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化学 > 环境化学 > 生物电化学系统:从胞外电子传递到生物技术应用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生物电化学系统:从胞外电子传递到生物技术应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生物电化学系统:从胞外电子传递到生物技术应用
  • 书号:9787030347428
    作者:王爱杰,任南琪,陶虎春译
  • 外文书名: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from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to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76
    字数:441
    语种:汉语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27
  • 所属分类:O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定价: ¥68.00元
    售价: ¥53.72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生物电化学系统是一个崭新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在资源和能源回收以及环境污染修复等方面已经日渐展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和吸引力。生物电化学系统包含微生物学、电化学、过程工艺学等复杂过程,尽管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认识被报道,但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对生物电化学系统的认知还不甚完整,大量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还有待解决,还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以开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书的英文原著是国际上首部系统阐述生物电化学系统在污水处理、沉积物产电、产品生物合成以及污染生物修复等方面的原理与应用的权威著作。本书是该领域我国首次引进的专著。本书不仅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系统的基本原理、电极材料、电子传递、电化学方法、电极微生物、物质氧化与还原等内容,还结合产能、资源回收、污染物降解等方面阐明了生物电化学系统功能化所涉及的反应器构型优化、工艺设计与放大、配套设施等问题,力求使读者对生物电化学系统有深入的了解。全书内容深入浅出,信息量大,理论体系和脉络完整严谨,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及研究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或教学参考资料。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译者前言

    编著者
    第1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面向环境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新方法
    1.1 燃料电池和生物电学
    1.2 基本原理
    1.2.1 微生物与电流
    1.2.2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
    1.2.3 从微生物代谢到电流产生
    1.3 测量指标和性能评价
    1.3.1 电势测量
    1.3.2 基于速率的性能评价指标
    1.3.3 基于效率的性能评价指标
    1.4 应用
    1.5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微生物利用生物质产能
    2.1 生物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太阳能
    2.2 生物质的含能量
    2.3 由生物质生产生物乙醇
    2.4 厌氧产甲烷消化:废物稳定化与能源化
    2.4.1 工艺性能
    2.4.2 产甲烷微生物学
    2.4.3 厌氧消化中胞外电子传递的重要性
    2.4.4 厌氧消化的应用
    2.5 生物质产氢
    2.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酶燃料电池及其与BES/MFC的互补关系
    3.1 引言
    3.2 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燃料电池的相似点
    3.2.1 生物反应器设计
    3.2.2 原位生物反应器类型
    3.2.3 阳极电解液中的催化剂
    3.2.4 催化剂和/或介体固定
    3.2.5 直接电子传递催化剂
    3.3 MET和DET系统的催化剂来源
    3.4 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酶燃料电池的性质比较
    3.5 酶生物燃料电池中的酶
    3.6 燃料的深度/完全氧化
    3.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可溶性化合物的电子穿梭
    4.1 引言
    4.2 氧化还原穿梭体
    4.3 早期的实验研究
    4.4 外源性氧化还原介体
    4.4.1 人造介体
    4.4.2 地表下环境中的天然氧化还原介体
    4.5 内源性氧化还原介体
    4.5.1 已知的由微生物产生的氧化还原介体
    4.5.2 未确定的内源性氧化还原介体
    4.6 溶解性氧化还原中介体的鉴定方法
    4.6.1 恒电位仪控制的电化学电池
    4.6.2 环境条件
    4.6.3 序批式实验
    4.6.4 培养基配方
    4.6.5 电化学方法
    4.6.6 介体转化
    4.6.7 介体的化学结构
    4.7 溶解性氧化还原介体穿梭与微生物代谢的相关性
    4.8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溶解性氧化还原穿梭体
    4.8.1 微生物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
    第5章 从微生物到电子活性表面的直接电子传递
    5.1 简介
    5.2 胞外电子传递——微生物联结
    5.2.1 与胞外电子传递相关的膜的局部位点
    5.2.2 细菌纳米导线
    5.2.3 纳米导线的特征
    5.3 胞外电子传递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基因改造微生物
    6.1 引言
    6.2 希瓦菌和硫还原地杆菌的胞外呼吸
    6.3 采用异源基因进行表达的原因
    6.4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基因表达的方法和挑战
    6.5 生物技术应用——研制“超级细菌”
    6.5.1 “超级细菌”在BES中的应用
    6.5.2 应用于生物修复的“超级细菌”
    6.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化学损失
    7.1 简介
    7.2 各部分的电化学损失
    7.2.1 活化极化
    7.2.2 欧姆极化
    7.2.3 浓差极化(传质和反应极化)
    7.2.4 反应物交互扩散——内部电流
    7.2.5 阴阳两极间pH分化
    7.3 方法
    7.3.1 测量极化曲线的实验方法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分析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电化学方法
    8.1 循环伏安法研究电极上微生物的电子传递
    8.1.1 简介
    8.1.2 周转和非周转伏安实验
    8.2 塔菲尔曲线在生物电化学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性
    8.2.1 简介
    8.2.2 利用塔菲尔曲线评价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
    8.3 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图谱(EIS)评价生物电化学系统的电化学特性
    8.3.1 简介
    8.3.2 实验仪器和方法
    8.3.3 EIS数据的显示和分析
    8.3.4 利用阻抗图谱测定关键电化学参数
    8.3.5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中电化学阻抗图谱的应用
    8.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材料
    9.1 简介
    9.1.1 电极的比表面积和材料成本
    9.2 MFC中的电极材料
    9.2.1 阳极材料
    9.2.2 阴极材料
    9.2.3 膜
    9.3 其他材料
    9.3.1 电流收集器
    9.3.2 导线、电阻和负载
    9.4 微生物电解池的材料
    9.5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10章 影响BES性能的技术因素及规模化的瓶颈
    10.1 简介
    10.2 BES应用于污水处理时涉及的限制因素
    10.2.1 占地面积和能量效率
    10.2.2 电导率的影响
    10.2.3 缓冲液浓度的影响
    10.2.4 是否设置膜分隔
    10.3 放大试验设计限制因素
    10.3.1 放大试验和电压损失
    10.3.2 流体力学和力学
    10.4 成本和材料的选择
    10.4.1 材料特性和成本
    10.4.2 阳极
    10.4.3 阴极
    10.4.4 膜
    10.5 克服设计限制因素
    10.5.1 限制因素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第11章 有机物氧化
    11.1 引言
    11.2 呼吸作用下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11.3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发酵
    11.4 发酵微生物与嗜阳极微生物的共生作用
    11.5 产甲烷菌对发酵产物的竞争性利用
    11.6 发酵产物的电催化氧化
    11.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硫化物的转化
    12.1 简介
    12.2 各种形态硫的特征
    12.2.1 单质硫
    12.2.2 硫化物与多硫化物
    12.2.3 硫酸盐和其他氧化态阴离子
    12.2.4 水溶液中各种形态硫的电化学电势与pH的关系
    12.3 现有的硫化物和硫酸盐去除技术
    12.3.1 硫化物去除技术
    12.3.2 硫酸盐去除技术
    12.3.3 现有脱硫技术的评价
    12.4 非生物电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硫化物
    12.4.1 简介
    12.4.2 硫化物的自发氧化与产电
    12.4.3 硫化物氧化的终产物
    12.4.4 电沉积单质硫的特征
    12.5 BES去除水中硫化物
    12.5.1 简介
    12.5.2 硫化物在生物电池中的氧化
    12.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3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化学催化阴极
    13.1 简介
    13.2 氧还原反应(ORR)
    13.2.1 简介
    13.2.2 氧还原催化剂
    13.2.3 MFC的阴极构型
    13.3 析氢反应(HER)
    13.3.1 简介
    13.3.2 析氢催化剂
    13.3.3 MEC阴极构型
    13.4 前景
    参考文献
    第14章 反应器中的生物电化学还原
    14.1 简介
    14.2 好氧生物阴极
    14.3 缺氧和厌氧生物阴极
    14.4 生物阴极上的电子转移
    14.5 限制因素
    14.6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5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应用于地下污染修复
    15.1 土壤和地下蓄水层污染的生物修复
    15.2 化学与电化学电子传递途径的比较
    15.2.1 氯代烃
    15.2.2 无机污染物
    15.3 面向实地应用的展望、前景和挑战
    参考文献
    第16章 深海底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理论、发展和应用
    16.1 简介
    16.2 底泥氧化还原化学的基本原理
    16.3 深海底泥微生物燃料电池(BMFC)的设计原理和测试方法
    16.4 阳极材料和设计
    16.5 阴极材料与设计
    16.6 BMFC设计过程中性能和实用性思考
    16.7 BMFC的微生物生态学
    16.8 控制功率输出的因素
    16.9 BMFC规模化和环境多变性
    16.10 BMFC的商业可行性
    参考文献
    第17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生化需氧量和毒性传感器
    17.1 引言
    17.1.1 基于溶解氧探头的BOD传感器
    17.1.2 光度BOD传感器
    17.1.3 滴定和呼吸运动传感器
    17.1.4 带介体的电化学BOD传感器
    17.2 无介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17.2.1 电化学活性细菌
    17.2.2 电化学活性菌群的富集
    17.2.3 无介体MFC的微生物学
    17.2.4 MFC的性能优化
    17.3 MFC作为BOD传感器的设计和性能
    17.3.1 MFC测定大于10mg/L的BOD值
    17.3.2 MFC测定小于10mg/L的BOD值
    17.3.3 含有氧和硝酸盐样品的BOD测定
    17.4 MFC作为毒性传感器
    17.5 结论
    17.6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8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可转化利用的原料
    18.1 简介
    18.2 BES利用的确定基质
    18.2.1 VFA和其他发酵终产物
    18.2.2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异生物质
    18.3 BES利用的复杂基质和污水
    18.3.1 纤维素类给料
    18.3.2 几丁质
    18.3.3 生活污水
    18.3.4 模拟工业废水和实际工业废水
    18.4 给料成分的其他方面
    18.5 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给料和BES的整合
    18.6 结论
    18.7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9章 BES与污水和污泥处理系统的整合
    19.1 引言
    19.2 BES作为独立的处理单元或者置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之后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19.3 在BES系统之前进行有机废水的酸化预处理
    19.4 通过厌氧消化池将污泥稳定化后进入BES系统
    19.5 利用BES阴极产生的碱度控制厌氧消化反应器的pH
    19.6 利用BES阴极的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成分
    19.7 BES阴极产生用于污水处理的化学品
    19.8 展望
    参考文献
    第20章 小型适用的BES配套设备
    20.1 引言
    20.2 人工共生
    20.3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构型
    20.3.1 外围设备的定义
    20.3.2 搭建功率分配器
    20.3.3 保证连续自动运行的最低外设要求
    20.3.4 电池组的复杂性
    20.3.5 微生物电解池在有电能输入时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氢气或甲烷)
    20.3.6 微生物电解池消耗电能同时驱动目标反应(如反硝化)
    参考文献
    第21章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数学模拟
    21.1 简介
    21.2 数学模型
    21.2.1 模型特征
    21.2.2 模型特征对模型使用者的影响
    21.3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数学建模目标
    21.4 生物电化学系统数学建模的关键元素
    21.5 现有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模型
    21.6 生物电化学系统当今面临的挑战
    21.6.1 生物电极动力学
    21.6.2 电子传递机制
    21.6.3 微生物活性:生物能量学和动力学
    21.6.4 物质传递——对流、扩散和迁移
    21.6.5 生物膜与空间模型
    21.7 生物电化学建模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22章 展望:研究方向和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新型应用
    22.1 注重应用研究
    22.2 基础理论研究
    22.2.1 认识生物电化学工艺的基本原理
    22.2.2 从实际出发的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
    22.3 应用研究面临的机遇
    22.3.1 当前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22.3.2 生物电化学系统是否可以用于污水处理
    22.3.3 生物电化学系统的最佳功能是产电吗?
    22.4 潜在的新型BES的应用
    22.4.1 阴极还原的新选择
    22.4.2 阳极氧化的新选择
    22.5 生物电化学系统与实际处理系统的集成
    22.6 生物电化学系统未来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