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及中学生物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本书以研究新世纪中学生物学教师所需要的生物学教育理念、方法、能力等为基本任务;以理论系统、方法新颖、语言简练、内容丰富而又便于自学为基本要求。全书共分14章,主要阐述了生物学教学的目标、课程与教材、教学原则与过程、教学评价、生物学教育研究、生物学教师的素质等内容,重点介绍了生物学教学方法、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生物学学习活动及计算机辅助生物学教学。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再版前言
绪论 (1)
0.1 生物学教学论的概念 (1)
0.2 生物学教学论的发展 (2)
0.3 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4)
0.4 生物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7)
第1章 生物学教学目标 (9)
1.1 教学目标概述 (9)
1.1.1 概念辨析 (9)
1.1.2 教学目标的功能 (11)
1.1.3 教学目标的分类 (12)
1.2 生物学教学目标 (13)
1.2.1 生物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 (13)
1.2.2 生物学教学目标 (16)
1.2.3 生物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科学的表述 (18)
1.3 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1.3.1 以知识目标为主线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1.3.2 能力目标的实现 (24)
1.3.3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实现 (28)
第2章 生物学课程和教材 (31)
2.1 生物学课程 (31)
2.1.1 我国近代的生物学课程 (32)
2.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生物学课程 (33)
2.1.3 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7)
2.1.4 国外主要国家生物学课程的改革 (37)
2.2 生物学课程标准 (40)
2.2.1 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41)
2.2.2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简介 (45)
2.2.3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简介 (47)
2.3 生物学教材 (49)
2.3.1 生物学教材的类型 (49)
2.3.2 生物学教材分析 (50)
第3章 生物学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 (55)
3.1 生物学教学原则 (55)
3.1.1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55)
3.1.2 生命性原则 (57)
3.1.3 实践性原则 (58)
3.1.4 直观性原则 (60)
3.1.5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原则 (61)
3.2 生物学教学过程 (61)
3.2.1 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一般特点 (62)
3.2.2 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阶段 (65)
3.2.3 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67)
3.3 生物学的启发式教学 (71)
3.3.1 启发式教学的起源与内涵 (71)
3.3.2 生物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72)
3.3.3 生物学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73)
第4章 生物学教学方法(一) (76)
4.1 讲授法 (76)
4.1.1 讲授法的特点 (76)
4.1.2 讲授法的类型 (77)
4.1.3 讲授法的要求 (77)
4.2 谈话法 (79)
4.2.1 谈话法的特点 (79)
4.2.2 谈话法的类型 (80)
4.2.3 谈话法的要求 (81)
4.3 讨论法 (82)
4.3.1 讨论法的特点 (83)
4.3.2 讨论法的类型 (83)
4.3.3 讨论法的要求 (84)
4.4 直观教学法 (86)
4.4.1 直观教学法的意义 (86)
4.4.2 直观教学法的类型 (86)
4.4.3 运用直观手段的要求 (90)
4.5 复习教学法 (92)
4.5.1 复习的作用 (92)
4.5.2 复习的类型 (93)
4.5.3 复习方法的要求 (94)
第5章 生物学教学方法(二) (111)
5.1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 (111)
5.1.1 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11)
5.1.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2)
5.1.3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12)
5.1.4 重视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13)
5.2 现代教学方法示例 (114)
5.2.1 国外的教学方法 (114)
5.2.2 国内的教学方法 (124)
第6章 生物学实验教学 (134)
6.1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34)
6.1.1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 (134)
6.1.2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135)
6.2 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类型 (138)
6.2.1 演示实验 (138)
6.2.2 学生实验 (141)
6.2.3 课外实验 (145)
6.3 生物学实验设计 (148)
6.3.1 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148)
6.3.2 生物学实验设计的方法 (150)
第7章 生物学课外活动 (154)
7.1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154)
7.1.1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特点 (154)
7.1.2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155)
7.2 课外活动实施的原则及形式 (156)
7.2.1 课外活动实施的原则 (156)
7.2.2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形式 (158)
7.3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实施 (160)
7.3.1 生物学课外活动的选题 (160)
7.3.2 生物学课外活动实施的基本方法 (163)
第8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169)
8.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理和特点 (169)
8.1.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理 (169)
8.1.2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 (170)
8.2 课件设计与制作 (171)
8.2.1 课件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172)
8.2.2 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172)
8.2.3 课件设计示例 (173)
8.3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 (176)
8.3.1 讲解演示模式 (176)
8.3.2 操作练习模式 (176)
8.3.3 模拟模式 (177)
8.3.4 发现模式 (178)
8.3.5 游戏模式 (178)
8.4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78)
8.4.1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学科基础 (179)
8.4.2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79)
8.4.3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程序 (180)
第9章 生物学学习活动 (182)
9.1 生物学学习心理 (182)
9.1.1 学习概述 (182)
9.1.2 影响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学要素 (183)
9.1.3 生物学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85)
9.1.4 优化生物学学习心理的策略 (185)
9.2 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188)
9.2.1 掌握规律 (188)
9.2.2 突破难点 (188)
9.2.3 学会记忆 (189)
9.2.4 学会观察 (190)
9.2.5 学会思维 (191)
9.3 生物学学习策略及指导 (192)
9.3.1 学习策略概述 (192)
9.3.2 学习的一般环节 (192)
9.3.3 学习的一般策略 (193)
9.4 生物学学习方式 (195)
9.4.1 自主学习 (195)
9.4.2 合作学习 (195)
9.4.3 探究性学习 (197)
9.4.4 接受性学习 (198)
9.4.5 各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199)
第10章 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 (204)
10.1 备课 (204)
10.1.1 备课的意义 (204)
10.1.2 备课的要点 (205)
10.2 说课 (215)
10.2.1 说课的意义 (216)
10.2.2 说课的类型 (217)
10.2.3 说课的要点 (217)
10.2.4 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3)
10.2.5 评说课标准 (223)
10.3 上课 (224)
10.3.1 课前 (224)
10.3.2 上课 (225)
10.3.3 课后 (229)
10.4 评课 (229)
10.4.1 评课的意义 (229)
10.4.2 评课的形式 (230)
10.4.3 评课的内容层次 (231)
第11章 生物学教学评价 (234)
11.1 教学评价概述 (234)
11.1.1 教学评价的概念 (234)
11.1.2 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 (234)
11.1.3 教学评价的功能 (236)
11.1.4 教学评价的类型 (237)
11.1.5 生物学教学评价的要求 (238)
11.2 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式 (239)
11.2.1 考查 (239)
11.2.2 纸笔测试、口试和实作性测验 (240)
11.2.3 档案袋式评价法 (241)
11.3 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 (241)
11.3.1 制订评价方案 (241)
11.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45)
11.3.3 收集资料,进行评价 (247)
11.3.4 形成评价结果 (247)
11.4 生物学考试 (247)
11.4.1 明确考试的指导思想 (248)
11.4.2 命题和编制试卷 (248)
11.4.3 组织考试和阅卷 (255)
11.4.4 考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255)
第12章 生物学教学研究 (261)
12.1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功能及原则 (261)
12.1.1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功能 (262)
12.1.2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原则 (264)
12.2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内容 (267)
12.2.1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 (267)
12.2.2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268)
12.2.3 研究课题的选择 (270)
12.3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70)
12.3.1 经验总结法 (270)
12.3.2 文献研究法 (271)
12.3.3 调查研究法 (273)
12.3.4 教育实验法 (274)
12.4 生物学教学研究的论文撰写 (276)
12.4.1 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 (276)
12.4.2 调查研究(实验)报告的写作 (278)
第13章 生物学教师的素质 (281)
13.1 生物学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结构 (281)
13.1.1 生物学教师的政治素质 (281)
13.1.2 生物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282)
13.1.3 生物学教师的身心素质 (284)
13.2 生物学教师的知识素质结构 (286)
13.2.1 生物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 (286)
13.2.2 生物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 (287)
13.2.3 生物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288)
13.3 生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 (289)
13.3.1 研究教材和处理教材能力 (289)
13.3.2 教育教学能力 (289)
13.3.3 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290)
13.3.4 终身学习的能力 (290)
13.3.5 教学反思的能力 (290)
13.3.6 科研能力 (291)
13.3.7 生物学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 (291)
第14章 阅读材料 (294)
14.1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 (294)
14.1.1 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94)
14.1.2 重视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5)
14.1.3 崇尚“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 (295)
14.1.4 确立“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 (295)
14.1.5 创建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学说体系 (296)
14.1.6 践行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智育思想 (296)
14.2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97)
14.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97)
14.2.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298)
14.2.3 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300)
14.2.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01)
14.3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301)
14.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02)
14.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302)
14.3.3 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305)
14.3.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06)
14.4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307)
14.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类 (307)
14.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08)
14.4.3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309)
14.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10)
14.5 生物学教学科研的有关期刊和网站 (311)
14.5.1 生物学教学科研的有关期刊 (311)
14.5.2 生物学教学科研的有关网站 (313)
参考文献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