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讲述了工程热力学的原理、装置和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十章,具体内容包括概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纯粹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理想气体、气体混合物和蒸汽混合物,稳定流动过程,燃烧过程以及制冷和动力装置热力学等.最末一章是计量单位.
本书在编写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教学法水平,在叙述各种技术应用时以#分析法及其应用作为阐明所论问题的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热工、制冷、化工以及动力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 中译本校者序
俄译本校者序
原序
符号
第一章 概论 朱明善译
1.1 热力学
1.1.1 热力学发展史
1.1.2 什么是热力学?
1.2 系统和状态
1.2.1 系统和系统边界
1.2.2 状态和状态参量
1.2.3 强度量、广延量、比状态参量和摩尔状态参量
1.2.4 简单系统
1.3 温度
1.3.1 热平衡
1.3.2 热力学第零定律和温度
1.3.3 温度计和经验温度
1.3.4 理想气体温度计温度.摄氏温度
1.3.5 热状态方程
1.4 热力过程
1.4.1 过程和状态变化
1.4.2 自然过程
1.4.3 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1.4.4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性原理
1.4.5 准静态变化和不可逆过程
1.4.6 稳定流动过程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朱明善译
2.1 功
2.1.1 机械功和机械能
2.1.2 容积功
2.1.3 轴功
2.1.4 运动介质的元体功
2.1.5 电功和复杂系统的功
2.2 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 内能
2.2.2 热量
2.2.3 静止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2.2.4 运动封闭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2.2.5 量热学状态方程
2.3 稳定流动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2.3.1 技术功
2.3.2 稳定流动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2.3.3 开口系统的不稳定过程.流动能
2.3.4 焓
2.3.5 稳定流通介质的循环过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杨东华译
3.1 熵和热力学温度
3.1.1 绝热系统中不可逆性原理的表现
3.1.2 经验熵
3.1.3 米制熵和热力学温度
3.1.4 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3.1.5 T-s图
3.2 熵、热量和耗散能
3.2.1 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性
3.2.2 熵的转移和熵的产生
3.2.3 能量耗散
3.2.4 稳定流动过程的熵平衡
3.3 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能量转换.#和#
3.3.1 能量转换的限度
3.3.2 环境对能量转换的影响
3.3.3 #和#
3.3.4 热量#和热量#以及热量转换为有效功
3.3.5 稳定物定流的#和#
3.3.6 #损失的确定
3.3.7 #流图和#流图.#效率
第四章 纯粹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洪河镜译
4.1 纯粹物质的热力学状态参量
4.1.1 p-v-T曲面
4.1.2 p-T图
4.1.3 气体和液体的热力学状态方程
4.1.4 非均匀的状态区
4.2 饱和区
4.2.1 湿蒸汽
4.2.2 饱和区的状态参量
4.2.3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
4.3 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表与图
4.3.1 按热力学状态方程计算焓与熵
4.3.2 状态参量表
4.3.3 状态图
4.3.4 等熵焓差的确定
4.4 固体状态区
4.4.1 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
4.4.2 比热
4.4.3 熔解与升华
第五章 理想气体、气体混合物和蒸汽气体混合物 赵冠春译
5.1 理想气体
5.1.1 热力学状态方程和量热学状态方程
5.1.2 通用气体常数
5.1.3 比热
5.1.4 理想气体的熵和等熵状态变化
5.2 理想气体混合物
5.2.1 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分压强
5.2.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5.2.3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熵
5.3 蒸汽气体混合物、湿空气
5.3.1 概述
5.3.2 蒸汽的饱和压强
5.3.3 露点
5.3.4 湿空气
5.3.5 湿空气的含湿量
5.3.6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5.3.7 湿空气的比容
5.3.8 湿空气的比焓
5.3.9 湿空气的h-x图
第六章 稳定流动过程 洪河镜译
6.1 流动介质的技术功、耗散能与状态变化
6.1.1 稳定流动中的耗散能
6.1.2 耗散能与技术功.一维理论
6.1.3 固有功.水力效率
6.2 流动过程
6.2.1 有热量输入的流动过程
6.2.2 声速
6.2.3 正激波
6.2.4 绝热流动过程
6.2.5 在喷管与扩压管中的绝热流动
6.2.6 喷管与扩压管中等熵流动时的横截面积与物质流密度的值
6.2.7 在各种背压下的拉伐尔喷管中的流动
6.3 混合过程
6.3.1 质量、能量与熵的平衡
6.3.2 理想气体的等压等温混合
6.3.3 两股湿空气流的混合
6.3.4 在湿空气中加入水或水蒸汽
6.4 工作过程
6.4.1 在透平中的绝热膨胀
6.4.2 绝热压缩
6.4.3 绝热膨胀和绝热压缩时的耗散能、功损失与#损失
6.4.4 非绝热压缩
第七章 制冷热力学 钱立伦译
7.1 加热和冷却是热力学的任务
7.1.1 在传热情况下的#和#
7.1.2 供热技术与制冷技术的基本任务
7.1.3 可逆和不可逆加热.热泵
7.1.4 制冷装置
7.2 获得冷量(制冷)的几种方法
7.2.1 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
7.2.2 过程的改善.多级压缩式制冷装置
7.2.3 有绝热膨胀的气体制冷装置
7.2.4 利用林德过程液化空气
第八章 燃烧过程 杨东华译
8.1 引言
8.2 完全燃烧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8.2.1 燃烧方程
8.2.2 化学均匀物质的混合物
8.2.3 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
8.2.4 用烟气分析控制燃烧过程
8.3 燃烧过程的动力学
8.3.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8.3.2 燃料的燃烧热值
8.3.3 燃烧过程的h-t图
8.3.4 化学均匀物质.反应焓
8.4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燃烧过程的应用
8.4.1 可逆化学反应
8.4.2 绝对熵.纳斯特热定理
8.4.3 燃料电池
8.4.4 燃料的#
8.4.5 绝热燃烧时的#损失
第九章 热动力装置的热力学 赵冠春译
9.1 化学能和核能转换为有效功和电能
9.1.1 能量转换方法的概述
9.1.2 热动力装置的基本形式
9.2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
9.2.1 蒸汽发生器
9.2.2 水蒸汽的循环过程
9.2.3 总#效率及其受蒸汽终湿度的限制
9.3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改善
9.3.1 蒸汽的中间过热
9.3.2 空气和给水的联合加热
9.3.3 现代蒸汽透平电站
9.4 气体动力装置
9.4.1 闭式气体透平装置
9.4.2 开式气体透平装置
9.4.3 气体透平过程的改善
第十章 计量单位.附表 朱明善译
10.1 物质量及其度量
10.1.1 质量、重量和重力
10.1.2 粒子数和物质的量
10.1.3 标准状态和标准容积
10.2 计量单位
10.2.1 国际制(SI)单位
10.2.2 制外计量单位.换算系数
10.3 附表
简要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