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由其所推出的阴阳五行生理公式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它使得由“既病”推断“未病”完全规范化、数学化、程式化,并可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而且可以借助“基于阴阳五行数学的中医应用软件”加以实现。为达到后一目的,本书还按补气助阳、祛湿助阳、滋阴益血、泻火(热)兼滋阴和泻火(热)兼祛湿对中药进行了归经分类。所有这些都为中医辨证论治规范化、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条件,将使中医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本书适合中医、哲学、数学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样章试读
目录
- 前言
第1章 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所体现的公理
§2 阴阳之间的数量关系
§3 五行本质的新认识
§4 五行之间的数量关系
§5 阴阳五行数学的符号体系
第2章 揭示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普遍规律的公式——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
§1 阴阳五行生理公式
§2 阴阳五行病理公式
§3 阴阳五行病理的相关性与相反性
第3章 中医辨证论治及其基础环节——“既病”的诊断
§1 辨证论治的概念
§2 辨证的方法
§3 辨证论治的内容和步骤
§4 “既病”的定位
§5 “既病”的定性
第4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中间和关键环节——由“既病”推断“未病”
§1 引言
§2 病证的变化及转化
§3 由“肝(胆)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4 由“肝(胆)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5 由“肝火(胆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6 由“肝(胆)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7 由“心(小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8 由“心(小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9 由“心火(小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0 由“心(小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1 由“脾(胃)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2 由“脾(胃)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3 由“脾火(胃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4 由“脾(胃)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5 由“肺(大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6 由“肺(大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7 由“肺火(大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8 由“肺(大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9 由“肾(膀胱)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0 由“肾(膀胱)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1 由“肾火(膀胱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2 由“肾(膀胱)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两个或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未病推断
§2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未病推断
§2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的未病推断
§2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的未病推断
第5章 以助阳、滋阴、祛湿、泻火(热)加以规范的中药归经分类
§1 归肝经之药
§2 归胆经之药
§3 归心经之药
§4 归小肠经之药
§5 归脾经之药
§6 归胃经之药
§7 归肺经之药
§8 归大肠经之药
§9 归肾经之药
§10 归膀胱经之药
第6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最后环节——根据诊断和推断结果选药组方
§1 用公式推导处方的可行性
§2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一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两个或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第7章 人—机结合的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1 由既病推断未病和推导处方的软件的设计思想
§2 只有一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
§3 具有多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
参考文献
汉英对照关键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