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系列教材分册之一。全书共9章,在内容编排上,包括城乡规划的理论知识以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基本内容,注重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发挥地理科学在规划研究与政策制定、资源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等领域的传统研究优势,并着重强化城镇体系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与精明增长、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规划,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支持系统与大数据等内容。本书编写突出理论性和应用性统一,对规划的编制程序以及方案评价都有所涉及。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系列教材” 前言
前言
第1章 城乡规划的发展、性质与体系 1
1.1 城市与城市发展 1
1.1.1 城市的产生 1
1.1.2 古代城市发展 1
1.1.3 近代城市发展 2
1.1.4 现代城市发展 3
1.1.5 城市化 5
1.2 城市规划思想演变 5
1.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5
1.2.2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9
1.3 中国城乡规划的发展与实践 22
1.3.1 城乡规划的起步期(1949~1957年) 22
1.3.2 城乡规划的动荡期(1958~1977年) 24
1.3.3 城乡规划的迅速发展期(1978~1999年) 25
1.3.4 城乡规划的转型期(2000年以后) 27
1.4 城乡规划性质与体系 29
1.4.1 城乡规划性质 29
1.4.2 中国城乡规划体系 30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城镇体系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5
2.1 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基础 35
2.1.1 城镇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35
2.1.2 城镇体系规划特征与内容 37
2.1.3 城镇体系规划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38
2.2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程序与方法 42
2.2.1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流程 43
2.2.2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法 44
2.3 城镇与区域发展条件及发展战略 49
2.3.1 城镇与区域发展条件 49
2.3.2 城镇与区域发展方向及战略目标 50
2.3.3 城镇发展模式与路径 52
2.3.4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5
2.4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优化 56
2.4.1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调控 57
2.4.2 城镇体系职能引导 61
2.4.3 城镇体系空间组织与布局 65
2.4.4 城镇体系网络架构 69
2.5 城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71
2.5.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72
2.5.2 市政基础设施完善 73
2.5.3 生态环境设施共建共享 74
2.6 城镇与区域发展规划案例及评价 77
2.6.1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77
2.6.2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79
2.6.3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81
2.6.4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82
2.6.5 规划案例的总体评价 84
小结与讨论 85
思考题 86
参考文献 87
第3章 土地利用与精明增长 90
3.1 土地利用基本概念 90
3.1.1 土地利用与开发 90
3.1.2 土地利用分类 92
3.1.3 城市土地利用 96
3.2 城市扩展与精明增长 101
3.2.1 城市扩展 101
3.2.2 精明增长 112
3.2.3 精明收缩 123
3.3 国土空间规划 126
3.3.1 国土空间规划概念 126
3.3.2 国土空间规划类型与体系 127
3.3.3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 128
3.3.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130
参考文献 134
第4章 总体规划与用地布局 137
4.1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137
4.1.1 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与原则 137
4.1.2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与成果 138
4.2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4.2.1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内容 141
4.2.2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方法 143
4.3 城市定位及其分析 146
4.3.1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147
4.3.2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49
4.3.3 城市地理区位分析 152
4.3.4 城市自然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分析 153
4.3.5 城市社会要素分析 154
4.3.6 城市经济要素分析 155
4.3.7 城市文化要素分析 157
4.4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宜性评价 158
4.4.1 城市用地分类与用地标准 158
4.4.2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162
4.4.3 城市用地综合分析 171
4.5 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 172
4.5.1 城市形态与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 172
4.5.2 城市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 177
4.6 城市用地布局 183
4.6.1 城市用地组织的基本要求 184
4.6.2 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185
4.6.3 居住用地布局 185
4.6.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布局 186
4.6.5 商业服务业用地布局 187
4.6.6 工矿用地布局 187
4.6.7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189
4.6.8 交通运输用地布局 191
4.6.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布局 195
4.7 总体规划案例与评价 196
4.7.1 中心镇 196
4.7.2 县城———北川新县城 200
4.7.3 城市———广州市 204
参考文献 209
第5章 城市详细规划与城市开发 212
5.1 城市详细规划概述 212
5.1.1 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与编制 212
5.1.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涵、作用与特征 213
5.1.3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涵、任务与特点 214
5.2 控制性详细规划 216
5.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编制程序 216
5.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指标 219
5.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230
5.2.4 规划案例———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231
5.3 修建性详细规划 233
5.3.1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33
5.3.2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程序 234
5.3.3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235
5.4 城市设计 236
5.4.1 城市设计的概述 236
5.4.2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236
5.4.3 城市设计与城市地理学 237
5.4.4 城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37
5.4.5 城市公共空间 238
5.5 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 244
5.5.1 城市开发概述 244
5.5.2 城市土地开发 246
5.5.3 城市开发的调控 248
思考题 251
参考文献 252
第6章 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政策 254
6.1 城市交通系统 254
6.1.1 交通运输系统 254
6.1.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55
6.1.3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258
6.1.4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内容 259
6.2 道路交通基本理论知识 260
6.2.1 道路交通与城乡发展的关系 260
6.2.2 道路概念、要素及其体系 266
6.3 道路交通规划内容与编制流程 270
6.3.1 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原则及依据 270
6.3.2 道路交通规划内容 271
6.3.3 道路交通规划编制流程 272
6.4 道路交通调查、需求与分析预测 274
6.4.1 道路交通调查 274
6.4.2 道路交通需求分析 276
6.4.3 道路交通需求预测 277
6.5 城市道路与设施规划设计 280
6.5.1 道路构成与设施设计 280
6.5.2 城市道路网交通规划 283
6.6 道路交通管理政策 286
6.6.1 道路设施管理 286
6.6.2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289
思考题 295
参考文献 295
第7章 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 298
7.1 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概述 298
7.1.1 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298
7.1.2 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300
7.1.3 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的内涵 303
7.2 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 306
7.2.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06
7.2.2 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308
7.2.3 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 310
7.2.4 我国社会发展规划的实践: 以武汉市为例 311
7.3 社区规划的编制 313
7.3.1 社区类型与发展阶段特征 313
7.3.2 社区规划的目的与过程 315
7.3.3 社区规划的内容 317
7.3.4 社区规划的手段与尺度 319
7.3.5 国内外社区规划的实践 320
7.4 我国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的未来方向 323
7.4.1 社会发展与社区发展趋势 323
7.4.2 我国社会发展与社区规划的趋势 324
思考题 326
参考文献 326
第8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规划 329
8.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规划发展趋势 329
8.1.1 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29
8.1.2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30
8.1.3 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发展趋势 330
8.2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332
8.2.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估框架 332
8.2.2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分析方法 334
8.2.3 生态位理论与城市生态位分析方法 337
8.2.4 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分析方法 339
8.2.5 弹性城市理论与分析方法 341
8.3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空间规划 344
8.3.1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与研究动态 344
8.3.2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345
8.3.3 城市生态网络格局规划 347
8.3.4 案例分析 348
8.4 城市水系统弹性与相关城市规划 350
8.4.1 水生态系统规划的弹性相关概述 350
8.4.2 城市水系统规划原则与方法 354
8.4.3 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海绵城市规划 355
8.5 低碳发展与气候弹性城市规划 365
8.5.1 低碳发展与气候弹性城市研究动态 365
8.5.2 低碳空间规划原则与构建方法 367
8.5.3 低碳城市格局与气候弹性城市规划 369
8.5.4 案例分析: 北戴河新区实证研究 371
8.6 可持续能源利用与规划控制引导 372
8.6.1 城市化能源挑战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372
8.6.2 城市规划在能源方面的开源节流原则与方法 374
8.6.3 可持续能源利用专项规划及其土地使用控制引导 375
8.6.4 案例分析 380
参考文献 382
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支持系统与大数据 384
9.1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乡规划 384
9.1.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与数据模型 384
9.1.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的优势 388
9.2 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与分析功能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389
9.2.1 查询功能 389
9.2.2 常用矢量型分析 389
9.2.3 常用栅格型分析 393
9.2.4 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399
9.3 规划支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402
9.3.1 规划支持系统的渊源 402
9.3.2 规划支持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404
9.3.3 典型的规划支持系统 405
9.3.4 规划支持系统的应用案例 407
9.3.5 规划支持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410
9.4 移动定位大数据与城乡规划 412
9.4.1 大数据与移动定位大数据的概念 412
9.4.2 移动定位大数据应用于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 412
9.4.3 移动定位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方向 413
9.4.4 移动定位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优势 420
参考文献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