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第一部阐述桉树生物学的专著,共有5章和3个附录。第1章桉树分类学,介绍桉树分类学简史与研究现状、桉树分类框架和分类群名称的变化,有助于研究桉树遗传、育种和引种,便于国际交流。第2章桉树生物地理学,论述桉树的自然分布规律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桉树的地理发生和演化。第3章介绍桉树的形态特征、个体发育和生长习性。第4章阐述桉树繁殖生物学,重点是繁殖机制、亚属间的遗传隔离、自然杂种的产生和人工杂种在人工林中的具体应用。第5章叙述和讨论我国桉树引种驯化的具体问题,从我国人工林发展的需求和具体自然环境特点出发,依据桉树生物学特性和树种转移原则,选择具体树种。附录是桉树3个属的全部分类群列表,可以作为研究桉树分类和树种检索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桉树引种的简明指南。
本书适于从事桉树和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大学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林学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阅读,可以作为常备参考书或工具书来使用。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桉树爱好者,也能从本书的阅读中获得益处和乐趣。
样章试读
目录
- 致谢
前言
第1章 桉树分类学
1.1 桉树分类学简史
1.2 普赖尔约翰逊(Pryor&Johnson)分类系统
1.3 希尔约翰逊(Hill&Johnson)分类系统
1.3.1 杯果木属
1.3.2 伞房属
1.3.3 桉属
1.3.3.1 纹蒴亚属
1.3.3.2 高伯亚属
1.3.3.3 昆士兰桉亚属
1.3.3.4 单蒴盖亚属
1.3.3.5 双蒴盖亚属
1.3.3.6 赤道桉亚属
1.3.3.7 小帽桉亚属
1.4 桉树的系统发生
1.5 要点归纳
参考文献
第2章 桉树生物地理学
2.1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2.2 澳大利亚的气候
2.3 中国与澳大利亚气候比较
2.4 澳大利亚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桉树分布的影响
2.5 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分布
2.6 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内的分布
2.6.1 桉树的生态植物地理特点
2.6.2 桉树在澳大利亚不同行政区内的分布
2.7 桉树各属的地理分布
2.7.1 杯果木属(Angophora)
2.7.2 伞房属(Corymbia)
2.7.3 桉属(Eucalyptus)
2.7.3.1 纹蒴亚属(Eudesmia)
2.7.3.2 高伯亚属(Guabaea)
2.7.3.3 昆士兰桉亚属(Idiogenes)
2.7.3.4 单蒴盖亚属(Monocalyptus)
2.7.3.5 双蒴盖亚属(Symphyomyrtus)
2.7.3.6 赤道桉亚属(Telocalyptus)
2.7.3.7 小帽桉亚属(Nothocalyptus)
2.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桉树的形态与习性
3.1 形体与习性
3.2 树皮
3.3 木质瘤
3.4 叶
3.5 腺点和气孔
3.6 花和花序
3.7 果实与种子
3.8 桉树的生长习性
3.9 种子萌发与根桩萌蘖
3.10 流胶
3.11 桉树的寿命
参考文献
第4章 桉树繁殖生物学
4.1 开花物候学
4.2 花粉行为与受精过程
4.3 种内交配与近交衰退
4.4 种间杂交的规避机制
4.4.1 普赖尔生态学规则
4.4.2 普赖尔遗传学规则
4.5 杂种模式
4.5.1 亚属间杂种
4.5.2 亚属内杂种
4.6 人工杂种
4.6.1 杂种产生的障碍
4.6.2 杂种生命力的弱势表现
4.6.3 杂种的生长表现
4.7 杂种的重要意义与应用
4.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桉树引种驯化
5.1 桉树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外来树种
5.2 中国的桉树引种
5.3 桉树树种转移原则
5.3.1 树种生态适应幅度比其自然分布区宽
5.3.2 冬雨型地区桉树不能向夏雨型地区转移
5.3.3 低温是限制桉树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
5.3.4 单蒴盖亚属树种引种困难
5.4 中国桉树引种栽培的地理区划
5.4.1 我国限制桉树引种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
5.4.2 中国适宜栽培桉树的地理区域大致呈“U”字形
5.4.3 以桉树耐寒性为基础的机会林业
5.5 桉树人工林的树种选择
5.5.1 浆纸材树种
5.5.2 锯材树种
5.5.3 芳香油与蜜源树种
5.5.4 立地恢复与防护树种
5.5.5 观赏树种
5.6 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5.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说明
附录1 杯果木属Angophora Cav.分类群索引
附录2 伞房属Corymbia K.D.Hill&L.A.S.Johnson 分类群索引
附录3 桉属Eucalyptus L\\\\\\\'Héritier 分类群索引
图表目录
第1章 桉树分类学
表1-1 Pryor&Johnson(1971)分类系统结构
表1-2 Hill&Johnson(1995)桉树分类系统简表
表1-3 Hill&Johnson(1995)与Pryor&Johnson(1971)分类系统结构对照表
表1-4 正式发表的桉树分类群数目列表
图1-1 ETS+ITS桉树系统发生树状图
第2章 桉树生物地理学
表2-1 中国、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地理特征比较
表2-2 澳大利亚一些主要城市的不舒适天气记录
表2-3 澳大利亚各州记录到的平均最低温度
表2-4 澳大利亚土壤的主要类型、分布和各类型的植被特点扼要介绍
表2-5 不同亚属桉树对温度和降水等生态因子的需求
图2-1 澳大利亚主要植被类型图
图2-2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
图2-3 澳大利亚最热月份(1月)日平均最高气温等温线图
图2-4 澳大利亚最冷月份(7月)日平均最高气温等温线图
图2-5 澳大利亚季节性降雨(雨型)的地理分布状况
图2-6 澳大利亚年降雨量50%频度(中值)的地理分布状况
图2-7 桉树自然分布区示意图
图2-8 尾叶桉及其近缘种在东帝汶岛和维塔岛的自然分布
图2-9 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内自然分布的地理轮廓概观
布莱克亚属分类群地理分布密度图
伞房亚属分类群的地理分布密度图
单蒴盖亚属分类群集中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地带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
双蒴盖亚属分类群遍布于澳大利亚
第3章 桉树的形态与习性
图3-1A 桉树实生苗幼态叶和子叶之形态特征(1~9)
图3-1B 桉树实生苗幼态叶和子叶之形态特征(10~18)
第4章 桉树繁殖生物学
表4-1 10 种桉树异交率的估计平均值
表4-2 人工控制授粉的双蒴盖亚属(Symphyomyrtus)三个重要组间的种间杂交组合的F1成功比例
表4-3 一些桉树种间杂交组合种子F1发芽率和实生苗活力
图4-1A 巨桉(E.grandis)花的发育序列电镜扫描图
图4-1B 巨桉(E.grandis)花的发育序列电镜扫描图
图4-1C 巨桉(E.grandis)花的发育序列电镜扫描图
第5章 桉树引种驯化
表5-1 桉树主要人工林树种对重要气象因子的需求估测
表5-2 邓恩桉(E.dunnii)适生区的生物气候因子估计参数
表5-3 过去20年巴西桉树工业人工林和纸浆工业技术进展
表5-4 2 年生桉叶油试验林
表5-5 桉树芳香油树种与桉叶油主要成分含量
表5-6 根据不同实验结果综合而成的一些用材树种的耐盐性排序,供选择树种时参考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