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03 化学 > 分析化学教程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分析化学教程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分析化学教程
  • 书号:9787030345868
    作者:潘祖亭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385
    字数:666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 所属分类: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69 应用化学 0703 化学
  • 定价: ¥69.00元
    售价: ¥54.5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全书共20章,包括分析化学概论、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测量中的样品采集与制备、化学分析法概论、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法小结、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仪器分析法概述、原子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基础、气相与液相色谱法、其他分析方法简介(包括质谱分析法、热分析与有机元素分析、生物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材料分析)。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及缩写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1.3 分析化学的发展 2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2.1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1.2.2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3
    1.2.3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
    1.2.4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3
    1.2.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3
    1.3 分析过程 4
    1.3.1 分析项目的任务和要求 4
    1.3.2 分析方法的选择 4
    1.3.3 分析样品的采取与处理 5
    1.3.4 化学分离、富集与掩蔽 5
    1.3.5 分析测定与结果的处理 5
    1.4 分析化学文献 5
    1.4.1 丛书、大全、手册和教科书 6
    1.4.2 辞典与字典 7
    1.4.3 期刊与文摘 7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l1
    2.1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l1
    2.1.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l1
    2.1.2 定量分析中数据处理 l7
    2.1.3 测量结果的表述方法 l8
    2.2 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26
    2.2.1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26
    2.2.2 标准分析方法与分析方法标准化 26
    2.2.3 实验室内质量保证 27
    2.2.4 实验室间质量保证 34
    2.2.5 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35
    思考题与习题 36
    第3章 分析测量中的样品采集与制备 39
    3.1 分析试样的采取 39
    3.1.1 取样步骤与基本原理 39
    3.1.2 取样的基本操作方法 39
    3.2 分析试样的分解 41
    3.2.1 无机物的分解 41
    3.2.2 有机物的分解 43
    3.3 分析试样的制备 44
    思考题与习题 45
    第4章 化学分析法概论 46
    4.1 化学分析概述 46
    4.1.1 常用术语 46
    4.1.2 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46
    4.1.3 化学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 48
    4.1.4 滴定曲线 48
    4.1.5 滴定分析中的终点指示方法 49
    4.1.6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50
    4.2 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51
    4.2.1 标准物质 51
    4.2.2 基准物质 52
    4.2.3 标准溶液 53
    4.3 化学分析法中的计算 55
    4.3.1 滴定分析计算的基本公式 55
    4.3.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56
    思考题写习题 60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62
    5.1 酸碱质子理论 62
    5.1.1 酸碱的定义 62
    5.1.2 酸碱反应 62
    5.1.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63
    5.1.4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63
    5.2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64
    5.2.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64
    5.2.2 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65
    5.3 酸碱溶液中pH的计算 68
    5.3.1 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2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68
    5.3.3 多元弱酸及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70
    5.4 酸碱缓冲溶液 71
    5.4.1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71
    5.4.2 缓冲指数与缓冲范围 73
    5.4.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75
    5.5 酸碱指示剂 75
    5.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75
    5.5.2 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77
    5.5.3 混合指示剂 77
    5.6 酸碱滴定法 78
    5.6.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78
    5.6.2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79
    5.6.3 直接准确滴定一元弱酸(碱)的可行性判据 81
    5.6.4 终点误差 81
    5.7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83
    5.7.1 多元弱酸(碱)分步滴定及准确滴定的可能性 83
    5.7.2 指示剂的选择 83
    5.7.3 混合酸(碱)的滴定 84
    5.7.4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84
    5.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85
    5.8.1 混合碱的分析 85
    5.8.2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86
    5.8.3 极弱酸(碱)的测定 86
    5.8.4 某些无机物含量的测定 87
    5.8.5 非水溶液中的酸贼滴定简介 88
    思考题与习题 88
    第6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91
    6.1 概述 91
    6.1.1 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91
    6.1.2 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 91
    6.1.3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92
    6.2 配位平衡 93
    6.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93
    6.2.2 配位剂的质子化常数 94
    6.2.3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95
    6.3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96
    6.3.1 副反应与副反应系数 96
    6.3.2 MY的条件稳定常数 99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100
    6.4.1 配位滴定曲线 100
    6.4.2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 101
    6.5 配位滴定指示剂 103
    6.5.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03
    6.5.2 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103
    6.5.3 金属指示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04
    6.5.4 常用金属指示剂 105
    6.6 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 106
    6.6.1 终点误差 106
    6.6.2 准确滴定的条件 107
    6.7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108
    6.7.1 控制溶液的酸度 108
    6.7.2 采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 111
    6.7.3 预先分离干扰离子 113
    6.7.4 采用其他滴定剂 113
    6.8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 114
    6.8.1 直接滴定法 114
    6.8.2 返滴定法 114
    6.8.3 置换滴定法 115
    6.8.4 间接滴定法 115
    思考题与习题 117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19
    7.1 氧化还原平衡 119
    7.1.1 电极电位方程和条件电位(势) 119
    7.1.2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120
    7.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23
    7.1.4 氯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25
    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126
    7.2.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26
    7.2.2 氧化还原指示剂 129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131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31
    7.4.1 高锰酸钾法 132
    7.4.2 重铬酸钾法 134
    7.4.3 碘量法 135
    7.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38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139
    思考题与习题 143
    第8章 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法小结 145
    8.1 银量法 145
    8.1.1 基本原理 145
    8.1.2 指示终点的方法 146
    8.1.3 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49
    8.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150
    8.2.1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50
    8.2.2 合金中银含量的测定 150
    8.2.3 盐酸丙卡巴肼的含量测定 151
    8.3 沉淀滴定法中的计算 151
    8.4 滴定分析法小结 152
    思考题与习题 153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156
    9.1 重量(称量)分析法的分类与特点 156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56
    9.2.1 溶解度与固有溶解度、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157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57
    9.3 沉淀重量法概述 160
    9.3.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60
    9.3.2 沉淀的形成机理及条件 161
    9.3.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62
    9.4 沉淀条件的控制 163
    9.4.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63
    9.4.3 均匀沉淀法 164
    9.5 沉淀剂的选择和有机沉淀剂 164
    9.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165
    9.5.2 有机沉淀剂的类型与应用 165
    9.6 沉淀重量法的应用 166
    9.7 沉淀重量法测量结果的计算 167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10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171
    10.1 分析科学与分离科学 171
    10.2 沉淀分离法 172
    10.2.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172
    10.2.2 有机试剂沉淀分离 173
    10.2.3 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173
    10.3 溶剂萃取分离法 174
    10.3.1 分配系数、分配比、萃取率 174
    10.3.2 萃取率与分配比的关系 174
    10.3.3 重要的萃取体系 174
    10.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75
    10.4.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 175
    10.4.2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77
    10.4.3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 177
    10.4.4 离子交换分离的应用 178
    10.5 其他分离方法简介 179
    10.5.1 层析分离法 179
    10.5.2 膜分离法 180
    10.5.3 浮选分离法 180
    10.5.4 毛细管电泳法 181
    10.5.5 色谱法 182
    思考题与习题 182
    第11章 仪器分析法概述 183
    11.1 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分类 183
    11.1.1 仪器分析的概念与地位 183
    11.1.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83
    11.1.3 仪器分析的特点 184
    11.1.4 仪器分析的主要评价指标 184
    11.1.5 仪器分析的分类 185
    11.1.6 分析仪器的组成 186
    11.2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187
    思考题与习题 187
    第12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 188
    12.1 原子光谱分析法导论 188
    12.1.1 电磁辐射 188
    12.1.2 原子光谱基本理论 188
    12.1.3 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191
    12.2 原子发射光谮法 191
    12.2.1 原子发射光谱法概述 191
    12.2.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91
    12.2.3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 193
    12.2.4 发射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 198
    12.2.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应用 201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
    12.3.1 概述 202
    12.3.2 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理论 202
    12.3.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 204
    12.3.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干扰及抑制 207
    12.3.5 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技术 208
    12.3.6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10
    思考题与习题 211
    第13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213
    13.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13
    13.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213
    13.1.2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14
    13.1.3 影响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 217
    13.2 朗伯一比尔定律 218
    13.2.1 朗伯比尔定律 218
    13.2.2 吸光度的加和性 219
    13.2.3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及减免方法 219
    13.3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221
    13.3.1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21
    13.3.2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件 221
    13.4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23
    13.4.1 纯度检测 223
    13.4.2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223
    13.4.3 氢键强度测定 225
    13.4.4 定量分析 225
    13.4.5 其他方面应用 227
    思考题与习题 227
    第14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229
    14.1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 229
    14.1.1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229
    14.1.2 荧光光谱 230
    14.1.3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233
    14.2 荧光光谱仪 235
    14.3 务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236
    14.3.1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236
    14.3.2 无机物的荧光分析 236
    14.3.3 其他应用 237
    14.4 磷光光谱法 238
    14.4.1 概述 238
    14.4.2 基本原理 238
    14.4.3 磷光仪器 239
    思考题与习题 239
    第15章 红外光谱法 241
    15.1 红外光谱分析法导论 241
    15.1.1 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发现 241
    15.1.2 红外光谱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241
    15.2 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42
    15.2.1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242
    15.2.2 物质的基本振动形式 242
    15.2.3 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245
    15.3 红外光谱图谱解析的基本步骤与实例 248
    15.3.1 确定未知物的不饱和度 248
    15.3.2 红外光谱解析程序 249
    15.3.3 标准红外谱图的使用 250
    15.3.4 红外谱图解析示例 251
    15.4 红外光谱仪与实验技术简介 252
    15.4.1 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252
    15.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52
    15.4.3 红外光谱实验技术简介 253
    15.4.4 FTIR与其他技术联用 254
    15.5 红外光谱的应用 255
    15.5.1 定性分析 255
    15.5.2 定量分析 257
    思考题与习题 258
    第16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260
    16.1 核磁共振波谱法导论 260
    16.1.1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发现 260
    16.1.2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研究对象 260
    16.2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261
    16.2.1 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 261
    16.2.2 化学位移 263
    16.2.3 自旋-自旋偶合 265
    16.3 核磁共振氢谱及图谱解析 267
    16.3.1 髟响氢核化学位移的因素 267
    16.3.2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的基本步骤与实例 269
    16.4 核磁共振波谱仪 270
    16.4.1 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270
    16.4.2 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271
    16.5 核磁共振碳谱与二维谱简介 271
    16.5.1 核磁共振碳谱 271
    16.5.2 二维核磁共振碳谱 273
    16.6 核磁共振技术应用 273
    16.6.1 结构鉴定 274
    16.6.2 定量分析 274
    思考题与习题 274
    第17章 电化学分析法 276
    17.1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 276
    17.1.1 电化学分析的基本装置 276
    17.1.2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 277
    17.2 电位分析法 277
    17.2.1 电位分析法的概述 277
    17.2.2 电位分析法的理论依据 278
    17.2.3 电位分析法的电极 278
    17.2.4 电位分析法及其应用 282
    17.3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285
    17.3.1 电解分析法 285
    17.3.2 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85
    17.4 伏安法与极谱分析法 288
    17.4.1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88
    17.4.2 伏安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91
    17.5 电化学分析的新方法 291
    17.5.1 化学修饰电极 291
    17.5.2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292
    17.5.3 微纳米电化学 292
    17.5.4 联用技术 293
    思考题与习题 293
    第18章 色谱分析法基础 294
    18.1 引言 294
    18.1.1 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294
    18.1.2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294
    18.1.3 色谱法的特点 295
    18.2 色谱法基本理论 296
    18.2.1 色谱图及有关术语 296
    18.2.2 色谱分离相关的一些参数 298
    18.2.3 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300
    18.3 定性定量分析 304
    18.3.1 定性分析 304
    18.3.2 定量分析 305
    思考题与习题 308
    第19章 气相与液相色谱法 309
    19.1 气相色谱法 309
    19.1.1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309
    19.1.2 气相色谱仪简介 309
    19.1.3 气相色谱分析主要流程 317
    19.1.4 气相色谱应用实例 318
    19.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20
    19.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320
    19.2.2 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 321
    19.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主要流程 326
    19.2.4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实例 327
    19.3 气一质联用仪和液一质联用仪简介 328
    思考题与习题 328
    第20章 其他分析方法简介 329
    20.1 质谱分析法 329
    20.1.1 概述 329
    20.1.2 质谱仪 329
    20.1.3 质谱分析过程、原理及应用 331
    20.2 热分析与有机元素分析 332
    20.2.1 概述 332
    20.2.2 热重法 332
    20.2.3 差热分析法 334
    20.2.4 差示扫描量热法 336
    20.2.5 有机元素分析 337
    20.3 生物分析 338
    20.3.1 生物分析概述 338
    20.3.2 生物分子的结构 340
    20.3.3 生物分析技术简介 343
    20.4 药物分析 346
    20.4.1 药物分析概述 346
    20.4.2 药物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348
    20.4.3 典型药物分析方法示例 349
    20.5 环境分析 351
    20.5.1 概述 351
    20.5.2 环境分析的取样 352
    20.5.3 环境标准 355
    20.6 食品分析 357
    20.6.1 贪品分析概述 357
    20.6.2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358
    20.6.3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360
    20.6.4 食品成分检验及安全热点物质测定 361
    20.7 材料分析 363
    20.7.1 材料分析概述 363
    20.7.2 材料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363
    思考题与习题 366
    参考文献 368
    附录 369
    附录1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O) 369
    附录2 常用缓冲溶液 371
    附录3 部分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371
    附录4 部分氨羧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I=0.1 mol/L) 373
    附录5 EDTA的lgaY(H)值 374
    附录6 某些配合剂的lgaL(H)值 375
    附录7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EΘ(φΘ) 375
    附录8 难溶化合物的活度积(18~25℃,I=0) 377
    附录9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1997年) 379
    附录10 部分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380
    附录11 常用于校正背景的非共振吸收线(nm) 384
    附录12 常见的质谱特征离子 384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