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10 生物学 > 微生物学(3版)

相同语种的商品

相同作者的商品

浏览历史

微生物学(3版)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微生物学(3版)
  • 书号:9787030322890
    作者:蔡信之,黄君红
  • 外文书名:8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01
    字数:67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8-01
  • 所属分类:Q93 微生物学 0710 生物学
  • 定价: ¥79.00元
    售价: ¥62.4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在保持体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第二版各章节均做较大的调整,补充了很多新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较多地介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
  全书约67万字,共分12章,分别阐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营养、代谢、生长、遗传、生态、分类、鉴定、应用及传染、免疫等方面的知识。本书取材广泛,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概念准确,图文并茂,科学性强,系统性好,理论联系实际。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1条问答)

  • wxy1 ( 2016-04-20 14:05:23 )

    测试咨询

总计 1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编辑推荐

  • 10

目录

  •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微生物学的任务 4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 5
    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5
    二、微生物的发现 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 6
    四、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
    五、我国微生物学的简况 11
    习题 13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14
    第一节 细菌 14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14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17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 34
    四、细菌的培养特征 35
    五、重要代表菌 36
    第二节 放线菌 38
    一、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39
    二、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40
    三、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40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 41
    第三节 古菌 42
    一、古菌的形态和大小 42
    二、古菌的细胞结构特点 42
    三、古菌的遗传学特征 44
    四、古菌的主要类型 45
    第四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47
    一、蓝细菌 47
    二、立克次氏体 49
    三、支原体 50
    四、衣原体 51
    五、螺旋体 53
    六、蛭弧菌 53
    七、黏细菌 54
    习题 55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56
    第一节 酵母菌 56
    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57
    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60
    三、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62
    四、重要代表菌 63
    第二节 霉菌 64
    一、霉菌的形态与结构 64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66
    三、霉菌的培养特征 71
    四、重要代表菌 72
    第三节 担子菌 75
    一、担子菌的形态与结构 76
    二、担子菌的繁殖方式 78
    第四节 黏菌 79
    一、黏菌的形态与结构 79
    二、黏菌的生活周期 80
    三、黏菌的培养 81
    第五节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81
    习题 82
    第四章 病毒 83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83
    一、病毒的大小 83
    二、病毒的形态 83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 84
    四、病毒的结构 85
    五、病毒的对称性 86
    六、包涵体 88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89
    一、病毒的一般增殖过程 89
    二、一步生长曲线 94
    三、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 95
    四、理化因素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 96
    五、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97
    六、病毒与寄主的相互作用 98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测定 98
    一、病毒的分离与纯化 98
    二、病毒的检出 99
    三、病毒效价的测定 99
    第四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 101
    一、脊椎动物病毒 101
    二、昆虫病毒 101
    三、植物病毒 102
    四、微生物病毒 103
    五、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103
    第五节 亚病毒 104
    一、类病毒 104
    二、卫星病毒 105
    三、卫星RNA 105
    四、朊病毒 106
    第六节 病毒的应用及防治 107
    一、病毒与人类健康 107
    二、病毒与发酵工业 110
    三、病毒与农业生产 110
    四、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111
    习题 111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113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113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13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114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19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 119
    二、光能有机营养型 120
    三、化能无机营养型 120
    四、化能有机营养型 121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121
    一、单纯扩散 122
    二、促进扩散 122
    三、主动运输 123
    四、基团转位 124
    五、膜泡运输 126
    第四节 培养基 126
    一、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26
    二、培养基的类型 129
    习题 133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134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 134
    一、纤维素的分解 134
    二、淀粉的分解 135
    三、果胶质的分解 136
    四、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136
    五、几丁质的分解 136
    六、蛋白质的分解 137
    七、氨基酸的分解 137
    八、烃类及有机农药的分解 140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40
    一、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41
    二、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150
    第三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157
    一、固氮微生物 158
    二、固氮作用机理 159
    第四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 161
    一、糖类的生物合成 161
    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165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66
    第五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 168
    一、次生代谢 168
    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 168
    第六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70
    一、微生物代谢调节 的方式 170
    二、代谢调节 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174
    习题 177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 179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179
    一、纯培养的分离方法 179
    二、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180
    三、微生物的个体生长 182
    四、微生物的同步生长 186
    五、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187
    六、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91
    七、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191
    八、微生物的非可培养状态 192
    第二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92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92
    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96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98
    一、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198
    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方法 202
    第四节 微生物细胞的分化 207
    一、细菌芽孢的形成 207
    二、真菌孢子的形成 208
    三、黏菌形态的形成 208
    习题 208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10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10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210
    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21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 214
    一、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215
    二、酿酒酵母的基因组 216
    三、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 217
    第三节 微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217
    一、质粒 217
    二、可移动遗传因子 221
    第四节 微生物的突变 222
    一、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 222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223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 226
    四、诱变剂与致癌物质 230
    五、DNA损伤的修复 230
    第五节 细菌的基因重组 232
    一、转化 232
    二、转导 233
    三、接合 236
    第六节 真菌的基因重组 238
    一、有性生殖 239
    二、准性生殖 239
    第七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 240
    一、诱变育种 240
    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242
    三、杂交育种 243
    四、代谢工程育种 243
    五、基因工程 244
    第八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246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246
    二、菌种的保藏 248
    习题 250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251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251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251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253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254
    四、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255
    五、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257
    六、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259
    七、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261
    八、原位研究法 261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62
    一、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262
    二、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262
    三、微生物在磷素循环中的作用 264
    四、微生物在硫素循环中的作用 264
    五、微生物在铁素循环中的作用 265
    六、微生物在其他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265
    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65
    八、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 269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 270
    一、互生关系 270
    二、共生关系 272
    三、竞争关系 273
    四、拮抗关系 273
    五、寄生关系 274
    六、猎食关系 274
    习题 275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276
    第一节 传染 276
    一、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277
    二、环境条件对病原菌传染的影响 279
    三、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 280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280
    一、生理屏障 281
    二、吞噬细胞 281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 283
    四、炎症反应 286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 286
    一、抗原 286
    二、免疫系统 289
    三、特异性免疫的应答过程 293
    四、抗体与体液免疫 294
    五、特异性细胞免疫 300
    六、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 301
    七、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304
    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305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306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类型 307
    三、免疫预防 312
    习题 313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314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与命名 314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314
    二、微生物分类单元的命名 316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317
    一、经典分类法 317
    二、化学分类法 319
    三、遗传分类法 320
    四、数值分类法 323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325
    一、细菌的分类系统 326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329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331
    一、常规鉴定 331
    二、快速鉴定 332
    习题 333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应用 334
    第一节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34
    一、微生物与土壤肥力 334
    二、微生物与肥料 335
    三、微生物饲料 338
    四、微生物农药 340
    五、沼气发酵 344
    六、食用菌栽培 346
    第二节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51
    一、微生物与食品制造 351
    二、微生物与饮料生产 354
    三、微生物与有机酸生产 356
    四、微生物与氨基酸生产 357
    五、微生物与酶制剂生产 358
    六、微生物与湿法冶金 360
    七、微生物与石油工业 361
    八、微生物与能源生产 362
    九、微生物与新材料 363
    十、微生物与传感器和DNA芯片 365
    第三节 微生物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366
    一、生物制品 366
    二、抗生素 370
    三、维生素 372
    四、葡萄糖酐 373
    五、干扰素 373
    六、核苷酸 374
    七、其他药物 374
    八、疾病的诊断 374
    第四节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75
    一、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375
    二、微生物对固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385
    三、微生物与废气处理 389
    四、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 390
    五、微生物与生物修复 391
    六、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392
    第五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395
    一、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395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395
    习题 397
    主要参考文献 399
    附录常用微生物的名称 400
    一、细菌 400
    二、放线菌 401
    三、酵母菌 401
    四、霉菌 401
    五、病毒 401

商品评论

  • 5555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