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为重点,同时辅以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基础理论,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领域当前研究热点和进展。本书以多学科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相结合、基本理论与研究进展相结合为特色,全面、翔实地介绍该领域的基本诊疗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本书可作为广大相关临床医务人员学习用书,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并可用作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样章试读
目录
-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第一节 动脉壁的正常结构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病理改变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
第一节 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二节 新显现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第二节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流行趋势
第三节 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状况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学
第一节 血栓形成学说
第二节 炎症学说
第三节 脂质浸润学说
第四节 单克隆学说
第五节 损伤反应学说
第六节 氧化学说
第七节 剪切应力学说
第八节 免疫学说
第九节 干细胞学说
第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第二节 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节 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节 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分型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第三节 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节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节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七节 炎症与动脉瘤
第八节 炎症标志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免疫反应
第一节 辅助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T细胞活化的信号途径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待定抗原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节 调节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六节 自然杀伤T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七节 展望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血栓形成标志物
第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遗传因素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学基础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易感因素和非易感因素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DNA表观遗传学修饰
第四节 绘制动脉粥样硬化基因图谱的障碍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学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
第一节 防治的可能性和时机
第二节 几种基本防治策略及实施要点
第三节 政策层面的思考
第二篇 临床篇
第十一章 稳定型心绞痛
第一节 定义及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理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临床诊断与危险分层
第四节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第十二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一节 定义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性评估
第三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第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第十四章 冠心病影像学诊断
第一节 普通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
第三节 心血管造影
第四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和负荷超声心动图
第五节 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
第七节 冠心病的核素诊断
第十五章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第一节 血脂的实验室检测
第二节 心脏生物标志物检测
第三节 冠心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十六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三节 脑梗死
第四节 脑出血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
第八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
第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动脉闭塞性肢体缺血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
第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
第一节 缺血性肾病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第三节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
第十九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糖尿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
第三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防治
第二十章 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高血压合并脂质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
第二节 高血压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第三节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中血压变化对粥样病变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的干预模式
第二节 一级预防
第三节 二级预防
第二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脂治疗
第一节 调脂治疗的重要性
第二节 调脂治疗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调脂治疗的目标
第四节 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
第五节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第二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栓治疗
第一节 血栓形成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物
第三节 抗凝药物
第四节 溶栓药物
第二十四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冠状动脉解剖学简介
第二节 冠状动脉外科发展简史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第四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第五节 冠心病心脏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第六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处理
第二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心绞痛
第二节 心肌梗死
第三节 脑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血管病
第六节 高脂血症
第三篇 专题篇
第二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发生机制
第三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治疗
第二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斑块消退
第一节 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
第二节 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机制
第三节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策略
第四节 目前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第二十八章 血管重塑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血管重塑的病理过程与病理改变
第二节 血管重塑的测量与分析
第三节 影响血管重塑的因素
第四节 调节血管重塑的主要信号分子及通路
第五节 血管重塑的药物干预
第六节 血管重塑的基因治疗
第二十九章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内皮细胞的力学环境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第三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第四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凝血和纤溶的影响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血管重建的影响
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第三十章 细胞内胆固醇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第二节 参与细胞内胆固醇转运的主要物质
第三节 细胞内胆固醇流动的通路
第三十一章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管壁活性氧产生来源及抗氧化物
第三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
第四节 氧化应激对血管壁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五节 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第六节 心血管疾病的抗氧化基因治疗试验
第七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
第三十二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调节
第二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学
第四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第五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第三十三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第一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遗传流行病学
第二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诊断
第四节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三十四章 干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干细胞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十五章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因多态性
第一节 载脂蛋白基因及其多态性
第二节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节 研究较少的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
第四节 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第三十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研究
第一节 基因治疗概述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基因转移
第三节 遗传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第四节 复合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第五节 获得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第三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志物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始动环节相关生物标志物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生物标志物
第三节 血管活性肽系统
第三十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模型
第一节 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第二节 人工培育的自然缺陷动物
第三节 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辅助方法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
第六节 泡沫细胞模型
第三十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以及斑块破裂的判定标准
第二节 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