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我国商代后期王都遗址——殷墟近60年(1928—1986)来重要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总结,系一部综合性殷墟考古专著。书中对殷墟发掘的意义、殷王都的范围与布局、殷墟文化分期,重要遗址(包括王宫、手工业作坊、王陵、平民墓群)、文化遗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陶器、象牙器等),作了全面的阐述;对殷代农业、手工业、社会性质,以及殷王朝与周围方国的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书内附各类插图280幅,彩色图版16版,黑白图版48版。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论述系统全面,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本书可供考古、文物工作者、中国古代史、艺术研究者,以及广大历史爱好者参考。
目录
- 前言
壹 殷墟的发现及其意义
一、甲骨文的发现、搜集和流传
二、甲骨文出土地——殷墟的考订
三、殷墟的发现及甲骨文研究的意义
四、殷墟发掘的时代背景
贰 殷墟发掘概述
一、1928—1937年的十五次发掘
(一)十五次发掘概况
(二)十五次发掘的收获及资料整理出版
(三)河南省何日章的发掘发及抗战时期日本人的盗掘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殷墟发掘
(一)1950—1958年的发掘
(二)1958—1961年为配合基建的全面发掘
(三)1962—1966年殷墟发掘及洹河流域的调查
(四)1969—1974年的殷墟发掘
(五)1975—1985年的殷墟发掘
(六)解放后殷墟发掘的收获
叁 殷墟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一、有关殷墟文化分期问题的各种见解
二、殷墟文化分期问题
(一)各期陶器陶质、器类与纹饰的演变
(二)各期陶器形制的演变
三、殷墟墓葬的分期
四、殷墟文化第一至第四期的年代问题
肆 殷墟的范围与布局概况
一、殷墟的范围
二、殷墟布局概况
三、有关殷王都的三个问题
伍 殷墟重要遗址概述
一、小屯村殷代遗址、墓葬分布概况
(一)小屯东北地的殷代宫殿宗庙遗址
(二)小屯西北地的殷代遗址
(三)小屯村北的两座殷代房子
(四)小屯西地的殷代大沟
(五)小屯西地的殷代居住遗址
(六)小屯南地殷代居住遗址
二、大司空村殷代遗址
三、殷代铸铜遗址
(一)苗圃北地铸铜手工业作坊遗址
(二)孝民屯村西铸铜手工业作坊遗址
(三)薛家庄铸铜遗址
(四)小屯村东北地铸铜遗址
四、殷代制骨作坊遗址
(一)大司空村制骨作坊遗址
(二)北辛庄制骨作坊遗址
附:殷墟一部分遗址登记表
陆 殷墟的重要墓葬群
一、西北冈王陵区大墓及祭祀坑
(一)大墓情况及其分期问题
(二)祭祀坑及陪葬墓
二、殷墟西区墓地
三、后冈墓葬群
四、大司空村东南地墓葬群
五、苗圃北地铸铜遗址墓葬群
六、三家庄东墓葬群
七、刘家庄南墓葬群
八、刘家庄北墓葬群
九、戚家庄东南墓葬群
十、殷墟发现的车马坑
(一)殷代车子遗迹
(二)车子的结构
(三)车马坑遗迹之分析
柒 甲骨文的科学发掘与研究
一、1928—1937年甲骨文的考古发掘
二、建国以来甲骨文的发现
三、重要的甲骨广著录
四、郑州二里冈、殷墟、周原甲骨文的比较
五、殷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
(一)董作宾的断代研究
(二)陈梦家的断代研究
(三)关于“ 组”、“子组”、“午组”卜辞的时代
(四)关于“历组卜辞”的时代
(五)对武丁以前的甲骨文的探索
六、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会
(一)甲骨文反映的商代政治情况——阶级关系、刑法、军队
(二)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经济生活
(三)甲骨文反映的科学技术——天文、历法、医学
(四)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宗教
捌 殷墟出土的文化遗物(附:自然遗物)
一、陶器
(一)陶器的质料与颜色
(二)陶器的制法
(三)陶器纹饰
(四)日用陶容器
(五)白陶、硬陶与釉陶
(六)其他陶制器
(七)陶文与符号
二、青铜器(附铅器及金器)
(一)青铜器的合金成分
(二)铸铜工艺
(三)青铜器类别
附:铅器及金器
三、玉器
(一)色泽与质料
(二)琢玉工艺
(三)玉器的类别
四、石器
(一)质料和制法
(二)石器的类别
五、宝石器
(一)装饰器与艺术器
(二)其他类
六、骨角牙器
(一)骨器
(二)角器
(三)牙器
七、蚌器(附贝及其他)
(一)生产工具和用具
(二)武器
(三)装饰品
附:贝及其他
八、漆木器和皮革制品(附席子)
九、纺织品
附:自然遗物
玖 早于殷墟阶段的文化遗存
一、殷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及遗址简介
二、殷墟地区仰韶文化的两种类型
(一)后冈类型
(二)大司空村类型
(三)后冈类型与磁山文化及大司空村类型的关系
三、龙山文化(后冈二期文化)
(一)后冈龙山文化的发现
(二)后冈龙山文化的特点
(三)文化命名、分期及年代
(四)与其他地区龙山文化的比较
四、二里冈、二里头时期文化
(一)梅园庄遗址
(二)孝民屯遗址
(三)小屯西地遗址
拾 由殷墟考古材料所见的商代社会及殷文化的影响
一、殷代的生产情况
(一)殷代的气候
(二)农业生产情况
(三)畜牧业和渔猎业
(四)手工业生产
(五)商业和交换
二、殷墟墓葬资料所反映的殷代奴隶社会
三、殷墟文化影响所及与交流范围
(一)山东中、东部、安徽两淮地区和江苏北部地区
(二)河北北部及长城以北地区
(三)山西及相邻的铗北地区
(四)陕西关中、汉中及相邻地区
(五)河南淮水以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殷墟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周文化的影响
余论
补记
附录:殷墟发掘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