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 城市与区域韧性 应对多风险的韧性城市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城市与区域韧性 应对多风险的韧性城市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城市与区域韧性 应对多风险的韧性城市
  • 书号:9787030807113
    作者:彭翀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54
    字数:39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03-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198.00元
    售价: ¥198.0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城市空间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当前,各领域围绕韧性城市建设所展开的理论、方法及实践探索正如火如荼。本书聚焦空间多风险及其规划应对视角,系统探讨韧性城市建设的理论、测度及应用。首先,介绍城市韧性的基础理论,提出基于多风险的城市韧性理论框架;其次,从城市、社区不同尺度和交通、灾害等不同领域重点阐述城市风险与韧性测度方法;最后,提出面向多风险的城市韧性提升路径。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一篇城市韧性的基础理论与框架
    第1章城市韧性的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3
    1.1城市韧性的内涵特征及研究进展3
    1.1.1内涵特征3
    1.1.2研究进展5
    1.2多维视角下的城市韧性研究进展8
    1.2.1关注领域层面9
    1.2.2关注扰动层面15
    1.2.3关注尺度层面17
    1.3城市多尺度韧性研究框架19
    1.3.1(特)大城市尺度20
    1.3.2城市尺度21
    1.3.3社区尺度24
    1.3.4多尺度联动26
    1.3.5研究述评27
    第2章应对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理论框架30
    2.1城市空间多风险耦合的理论背景31
    2.1.1风险3.0阶段的韧性挑战31
    2.1.2多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33
    2.1.3多风险的耦合情景类型35
    2.2应对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理论要点37
    2.2.1多风险耦合的韧性特征37
    2.2.2多风险耦合的空间机制38
    2.2.3多风险耦合的空间效应40
    2.2.4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领域42
    2.2.5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周期43
    2.2.6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阈值44
    2.2.7多风险耦合的城市韧性传导46
    2.3应对多风险耦合的韧性空间规划路径48
    2.3.1总体规划的韧性要点48
    2.3.2详细规划的韧性要点49
    2.3.3专项规划的韧性要点50
    第二篇城市韧性的测度方法
    第3章韧性领域测度55
    3.1韧性领域测度思路55
    3.1.1研究地域范围及概况55
    3.1.2评估指标56
    3.1.3数据来源59
    3.1.4评估方法59
    3.1.5评估思路62
    3.2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能力评估62
    3.2.1韧性能力现状特征62
    3.2.2韧性能力演化特征66
    3.3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影响因素68
    3.3.1整体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70
    3.3.2地区影响因素的时空演化71
    第4章社区韧性测度74
    4.1韧性测度内容74
    4.1.1韧性系统测度74
    4.1.2韧性属性测度77
    4.1.3社区资源与能力测度78
    4.2社区韧性的定性评估方法80
    4.2.1框架法80
    4.2.2要素描述法83
    4.3社区韧性的量化测度方法84
    4.3.1计分卡法84
    4.3.2模型法86
    4.3.3指数法88
    4.3.4工具包法89
    第5章交通韧性测度92
    5.1城市交通系统韧性测度92
    5.1.1韧性内涵92
    5.1.2评估体系93
    5.1.3测度方法93
    5.2城市交通网络韧性测度96
    5.2.1网络属性96
    5.2.2常见类型97
    5.2.3测度指标99
    5.3基于中断情景的街道网络韧性测度100
    5.3.1中断情景100
    5.3.2分析模型102
    5.3.3测度指标103
    第6章灾害韧性测度106
    6.1城市综合灾害韧性测度106
    6.1.1基于性能曲线测度106
    6.1.2基于韧性指标测度107
    6.1.3基于韧性工具测度109
    6.2城市特定灾害韧性测度111
    6.2.1洪涝韧性测度111
    6.2.2微气候韧性测度115
    6.2.3城市生境破碎化风险测度120
    6.3城市多灾害风险耦合测度127
    6.3.1多因素综合的灾害风险测度127
    6.3.2多风险耦合的灾害风险测度131
    6.3.3多风险的情景推演与概率仿真136
    第三篇面向多风险的韧性城市应用
    第7章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韧性研究143
    7.1研究区及数据概况143
    7.1.1研究区概况143
    7.1.2研究数据144
    7.2评估体系构建145
    7.2.1理论基础构建145
    7.2.2评估指标及权重确定147
    7.3韧性评估特征149
    7.3.1总体韧性水平特征149
    7.3.2韧性领域分项特征151
    7.4韧性提升策略153
    7.4.1空间层次差异化提升策略154
    7.4.2社区类型差异化提升策略157
    第8章基于中断破坏的城市街道网络韧性研究160
    8.1研究方法及模型概况160
    8.1.1研究方法160
    8.1.2网络模型160
    8.1.3规则与参数163
    8.2韧性评估特征164
    8.2.1理论街道网络韧性特征164
    8.2.2武汉街道网络韧性特征169
    8.3街道网络韧性机制171
    8.3.1前期防御171
    8.3.2吸收扰动172
    8.3.3灾后恢复173
    8.4韧性提升策略175
    8.4.1加强监测预警,预防危害发生175
    8.4.2优化网络联通,吸收扰动蔓延178
    8.4.3增强空间韧性,提升应急恢复183
    第9章应对安全风险的城市生态韧性研究187
    9.1城市山地生态修复优先级研究概况187
    9.2城市山体修复的韧性评估方法和结果188
    9.2.1研究路线构建和关键问题解析188
    9.2.2研究过程189
    9.2.3韧性评估结果192
    9.3城市山体修复的韧性提升策略196
    第10章极端降雨事件下城市流动韧性研究198
    10.1研究背景及区域概况198
    10.1.1研究背景198
    10.1.2区域概况200
    10.2研究数据与方法200
    10.2.1研究数据200
    10.2.2研究方法201
    10.3极端降雨事件下城市流动韧性模式及水平特征204
    10.3.1极端降雨特征及人群日常流动特征204
    10.3.2极端降雨事件下的流动韧性模式206
    10.3.3极端降雨事件下的流动韧性水平212
    10.4流动性视角下应对极端降雨的韧性策略215
    10.4.1深化极端降雨规律认知,响应极端降雨影响效应差异216
    10.4.2优化多情景时空流动格局,兼顾人群适灾异质性217
    10.4.3提升场所-功能支撑耦合,优化适灾设施及用地多样性218
    第11章城市更新中的微气候韧性研究220
    11.1研究背景及区域概况220
    11.1.1研究背景220
    11.1.2区域概况221
    11.2研究区微气候现状特征222
    11.2.1微气候模拟流程222
    11.2.2现状模拟结果227
    11.3规划多方案的微气候模拟228
    11.3.1规划方案比选228
    11.3.2方案模拟结果229
    11.3.3方案优化策略235
    参考文献23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