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海底构造是介于海洋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史学之间的一门针对海底构造演化史的交叉学科。本书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首先重点介绍板块构造理论中的威尔逊旋回,进而拓展至超大陆旋回,再从系统论的角度,由表及里,遵循读者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讲授海底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本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研究前沿成果的教科书。《区域海底构造》(上册)从大洋盆地演化和洋底多圈层相互作用出发,条理化、凝练性介绍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构造单元划分、典型构造分析及洋盆演化过程。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第1章 大洋盆地演化 1
1.1 大陆裂解/洋盆孕育 3
1.2 大陆分离/大洋诞生 6
1.3 大陆相背漂移/大洋扩展成长 12
1.4 大陆相向漂移/大洋收缩消减 15
1.5 大陆靠拢/大洋关闭 18
1.6 大陆碰撞/大洋消亡 21
1.7 超大陆与超大洋旋回 28
1.7.1 地球的超大陆历史 29
1.7.2 地球的超大洋旋回 32
第2章 洋底多圈层相互作用 34
2.1 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 35
2.1.1 地壳浅部流体系统 37
2.1.2 地壳深部流体系统 43
2.1.3 浅部和深部流体系统的关系 44
2.1.4 流体系统与构造过程的关系 48
2.2 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 48
2.3 脊-柱相互作用 54
2.4 脊-沟相互作用 58
2.5 柱-沟相互作用 61
2.6 洋-陆系统耦合 65
2.6.1 青藏高原隆升 66
2.6.2 水合物动态变化与陆坡稳定性 73
2.6.3 古环境与全球变化 75
2.7 地表系统—地幔动力耦合 79
2.7.1 深、浅部构造耦合 80
2.7.2 深、浅部物质循环 82
第3章 太平洋板块系统演化 87
3.1 构造单元划分 88
3.1.1 洋中脊 89
3.1.2 深海洋盆 90
3.1.3 俯冲系统 91
3.1.4 边缘海盆 99
3.1.5 微板块类型 100
3.2 典型构造分析 117
3.2.1 洋中脊构造系统 117
3.2.2 海盆构造系统 126
3.2.3 俯冲系统 131
3.2.4 弧后盆地 139
3.2.5 破碎带 163
3.3 板块重建与构造演化 166
3.3.1 太平洋板块形成机制 166
3.3.2 太平洋晚白垩世以来的演化历史 168
3.3.3 西北太平洋新生代重建 171
3.3.4 西南太平洋新生代重建 173
3.3.5 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年龄 180
3.3.6 加勒比板块重建 182
3.3.7 斯科舍板块重建 188
3.4 太平洋板块研究前沿 197
第4章 印度洋板块系统演化 209
4.1 构造单元划分 215
4.1.1 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217
4.1.2 构造地貌单元分级 220
4.2 典型构造分析 224
4.2.1 地幔柱-洋中脊相互作用 224
4.2.2 微板块 232
4.2.3 欧文破碎带 236
4.2.4 巽他—班达弯山构造 239
4.2.5 弧后走滑拉分盆地——安达曼盆地 245
4.3 板块重建与构造演化 246
4.3.1 印度洋洋中脊构造过程重建 249
4.3.2 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过程 249
4.4 印度洋板块研究前沿 256
参考文献 264
附录一 288
附录二 289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