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医学专业,如临床、预防、麻醉和护理等大学化学课程的配套教材,涵盖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本书包括无机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共价键的内容,物理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介绍,分析化学中的酸碱性质、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及各类滴定方法介绍,外延了医学与化学的交叉知识,如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等。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
1.1 化学的定义、发展简史及与医学的关系 1
1.1.1 化学发展简史 1
1.1.2 医学与化学 2
1.2 关于医用大学化学的学习 4
1.3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
1.3.1 误差的分类 4
1.3.2 误差的表示方法 5
1.3.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8
1.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9
1.4.1 有效数字 9
1.4.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0
1.4.3 可疑值的数据取舍 11
1.4.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1
习题 12
第2章 气体和溶液 13
2.1 气体 13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3
2.1.2 道尔顿分压定律 14
2.2 溶液 15
2.2.1 分散系 15
2.2.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6
2.2.3 稀溶液的通性 18
2.3 溶胶 25
2.3.1 分散度和比表面 25
2.3.2 表面能 25
2.3.3 胶团的结构 26
2.3.4 溶胶的性质 27
2.3.5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8
2.4 高分子溶液和乳状液 30
2.4.1 高分子溶液 30
2.4.2 乳状液 30
习题 31
第3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33
3.1 基本概念和术语 33
3.1.1 系统和环境 33
3.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34
3.1.3 过程与途径 34
3.1.4 功和热 35
3.1.5 热力学能 35
3.1.6 热力学第一定律 36
3.2 热化学 36
3.2.1 恒容反应热 36
3.2.2 恒压反应热 37
3.2.3 化学反应进度 38
3.2.4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39
3.2.5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0
3.2.6 赫斯定律 40
3.2.7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 42
3.3 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 45
3.3.1 熵 45
3.3.2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46
3.3.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变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 47
3.3.4 ΔrG与温度的关系 48
3.4 热力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50
3.4.1 生物化学标准状态 50
3.4.2 生物体内的偶合反应 50
习题 51
第4章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54
4.1 化学平衡 54
4.1.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54
4.1.2 化学平衡常数 55
4.1.3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57
4.1.4 化学反应等温式 58
4.1.5 化学平衡的移动 60
4.1.6 多重平衡规则 64
4.2 化学反应速率 66
4.2.1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表示法 66
4.2.2 化学反应的机理 68
4.2.3 简单反应级数的反应 71
4.2.4 反应速率理论 72
4.2.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4
习题 78
第5章 电解质溶液 80
5.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80
5.1.1 离子相互作用理论 81
5.1.2 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81
5.1.3 离子强度和活度系数 82
5.2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平衡 82
5.2.1 酸、碱与酸碱反应的实质 83
5.2.2 酸碱平衡与酸、碱的相对强度 86
5.3 影响酸碱解离的主要因素 90
5.3.1 稀释定律 91
5.3.2 同离子效应 91
5.3.3 盐效应 92
5.4 酸碱平衡中的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 92
5.4.1 酸度、初始浓度、平衡浓度与物料等衡 93
5.4.2 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93
5.4.3 组分平衡浓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95
5.5 溶液酸度的计算 97
5.5.1 质子条件式的确定 97
5.5.2 各类溶液酸度的计算 99
5.6 缓冲溶液 102
5.6.1 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 103
5.6.2 缓冲溶液的pH 104
5.6.3 缓冲能力与缓冲范围 105
5.6.4 酸碱缓冲溶液的分类及选择 106
5.6.5 缓冲溶液的计算与配制 106
5.6.6 血液中的缓冲系 107
5.7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108
5.7.1 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原理 108
5.7.2 沉淀的生成 110
5.7.3 沉淀的溶解 111
5.7.4 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113
5.7.5 生物体内的重要矿物及其形成 115
习题 119
第6章 氧化还原反应 122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22
6.1.1 氧化值 122
6.1.2 氧化还原反应 123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124
6.3 电极电势 124
6.3.1 原电池 124
6.3.2 电极电势 126
6.3.3 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 128
6.3.4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129
6.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33
6.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133
6.4.2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33
6.4.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34
6.4.4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限度 136
6.4.5 计算其他反应平衡常数和pH 139
6.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40
6.5.1 元素电势图 140
6.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140
6.6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141
习题 145
第7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47
7.1 原子结构模型发展历程 147
7.1.1 道尔顿原子模型 148
7.1.2 汤姆孙原子模型 148
7.1.3 卢瑟福原子模型 148
7.2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原子模型 149
7.2.1 氢原子光谱 149
7.2.2 玻尔原子模型 151
7.3 微观粒子的特性 152
7.3.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52
7.3.2 测不准原理 154
7.4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55
7.4.1 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155
7.4.2 四个量子数 156
7.4.3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158
7.4.4 原子轨道及其空间图像 159
7.5 多电子原子结构 162
7.5.1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62
7.5.2 鲍林近似能级图 164
7.5.3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166
7.6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69
7.6.1 能级组与元素周期 169
7.6.2 价电子构型与周期表中的族 169
7.6.3 价电子构型与元素分区 170
7.7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171
7.7.1 原子半径 171
7.7.2 元素的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 172
7.7.3 元素的电负性 174
习题 175
第8章 分子结构 176
8.1 离子键 176
8.1.1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176
8.1.2 晶格能 178
8.1.3 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179
8.2 现代价键理论 180
8.2.1 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 181
8.2.2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82
8.2.3 共价键的特征 182
8.2.4 共价键的类型 183
8.2.5 键参数 184
8.3 分子轨道理论 186
8.3.1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87
8.3.2 分子轨道的形成 188
8.3.3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90
8.3.4 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92
8.4 杂化轨道理论 193
8.4.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93
8.4.2 杂化轨道的类型 194
8.5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97
8.5.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要点 197
8.5.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 198
8.6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98
8.6.1 分子的极性 198
8.6.2 分子间作用力 199
8.6.3 氢键 201
习题 202
第9章 配位化合物 204
9.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05
9.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205
9.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205
9.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类型 208
9.2.1 配位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及命名 208
9.2.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209
9.2.3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210
9.3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12
9.3.1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212
9.3.2 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214
9.4 配位解离平衡 219
9.4.1 配位平衡常数 219
9.4.2 配位平衡的移动 222
9.5 螯合物及其特点 226
9.6 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227
9.6.1 生物体内的配位化合物 227
9.6.2 配位化合物的解毒作用 228
9.6.3 配位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229
习题 229
第10章 化学定量分析法 231
10.1 分析化学概述 231
10.2 分析化学的方法 231
10.2.1 化学分析法 231
10.2.2 仪器分析法 232
10.3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232
10.4 滴定分析法概论 233
10.4.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分类 233
10.4.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法 233
10.4.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234
10.4.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35
10.5 酸碱滴定法 236
10.5.1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37
10.5.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240
10.5.3 酸碱滴定应用示例 246
10.5.4 滴定分析法的共性 248
10.6 氧化还原滴定法 249
10.6.1 基本原理 249
10.6.2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252
10.6.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255
10.6.4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55
10.7 配位滴定法 256
10.7.1 基本原理 256
10.7.2 配位滴定的应用 260
10.8 沉淀滴定法 260
10.8.1 基本原理 261
10.8.2 常见的几种沉淀滴定法 261
习题 264
第11章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267
11.1 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物质 267
11.1.1 构成生命体的化学元素 267
11.1.2 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 268
11.2 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269
11.2.1 锌元素 269
11.2.2 硒元素 271
11.2.3 碘元素 273
11.2.4 铜元素 274
11.2.5 钴元素 275
11.2.6 锰元素 276
11.2.7 铁元素 277
11.3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化学行为 278
11.4 人体微量元素平衡与健康 279
11.4.1 地区差异导致机体内微量元素不足 279
11.4.2 挑食、偏食引起的微量元素缺乏 279
11.4.3 环境污染引起的微量元素中毒 279
11.4.4 健康饮食,维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2
附录 283
附录1 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283
附录2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 283
附录3 常用换算关系 283
附录4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284
附录5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288
附录6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290
附录7 标准电极电势 293
附录8 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