 522
    何首乌 525
    阿胶 526
    18.4 补阴药 528
    北沙参 529
    麦冬 532
    天冬 535
    枸杞子 538
    鳖甲 540
    19 收涩药 543
    19.1 固表止汗药 543
    麻黄根 543
    浮小麦 544
    19.2 敛肺涩肠药 545
    五味子 545
    诃子 549
    肉豆蔻 550
    19.3 固精缩尿止带药 551
    山茱萸 551
    莲子 553
    芡实 555
    20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557
    硫黄 557
    21 拔毒化腐 559
    生肌药 559
    炉甘石 559
    参考文献 561
    下篇 方剂理论专论
    方剂总论
    1 分类 568
    1.1 七方分类法 568
    《素问》论七方 568
    刘完素 论七方 568
    张子和 七方绳墨订 570
    陈士铎 七方论 571
    缪希雍 论七方本义 574
    蔡陆仙 七方举例 574
    1.2 十剂分类法 576
    《圣济经》论十剂致用 576
    成无己 十剂为制方之体 576
    陈修园 十二剂类方 576
    蔡陆仙 十剂举例 577
    1.3 八阵分类法 578
    张介宾 古方八阵 578
    张介宾 新方八略引 579
    张介宾 补略 579
    张介宾 和略 580
    张介宾 攻略 580
    张介宾 散略 581
    张介宾 寒略 582
    张介宾 热略 582
    张介宾 固略 583
    张介宾 因略 583
    1.4 据功效分类法 584
    汪昂 功效分类法 584
    汪昂 补养之剂 584
    汪昂 发表之剂 585
    汪昂 涌吐之剂 585
    汪昂 攻里之剂 585
    汪昂 表里之剂 586
    汪昂 和解之剂 586
    汪昂 理气之剂 587
    汪昂 理血之剂 587
    汪昂 祛风之剂 588
    汪昂 祛寒之剂 588
    汪昂 清暑之剂 589
    汪昂 利湿之剂 589
    汪昂 润燥之剂 590
    汪昂 泻火之剂 591
    汪昂 除痰之剂 591
    汪昂 消导之剂 592
    汪昂 收涩之剂 592
    汪昂 杀虫之剂 593
    汪昂 明目之剂 593
    汪昂 痈疡之剂 594
    吴仪洛 功效分类法 594
    1.5 其他分类法 595
    刘完素 论大方、小方 595
    俞弁 《局方》之类 595
    徐灵胎 单方论 596
    徐灵胎 禁方论 596
    徐灵胎 秘方 597
    徐灵胎 劫剂论 597
    蔡陆仙 经方 598
    蔡陆仙 单方 598
    蔡陆仙 局方 599
    蔡陆仙 名医类方 600
    蔡陆仙 时方 601
    蔡陆仙 民间验方 602
    2 组方 604
    孙思邈 论处方 604
    成无己 药方论 605
    李东垣 用药法 605
    王好古 制方之法 606
    陶华 用药寒温辩 606
    王纶 论制方需明理 607
    王纶 处方药品多少论 607
    孙一奎 不执方说 608
    缪希雍 论制方和剂治疗大法 609
    张介宾 反佐论 609
    李中梓 用药须知《内经》之法论 610
    袁班 用药宜精审慎勿疏
    忽记 611
    喻昌 先议病后用药 612
    高世栻 方药 613
    冯兆张 论补须分气味缓急 613
    冯兆张 药论 614
    徐灵胎 方药离合论 614
    徐灵胎 古方加减论 615
    徐灵胎 方剂古今论 616
    徐灵胎 执方治病论 616
    徐灵胎 貌似古方欺人论 617
    徐灵胎 攻补寒热同用论 617
    俞廷举 用大寒大热药要有凭据不可意度 618
    吴鞠通 用古方必求其立方之故论 618
    吴鞠通 诊病以现症为主不必拘执古方论 619
    黄凯钧 温凉之药俱不可执 619
    章楠 方制要妙论 620
    《景岳全书发挥》驳张介宾反佐论 622
    王孟英 成方弊 622
    莫枚士 古方用法论 623
    心禅僧 补药不宜轻服论 623
    蔡陆仙 方剂总论 624
    蔡陆仙 方剂加减法 625
    蔡陆仙 古今方剂之异点 626
    孙子云 配方之法 627
    3 用法 628
    3.1 处方要诀 628
    李东垣 用药宜禁论 628
    罗天益 无病服药辨 629
    韩懋 处方 630
    王三尊 论小儿用药当预为补计 631
    王三尊 论用药效否当责之元气强弱 631
    徐灵胎 用药如用兵论 631
    徐灵胎 汤药不足尽病论 632
    徐灵胎 药误不即死论 632
    俞廷举 用药贵勇敢 633
    柏鹤亭 论因病人之意用药法 633
    黄凯钧 用药如用兵论 634
    黄凯钧 长病与高年病 634
    莫枚士 药验论 634
    郑寿全 用药弊端说 635
    赵濂 先审病人禀性用药 636
    心禅僧 治小儿用药宜轻论 637
    周学海 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637
    3.2 剂型 638
    《太平圣惠方》论汤散丸之用 638
    沈括 论汤散丸 638
    李东垣 用药丸散 639
    孙志宏 制方定规 639
    陈嘉谟 五用 640
    莫枚士 汤液论 641
    钱敏捷 丸药法则 641
    徐灵胎 薄贴论 641
    徐灵胎 围药论 642
    蔡陆仙 方剂之种类 642
    方剂各论
    1 解表剂 646
    1.1 辛温解表剂 646
    麻黄汤 646
    厚朴麻黄汤 650
    华盖散 651
    桂枝汤 652
    大青龙汤 654
    小青龙汤 657
    止嗽散 659
    九味羌活汤 660
    葱豉汤 661
    香苏散 662
    1.2 辛凉解表剂 663
    银翘散 663
    桑菊饮 66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66
    柴葛解肌汤 667
    升麻葛根汤 668
    1.3 扶正解表剂 669
    败毒散 669
    参苏饮 672
    再造散 673
    加减葳蕤汤 673
    葱白七味饮 674
    麻黄细辛附子汤 675
    2 泻下剂 677
    2.1 寒下剂 677
    大承气汤 677
    小承气汤 680
    调胃承气汤 682
    大陷胸汤 683
    2.2 温下剂 685
    大黄附子汤 685
    温脾汤 686
    2.3 润下剂 687
    麻子仁丸 687
    济川煎 688
    2.4 攻补兼施剂 689
    黄龙汤 690
    增液承气汤 690
    2.5 逐水剂 691
    十枣汤 691
    舟车丸 692
    疏凿饮子 693
    3 和解剂 695
    3.1 和解少阳剂 695
    小柴胡汤 695
    蒿芩清胆汤 698
    达原饮 699
    3.2 调和肝脾剂 700
    四逆散 700
    逍遥散 701
    痛泻要方 702
    芍药甘草汤 703
    3.3 调和肠胃剂 705
    半夏泻心汤 705
    甘草泻心汤 706
    黄连汤 706
    4 表里双解剂 708
    4.1 解表攻里剂 708
    大柴胡汤 708
    防风通圣散 709
    4.2 解表清里剂 710
    葛根黄芩黄连汤 710
    4.3 解表温里剂 711
    五积散 711
    5 清热剂 713
    5.1 清气分热剂 713
    白虎汤 713
    竹叶石膏汤 716
    5.2 清营凉血剂 718
    清营汤 718
    犀角地黄汤 719
    5.3 清热解毒剂 721
    黄连解毒汤 721
    凉膈散 722
    普济消毒饮 723
    五味消毒饮 725
    5.4 清脏腑热剂 725
    导赤散 726
    龙胆泻肝汤 727
    左金丸 728
    泻白散 729
    清胃散 730
    玉女煎 731
    芍药汤 732
    白头翁汤 733
    清心莲子饮 735
    甘露饮 736
    5.5 清虚热剂 736
    青蒿鳖甲汤 737
    秦艽鳖甲散 737
    清骨散 739
    当归六黄汤 740
    6 祛暑剂 742
    6.1 祛暑清热剂 742
    清络饮 742
    6.2 祛暑解表剂 744
    新加香薷饮 744
    6.3 祛暑利湿剂 745
    六一散 746
    桂苓甘露饮 748
    6.4 清暑益气剂 750
    王氏清暑益气汤 750
    7 温里剂 752
    7.1 温中祛寒剂 752
    理中丸 752
    小建中汤 756
    吴茱萸汤 761
    暖肝煎 763
    大建中汤 764
    当归建中汤 765
    7.2 回阳救逆剂 766
    四逆汤 766
    附子汤 768
    7.3 温经散寒剂 769
    当归四逆汤 769
    黄芪桂枝五物汤 770
    8 补益剂 772
    8.1 补气剂 773
    四君子汤 773
    参苓白术散 776
    补中益气汤 777
    生脉散 779
    玉屏风散 782
    完带汤 783
    升阳益胃汤 783
    保元汤 785
    8.2 补血剂 786
    四物汤 787
    归脾汤 788
    当归补血汤 789
    圣愈汤 790
    8.3 气血双补剂 791
    八珍汤 791
    炙甘草汤 792
    8.4 补阴剂 794
    六味地黄丸 794
    左归丸 795
    大补阴丸 796
    百合固金汤 796
    一贯煎 797
    两地汤 798
    8.5 补阳剂 799
    肾气丸 799
    右归丸 800
    8.6 阴阳双补 801
    地黄饮子 801
    9 固涩剂 803
    9.1 固表止汗剂 803
    牡蛎散 803
    9.2 敛肺止咳剂 804
    九仙散 804
    9.3 涩肠固脱剂 805
    真人养脏汤 805
    四神丸 806
    9.4 涩精止遗剂 807
    金锁固精丸 807
    桑螵蛸散 808
    9.5 固崩止带剂 809
    固经丸 809
    固冲汤 810
    易黄汤 810
    10 安神剂 812
    10.1 重镇安神剂 812
    朱砂安神丸 812
    10.2 滋养安神剂 814
    天王补心丹 814
    酸枣仁汤 818
    养心汤 820
    11 开窍剂 821
    11.1 凉开剂 821
    安宫牛黄丸 821
    紫雪丹 824
    至宝丹 825
    11.2 温开剂 826
    苏合香丸 826
    紫金锭 828
    12 理气剂 830
    12.1 行气剂 830
    越鞠丸 830
    金铃子散 832
    天台乌药散 834
    枳实消痞丸 835
    半夏厚朴汤 835
    枳实薤白桂枝汤 837
    厚朴温中汤 837
    12.2 降气剂 838
    苏子降气汤 838
    定喘汤 839
    四磨汤 840
    旋覆代赭汤 841
    橘皮竹茹汤 843
    丁香柿蒂汤 844
    13 理血剂 846
    13.1 活血祛瘀剂 846
    桃核承气汤 846
    血府逐瘀汤 848
    补阳还五汤 850
    复元活血汤 851
    桃红四物汤 852
    温经汤 853
    生化汤 856
    失笑散 857
    丹参饮 858
    13.2 止血剂 859
    十灰散 859
    咳血方 860
    小蓟饮子 860
    黄土汤 862
    槐花散 863
    14 治风剂 865
    14.1 疏散外风剂 865
    川芎茶调散 865
    大秦艽汤 866
    小续命汤 867
    14.2 平息内风剂 870
    羚角钩藤汤 870
    镇肝息风汤 871
    大定风珠 872
    三甲复脉汤 873
    15 治燥剂 875
    15.1 轻宣外燥剂 875
    杏苏散 875
    桑杏汤 876
    清燥救肺汤 877
    15.2 滋阴润燥剂 879
    益胃汤 879
    养阴清肺汤 880
    百合地黄汤 881
    沙参麦冬汤 881
    麦门冬汤 882
    增液汤 883
    琼玉膏 884
    甘露饮 886
    16 祛湿剂 887
    16.1 燥湿和胃剂 887
    平胃散 887
    藿香正气散 889
    16.2 清热利湿剂 890
    茵陈蒿汤 890
    八正散 892
    三仁汤 892
    藿朴夏苓汤 893
    甘露消毒丹 894
    连朴饮 895
    二妙散 896
    16.3 利水渗湿剂 896
    五苓散 896
    猪苓汤 900
    防己黄芪汤 903
    泽泻汤 904
    实脾散 904
    五皮散 906
    16.4 温化寒湿剂 906
    苓桂术甘汤 907
    真武汤 908
    实脾饮 912
    16.5 祛湿化浊剂 914
    萆薢分清饮 914
    16.6 祛风胜湿剂 915
    羌活胜湿汤 915
    蠲痹汤 916
    独活寄生汤 917
    当归拈痛汤 919
    桂枝芍药知母汤 920
    17 祛痰剂 922
    17.1 燥湿化痰剂 922
    二陈汤 922
    温胆汤 924
    指迷茯苓丸 925
    17.2 清热化痰剂 926
    清气化痰丸 926
    小陷胸汤 927
    桑白皮汤 930
    17.3 润燥化痰剂 930
    贝母瓜蒌散 930
    金水六君煎 931
    17.4 温化寒痰剂 932
    苓甘五味姜辛汤 932
    三子养亲汤 933
    17.5 化痰息风剂 934
    半夏白术天麻汤 934
    定痫丸 935
    18 消食剂 936
    18.1 消食化滞剂 936
    保和丸 936
    枳实导滞丸 937
    18.2 健脾消食剂 938
    健脾丸 938
    葛花解酲汤 939
    19 涌吐剂 941
    瓜蒂散 941
    20 驱虫剂 944
    乌梅丸 944
    21 治痈疡剂 947
    21.1 治外疡剂 947
    仙方活命饮 947
    犀黄丸 949
    消瘰丸 949
    海藻玉壶汤 950
    阳和汤 950
    托里消毒散 951
    21.2 治内痈剂 952
    苇茎汤 952
    大黄牡丹汤 954
    薏苡附子败酱散 955
    参考文献 95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