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7章,分属6篇。第一篇(第1~3章)为绪论;第二篇(第4~6章)介绍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第三篇(第7~9章)为资源环境综合分析;第四篇(第10~12章)介绍生态设计和环境评价;第五篇(第13~16章)介绍循环经济和物质循环;第六篇(第17章)介绍企业的绿色化。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自然生态系统和工业系统 3
1.1 自然生态系统 3
1.1.1 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 3
1.1.2 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 4
1.2 工业系统 5
1.2.1 工业系统的组成 5
1.2.2 工业系统的进化 7
主要参考文献 8
复习思考题 8
第2章 可持续发展观 9
2.1 基本概念 9
2.2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0
2.3 中国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12
2.3.1 中国可持续发展历程 12
2.3.2 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13
2.3.3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关系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复习思考题 16
第3章 工业生态学概述 17
3.1 工业生态学及其兴起 17
3.1.1 工业生态学基本概念 17
3.1.2 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兴起 18
3.2 基本思想和特点 19
3.3 本书框架和主要内容 21
3.4 工业生态学今后的发展 22
主要参考文献 24
复习思考题 24
第二篇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
第4章 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内容 27
4.1 基本概念 27
4.1.1 稳态社会经济系统 27
4.1.2 非稳态社会经济系统 28
4.2 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 29
4.3 环境保护的工作内容 30
主要参考文献 32
复习思考题 33
第5章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和废物排放量 34
5.1 IPAT方程 34
5.2 IGT方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35
5.2.1 IGT方程 35
5.2.2 IGT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37
5.2.3 单位GDP环境负荷年下降率的临界值 40
5.2.4 GDP年增长率与单位GDP环境负荷年下降率之间的合理匹配 42
5.3 IeGTX方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废物排放量 42
5.3.1 IeGTX方程 43
5.3.2 IeGTX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44
5.3.3 废物排放率年下降率的临界值 45
主要参考文献 47
复习思考题 48
第6章 穿越“环境高山” 49
6.1 基本思想 49
6.2 理论分析 50
6.3 实例及其分析 54
6.3.1 国家级实例及分析 54
6.3.2 省级实例及分析 56
6.4 中国环境负荷的预测 57
6.5 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几个问题 59
主要参考文献 61
复习思考题 62
第三篇 资源环境综合分析
第7章 总物流分析 65
7.1 总物流模型 65
7.2 关于隐藏流 67
7.3 关于再生资源 69
7.4 主要指标 70
7.5 国家级案例 74
7.5.1 日本2000年的总物流分析 74
7.5.2 日本2005年的总物流分析 75
7.5.3 基于总物流分析的日本循环型社会发展目标 75
7.5.4 我国2000年的总物流分析 78
7.5.5 我国2005年的总物流分析 79
7.5.6 中、日两国的指标对比 80
主要参考文献 81
复习思考题 82
第8章 生态足迹分析 83
8.1 基本概念 83
8.1.1 生态足迹 83
8.1.2 生态功能用地 83
8.1.3 生态承载力 84
8.1.4 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应用 84
8.2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85
8.2.1 综合计算法 85
8.2.2 成分计算法 87
8.3 全球及我国的生态足迹 89
8.4 实例——辽宁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 92
主要参考文献 92
复习思考题 93
附录 94
第9章 系统动力学分析 101
9.1 系统动力学概述 101
9.1.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101
9.1.2 系统动力学在决策中的应用 102
9.2 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 103
9.2.1 因果关系 103
9.2.2 反馈回路 104
9.3 系统动力学的计算例题 106
9.4 世界模型实例 111
9.4.1 操作软件介绍及模拟步骤 111
9.4.2 世界模型简介 112
9.4.3 模拟结果分析 112
主要参考文献 115
复习思考题 115
第四篇 生态设计和环境评价
第10章 生态设计 119
10.1 基本概念 119
10.2 原材料选择 120
10.2.1 环境危害 120
10.2.2 资源储量 121
10.2.3 开采加工 122
10.2.4 再生性 123
10.2.5 减量化 124
10.2.6 生态材料 124
10.3 生产、包装和运输 127
10.3.1 生产过程 127
10.3.2 包装和运输 127
10.4 使用过程 129
10.4.1 减少废物 129
10.4.2 节能降耗 129
10.4.3 延长使用寿命 130
10.5 报废回收 131
10.5.1 回收方式 131
10.5.2 考虑因素 132
10.6 生态设计举例 134
10.6.1 超声波洗衣机 134
10.6.2 再生材料坐椅 135
10.6.3 无涂料彩色不锈钢 135
10.6.4 超小型图形示波器 136
10.6.5 施乐多功能办公机器 136
10.6.6 “能源之星”建筑 137
10.6.7 绿色汽车 138
10.7 关于绿色建筑 138
10.8 关于绿色汽车 141
主要参考文献 143
复习思考题 144
第11章 生命周期评价 145
11.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145
11.1.1 基本概念 145
11.1.2 起源和发展 145
11.1.3 主要特点 146
1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46
11.2.1 总体框架 146
11.2.2 目的和范围确定 147
11.2.3 清单分析 147
11.2.4 影响评价 150
11.2.5 总结报告 151
11.3 简化生命周期评价 151
11.3.1 矩阵评价方法 151
11.3.2 靶图分析方法 152
11.3.3 案例 153
11.4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前景 158
主要参考文献 158
复习思考题 159
第12章 环境影响评价 160
12.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60
12.1.1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及其类型 160
12.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160
12.1.3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161
12.1.4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管理 161
1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62
12.2.1 项目环评的主要内容 162
12.2.2 项目环评的工作程序 165
12.2.3 实例——江苏徐州阚山发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66
12.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67
12.3.1 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 167
12.3.2 规划环评中的定量分析法 168
12.3.3 案例 169
12.3.4 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 172
主要参考文献 173
复习思考题 173
第五篇 循环经济和物质循环
第13章 循环经济概述 177
13.1 基本概念 177
13.2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178
13.2.1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78
13.2.2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80
13.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182
13.3.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82
13.3.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 183
13.3.3 我国循环经济工作内容 185
13.4 产品生命周期与3R原则 187
13.4.1 产品生命周期中3R原则的体现 187
13.4.2 三个层面上的物质循环 189
主要参考文献 190
复习思考题 190
第14章 社会层面上的物质循环 191
14.1 物质流分析模型 191
14.2 物质流分析指标 193
14.3 计算例题 197
14.4 废钢指数应用实例 201
14.4.1 几种不同来源的废钢 201
14.4.2 实例——中、日、美三国废钢指数的估算 202
14.5 中国的铁、铜、铅的物质流分析 206
14.5.1 中国的铁流图 206
14.5.2 中国的铜流图 207
14.5.3 中国的铅流图(铅酸电池系统)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09
复习思考题 210
第15章 生态工业园——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 212
15.1 基本概念 212
15.1.1 生物共生与工业共生 212
15.1.2 生态工业园的特征 214
15.1.3 生态工业园的类型 214
15.2 实例 215
15.2.1 生态工业园 215
15.2.2 工业园 223
15.3 生态工业园内各企业之间的关联度 225
15.3.1 生物群落关联度 225
15.3.2 园区企业间关联度 228
15.4 园区资源化率 233
15.4.1 园区资源化率的计算方法 233
15.4.2 园区资源化率的计算与分析 235
主要参考文献 237
复习思考题 238
第16章 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物耗的影响 239
16.1 物质循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239
16.1.1 生产流程的能耗基准物流图 239
16.1.2 生产流程偏离基准物流图对于吨材能耗的影响 240
16.1.3 生产流程的实际物流图 242
16.1.4 案例 243
16.2 物质循环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246
16.2.1 生产流程的铁耗基准物流图 246
16.2.2 钢铁生产流程偏离基准物流图对于吨材铁耗的影响 247
16.2.3 案例 249
主要参考文献 250
复习思考题 251
第六篇 企业的绿色化
第17章 企业的绿色化 255
17.1 绿色企业及企业的绿色化 255
17.2 企业的责任 256
17.3 环境保护在企业中的地位 257
17.4 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258
17.5 企业环保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 259
17.6 企业环保工作的原则 260
17.7 关于思维模式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62
复习思考题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