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区域经济学 > 城市群协同发展——范式﹒决策﹒实践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市群协同发展——范式﹒决策﹒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市群协同发展——范式﹒决策﹒实践
  • 书号:9787030791139
    作者:岳隽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43
    字数:32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9-01
  • 所属分类:区域经济学
  • 定价: ¥139.00元
    售价: ¥109.8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紧扣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核心需求,优化形成了面向场景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基于此制定由场景识别—方案制定—决策分析—结果输出—结果应用的决策技术流程,提出了多主体、多目标、多要素、综合性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本书以复杂、多元以及具有不同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针对国土、产业、交通、生态、基础设施等重点协同领域,开展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场景、数据和模型的应用研究。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城市群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决策实施路径,是新时代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本书紧扣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核心需求,优化形成了面向场景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基于此制定由场景识别—方案制定—决策分析—结果输出—结果应用的决策技术流程,提出了多主体、多目标、多要素、综合性的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本书以复杂、多元以及具有不同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针对国土、产业、交通、生态、基础设施等重点协同领域,开展了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场景、数据和模型的应用研究。本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城市群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决策实施路径,是新时代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研究 1
    1.1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提出 2
    1.1.1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 2
    1.1.2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意义 3
    1.1.3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研究内容 4
    1.2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内涵及特征 5
    1.2.1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需求 5
    1.2.2 综合决策提出与演进 6
    1.2.3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的内涵与构成 10
    1.2.4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的特征 14
    1.3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范式的技术支持 16
    1.3.1 综合决策技术特征 16
    1.3.2 综合决策技术流程 18
    1.3.3 综合决策技术支持 20
    第2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在地化实践 26
    2.1 国内实践:区域协同目标牵引下的融合发展 26
    2.1.1 京津冀城市群 27
    2.1.2 长三角城市群 32
    2.1.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39
    2.1.4 成渝城市群 46
    2.1.5 长江中游城市群 51
    2.2 国外实践:多元主体合作下的统筹协调 56
    2.2.1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56
    2.2.2 英国中南部城市群 61
    2.2.3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64
    2.2.4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67
    第3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场景细分 70
    3.1 人口发展 70
    3.1.1 决策需求 70
    3.1.2 场景1:人口合理布局 72
    3.1.3 场景2:人口有序流动 73
    3.1.4 场景3:人口与资源环境平衡 74
    3.1.5 决策支持底盘 75
    3.2 国土利用 76
    3.2.1 决策需求 77
    3.2.2 场景1: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开发适宜性评价 78
    3.2.3 场景2:国土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81
    3.2.4 场景3:土地覆被/利用变化模拟 82
    3.2.5 决策支持底盘 85
    3.3 产业协同 87
    3.3.1 决策需求 88
    3.3.2 场景1:产业发展水平评价 90
    3.3.3 场景2: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90
    3.3.4 场景3:产业关联度与产业链协同 91
    3.3.5 场景4:产业梯度转移 92
    3.3.6 场景5:产业空间合理布局 92
    3.3.7 决策支持底盘 93
    3.4 交通互通 95
    3.4.1 决策需求 96
    3.4.2 场景1:综合交通与区域空间功能协同 99
    3.4.3 场景2: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协同 100
    3.4.4 场景3:综合交通服务协同 101
    3.4.5 场景4: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协同 102
    3.4.6 决策支持底盘 103
    3.5 生态保育 105
    3.5.1 决策需求 106
    3.5.2 场景1:提升城市群生态系统功能 107
    3.5.3 场景2:构建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 108
    3.5.4 场景3:推动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 108
    3.5.5 场景4:完善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机制 109
    3.5.6 决策支持底盘 110
    3.6 环境共治 112
    3.6.1 决策需求 112
    3.6.2 场景1:城市群水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 114
    3.6.3 场景2: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115
    3.6.4 场景3:城市群废弃物协同处理 116
    3.6.5 场景4:城市群土壤污染协同治理 117
    3.6.6 决策支持底盘 117
    3.7 基础设施建设 119
    3.7.1 决策需求 120
    3.7.2 场景1:跨区域水资源调配 122
    3.7.3 场景2:能源系统高效配置 124
    3.7.4 场景3:环卫设施共建共享 125
    3.7.5 决策支持底盘 126
    第4章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综合决策的应用实践 128
    4.1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128
    4.1.1 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决策需求 128
    4.1.2 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决策技术优化 130
    4.1.3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范式建立 132
    4.1.4 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变化模拟预测 136
    4.1.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138
    4.2 关联视角下产业协同优化配置 139
    4.2.1 产业协同发展需求 139
    4.2.2 产业协同发展决策技术优化 140
    4.2.3 基于关联视角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决策范式建立 141
    4.2.4 广东省产业协同发展优化配置策略研究 146
    4.2.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154
    4.3 基于公平-效率的城际轨道空间布局优化 154
    4.3.1 城际轨道空间布局优化需求 154
    4.3.2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决策技术优化 156
    4.3.3 基于公平效率的城际轨道空间布局优化范式建立 157
    4.3.4 深圳都市圈城际轨道空间布局优化 162
    4.3.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171
    4.4 国土空间多尺度生态修复综合评价 171
    4.4.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综合决策需求 171
    4.4.2 国土空间多尺度生态修复综合评价技术优化 172
    4.4.3 国土空间多尺度生态修复综合决策范式建立 174
    4.4.4 国土空间多尺度生态修复综合评价应用 177
    4.4.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180
    4.5 跨地市邻避设施规划选址 181
    4.5.1 跨地市邻避设施规划选址决策需求 181
    4.5.2 跨地市邻避设施规划选址技术优化 182
    4.5.3 基于博弈论的跨地市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规划选址范式建立 183
    4.5.4 深莞共建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规划选址多主体决策 190
    4.5.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196
    4.6 人口-产业-环境多要素耦合协调动态综合评估 197
    4.6.1 人口-产业-环境多要素协同发展决策需求 197
    4.6.2 人口-产业-环境多要素耦合协调动态综合评估技术优化 198
    4.6.3 基于政策语义的人口-产业-环境多要素耦合动态评估决策范式建立 199
    4.6.4 广东省9个湾区城市基于就业人口增长的多要素协同发展决策 203
    4.6.5 范式应用的未来展望 212
    第5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综合决策发展展望 214
    5.1 提供场景化的决策支持 214
    5.1.1 产业协同发展 214
    5.1.2 交通互联互通 215
    5.1.3 国土优化利用 216
    5.1.4 基础设施供给 217
    5.2 关注多元主体的合作关系 218
    5.2.1 关注企业、政府、科研载体之间的互动 219
    5.2.2 关注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关系 219
    5.2.3 关注跨区域、跨部门的政府、市民、企业之间的协同 220
    5.2.4 关注公众和社会的参与 221
    5.3 深化多要素联动机理分析 222
    5.3.1 强化技术、政策与空间资源配置的联动 222
    5.3.2 驱动社会和经济要素协调发展 223
    5.3.3 增强人地耦合系统分析 224
    5.3.4 联动土地、环境、产业、功能等多要素 225
    5.4 集成应用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 226
    5.4.1 多模态数据与多时空数据融合 226
    5.4.2 数字化方法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227
    5.4.3 综合决策平台及其可视化平台建设 229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42
    彩图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