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对地球第三极的科学观——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观。本书对刘东生院士的成长、学术贡献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记录、梳理和再现,有助于读者了解刘东生院士的科研世界,展现他的学术魅力。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总序(路南祥)
序(丁仲礼)
第一章 家世与早期成长
一、铁路人之子爱国小学生/3
二、亲历"皇姑屯事件" 深种民族恨/4
三、跨进南开门景仰张伯苓/6
四、技人救国热潮刻苦锻炼身体/8
五、“七七事变”起滞留沦陷区/10
六、奔赴后方春城求学西南联大/12
七、一年级暑假欢度二年级实习丰收/17
八、日寇飞贼肆虐美国空军援华/19
九、毕业前后多周折深谢名医王苏宇/21
十、盟国空军招待所考古学家吴金鼎/25
第二章 中央地质调查所:天堂与摇篮
一、归来归来兮!献身地质事业/31
二、时刻铭记吸清训终生难忘北暗情/37
三、湖南旅途和事佬地调所内乐陶陶/40
四、三峡工程为先驱喜见奇人萨凡奇/45
五、辛勤整理老标本潜心钻研古脊椎/50
六、旁昕中大生物系爱国运动勇参与/53
七、初出茅庐显身于复活学会立新功/55
八、来去匆匆西北行文中教诲多聆听/60
九、向往光明志不移抗迁护所迎解放/63
第三章 赤胆忠心报效人民
一、地调所接受改造陈列馆宣传汇报/69
二、东北大地找矿产胶东半岛觅恐龙/71
三、工作方向大转折内蒙草原寻宝藏/76
第四章 黄土研究的弹指一挥间
一、三门峡狂想曲/81
二、两位不同类型的导师/85
三、想象中的第四纪科学/87
四、找到了第四纪研究的方向/88
五、从农民的眼睛看黄土一一黄土的分带性/95
六、从工人的眼睛看黄土一一黄土的湿陷性/98
七、筹建地质图书馆总理关怀暖心田/100
八、完成第四纪学科建设的任务/101
九、出席第三届全苏第四纪科学讨论会/103
十、李四光的亲切教导与关怀/105
十一、出席第六届INQUA 会议/111
十二、中国黄土研究的五本书/115
十三、黄土研究的第一次冲击波一一黄土研究不限于水土保持/121
十四、黄土研究的第二次冲击波一一是下海还是上陆/123
十五、黄土研究的第三次冲击波一一是青藏高原还是黄土高原/125
第五章 京外十一年
一、黄土研究的第四次冲击波一一将黄土研究推向微观/135
二、黄土研究的第五次冲击波一一环境和黄土研究的统一/138
三、新中国第一个访美科学家代表团/140
四、登山科学考察在继续/142
五、澳大利亚贵宾来访/143
第六章 世界第四纪科学的巨匠
一、重返北京筹备盛会/147
二、成功的盛会小平的关怀1149
三、兼任科协书记促进国际合作1153
四、从第一个研究室到"五足鼎立" /155
五、中澳合作同研讨第四纪学得双赢1158
六、新时期的力作——《黄土与环境》/162
七、窗口与喉舌——《中国第四纪研究》/167
八、思念海外挚友培养接班后代/170
九、走进INQUA/175
十、当选第13 届INQUA 主席/177
第七章 探索未有穷期
一、领导科学探险亲近地球多极/183
二、石笋微层揭奥秘玛玛纹泥谱新章/187
三、开拓考古地质学阐述智圈人类世1190
四、追昔抚今展宏图还知于民论黄土/193
五、两次全面总结四大辉煌成就/196
六、泰勒环境成就奖中国黄土谱新章/198
七、国家最高科技奖地学战线首争光/200
八、主编科技专家传客观公正评学人/200
九、生命不息常奋进黄土情节永记心/202
十、九旬再传新捷报洪堡奖章赠英雄/204
十一、光辉耀苍穹寰宇同怀念/206
附录一 刘东生年谱/211
附录二 刘东生主要著述目录/217
附录三 刘东生主要获奖情况/239
参考文献/241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