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生命科学 > 生物化学 > 中国两栖动物细胞分类学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两栖动物细胞分类学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两栖动物细胞分类学
  • 书号:9787030188908
    作者:李树深
  • 外文书名:
  •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 页数:264
    字数:373000
    语种:中文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16
  • 所属分类:Q95 动物学
  • 定价: ¥88.00元
    售价: ¥69.52元
  • 图书介质:

  • 购买数量: 件  缺货,请选择其他介质图书!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详细叙述和分析了中国境内蚓螈目1种、有尾目30种、无尾目174种的核、带型,对其核型演化和演化极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地理居群的核、带型进行了必要的关注。为体现两栖动物的完整分类系统,对全球两栖动物的细胞分类作了概述。同时还讨论了两栖动物的诸如核DNA量、超数染色体、性染色体、多倍体和异染色质等细胞遗传学特征。并着重阐述了两栖动物的核型演化极性分析、核型演化的生态地理条件以及核型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
本书可供从事动物学、生物系统学、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工作的科研教学人员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前言
    绪论
    第1 章 细胞分类学和染色体
    1.1 细胞分类学
    1.2 染色体和染色质结构
    1.3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1.4 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
    1.4.1 细胞周期
    1.4.2 中期染色体
    1.5  减数分裂
    1.5.1 减数分裂
    1.5.2 联会复合体
    1.5.3 灯刷染色体
    第2 章 常规核型和结构核型
    2.1 常规核型
    2.2 结构核型或分化核型
    2.2.1 C-带技术
    2.2.2 G-11 带型
    2.2.3 N-带
    2.2.4 异染色质的银染法——NOR的银染
    2.2.5 动原体和Cd-带
    2.2.6 G-带
    2.2.7 高分辨带
    2.2.8 R-带
    2.2.9 T-带
    2.2.10 复制带
    2.2.11 Q-带
    2.2.12 荧光带
    2.2.13 核酸酶带型
    2.2.14 免疫细胞化学带型
    2.3  染色体带型及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2.3.1 常染色质带
    2.3.2 异染色质带
    2.4  染色体带型的特征和演化
    2.4.1 染色体带型的特征
    2.4.2 染色体带型的演化
    第3 章 两栖动物的基因组和染色体
    3.1 基因组大小
    3.2 两栖动物的超数染色体
    3.3 两栖动物的多倍体和多倍体化
    3.4 两栖动物的性染色体及其演化
    3.4.1 异形异配性染色体
    3.4.2 同形异配性染色体
    3.5 两栖动物基因组的异染色质演化
    3.6 两栖动物的异染色质组成
    3.6.1 有尾目
    3.6.2 无尾目
    3.7 两栖动物的核仁组织者区域
    3.8 两栖动物的NOR、C-带和次缢痕
    3.9 5S RNA在两栖动物核型中的位置
    3.10 两栖动物的G-带和RBG带(复制带)
    3.11 染色体突变
    3.11.1 仅涉及单个染色体的突变
    3.11.2 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的突变
    3.11.3 其他
    3.12 染色体突变与物种形成
    3.13 核型演化的极性分析
    3.14 无尾两栖动物中生活方式或生态类型对核型演化的影响
    第4 章 蚓螈目和有尾目的细胞分类学
    4.1 全球两栖动物细胞分类的概况和统计
    4.2 蚓螈目
    4.3 有尾目
    4.3.1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choidea)
    4.3.2 钝口螈亚目(Ambystomatiodea)
    4.3.3 鳗螈亚目(Sirenoidea)
    4.3.4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
    4.3.5 小结
    第5 章 古蛙亚目无尾两栖类的细胞分类学
    5.1  盘舌蟾超科(Discoglossoidea)
    5.1.1 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
    5.1.2 铃蟾科(Bombinatoridae)
    5.1.3 滑蹠蟾科(Leiopelmatidae)
    5.2  负子蟾超科(Pipoidea)
    5.2.1 负子蟾科(Pipidae)
    5.2.2 异舌蟾科(Rhinophrynidae)
    5.3  锄足蟾超科(Pelobatoidea)
    5.3.1 锄足蟾科(JPelobatidae)
    5.3.2 角蟾科(Megophryidae)
    5.3.3 合跗蟾科(Pelodytidae)
    第6 章 今蛙亚目(Neobatrachia)的细胞分类学
    6.1  蟾蜍超科(Bufonoidea)
    6.1.1 蟾蜍科(Bufonidae)
    6.1.2 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
    6.1.3 跗蛙科(Centrolenidae)
    6.1.4 丛蛙科(Dendrobatidae)
    6.1.5 雨蛙科(Hylidae)
    6.1.6 沼蟾科(Heleophrynidae)
    6.1.7 龟蟾科(Myobatrachidae)
    6.1.8 多指节蟾科(Pseudidae)
    6.1.9 尖吻达蛙科(Rhinodermatidae)
    6.2  蛙超科(Ranoidea)
    6.2.1 节蛙科(Arthroleptidae)
    6.2.2 肩蛙科(Hemisidae)
    6.2.3 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
    6.2.4 蛙科(Ranidae)
    6.2.5 塞舌蛙科(Sooglossidae)
    6.2.6 树蛙科(Rhacophoridae)
    6.3 姬蛙超科(Microhyloidea)
    6.4 小结
    第7 章 结论——两栖动物的染色体演化与物种分化
    参考文献
    附表
    索引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