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考古/历史 > 考古 > 黄河蒲津渡遗址(上下册)

浏览历史

黄河蒲津渡遗址(上下册)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黄河蒲津渡遗址(上下册)
  • 书号:9787030367655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脊精装
    开本:大16
  • 页数:620
    字数:1360
    语种: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29
  • 所属分类:K87 中国文物考古
  • 定价: ¥480.00元
    售价: ¥379.20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电子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3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蒲州古城西门外的蒲津渡遗址是黄河古代著名的三大渡口之一。早在战国秦昭襄王时,已在此架设浮桥以通秦、晋。唐代开元盛世改建完成了著名的蒲津渡浮桥。作为桥头形象的铁牛以其精湛的工艺造型、高超的铸造技术、实用的工程价值,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在国家文物局的重视下,蒲津渡遗址经历了前后两次科学发掘,即1991年3~6月,和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进行的发掘工作,清理出黄河蒲津渡渡口遗址从唐代至近代的地层,揭示出堤坝、渡口遗存,清理出四头铁牛、四尊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及七根排列成北斗星状的铁柱等文物。全书分为蒲津渡遗址考古发掘报告、铁质文物研究与保护报告和土建工程报告三部分,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黄河蒲津渡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本书适合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序 张忠培
    壹 山西永济黄河蒲津渡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遗址概述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遗址概况
    一、富饶的黄河中游粮仓
    二、黄河的古城、古渡、古桥
    第三章 地层分析和文化分期
    第一节 1991年3~6月第一次考古发掘
    一、遗址分区和布方
    二、地层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第二节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第二次考古发掘
    一、遗址分区与布方
    二、地层分析
    三、文化分期与年代判断
    第四章 唐代时期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唐代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第五章 北宋时期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北宋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三、其他
    第六章 金元时期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金元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第七章 明代时期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明代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第八章 清代、民国时期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清代、民国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第九章 蒲州古城的勘察情况
    第一节 文化分期
    第二节 文化遗存
    一、文化遗迹
    二、文化遗物
    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对唐代时期遗址文化遗存的认识和判断
    第二节 对北宋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
    第三节 对金元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
    第四节 对明代文化遗存的认识和判断
    第五节 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文化遗存的认识和判断
    第六节 对蒲津渡遗存的分析判断
    第七节 蒲津渡遗址中铁质文物的造型特点
    第八节 蒲津桥断想
    附录一 石津记
    附录二 重修黄河石堤记
    附录三 长安太原驿道节录
    附录四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节选
    附录五 《全唐诗》赞颂蒲津浮桥诗句
    附录六 《宋史·僧怀丙》与《宋史·张焘》节录
    附录七 捞铁牛
    附录八 开元铁牛 唯我独尊
    附录九 2000年工地发掘日志关于唐代遗迹的发掘节录
    贰 蒲津渡遗址铁器群近期抢救保护项目研究报告
    蒲津渡遗址铁器群近期抢救保护项目研究报告综述
    附录一 山西永济蒲津渡遗址出土铁器群的材质分析研究
    附录二 永济黄河蒲津渡遗址铁质文物群电化学保护工程验收报告
    附录三 模拟蒲津渡遗址文物铸铁的腐蚀研究
    附录四 模拟文物铸铁的阴极保护行为
    附录五 山西蒲津渡铁器的AMS-^14C测年研究
    叁 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竣工报告
    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竣工报告综述
    附录一 关于山西蒲津渡遗址古浮桥铁牛起吊的建议
    附录二 保护工程平台夯土墙施工依据
    附录三 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部分土建工程施工图
    附录四 关于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说明
    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大事记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蒲津渡遗址地理位置图
    图二 蒲津渡遗址与蒲州古城、蒲州镇相对位置图
    图三 清光绪版《永济县志》卷一“蒲州城池图”
    图四 乾隆十九年版《蒲州府志》卷一“铁牛图”
    图五 民国十年蒲州古城(永济县城)
    图六 蒲津渡遗址发掘布方图
    图七 第一次考古发掘地层南北剖视图
    图八 T301、T302北壁剖面图
    图九 1991年4月发掘清理清代遗迹现场
    图一○ 《石津记》碑文拓片局部
    图一一 蒲津渡遗址考古发掘地层东西剖视图
    图一二 第二次考古发掘布方位置图
    图一三 东西向道路路面发掘出土情形
    图一四 第二次考古发掘地层南北剖视图
    图一五 石围护堰
    图一六 T1北壁剖面图
    图一七 T1东西剖面图
    图一八 金元时期遗迹平面图
    图一九 T2南壁剖面图
    图二○ T2铁牛南侧剖面图
    图二一 1、2号铁牛埋藏坑东壁、北壁剖视图及砖砌排水设施
    图二二 TG2平面图
    图二三 TG2北壁剖面图
    图二四 排水槽出水口
    图二五 TG3平面示意图、剖面图
    图二六 TG1平、剖面图
    图二七 北宋时期遗迹平面图
    图二八 TG5南壁剖面图
    图二九 TG4南北剖面图
    图三○ TG6东壁剖面图
    图三一 蒲津渡口遗址保护工程C-C′工程地质剖面图(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保护工程方案中提供)
    图三二 TG5平面及西壁剖面图
    图三三 2000年TG5出土部分器物
    图三四 1、2号铁牛头部
    图三五 1号铁牛
    图三六 2号铁牛
    图三七 3号铁牛
    图三八 4号铁牛
    图三九 1、2号铁牛锚桩侧视图
    图四○ 3、4号铁牛锚桩侧视图
    图四一 1~4号铁牛后轴图案
    图四二 1号铁人
    图四三 2号铁人
    图四四 3号铁人
    图四五 4号铁人
    图四六 铁柱分体图
    图四七 铁柱墩
    图四八 铁山
    图四九 第二次考古发掘遗址南北剖面图
    图五○ Z1发掘情形
    图五一 Z2发掘情形
    图五二 Z3发掘情形
    图五三 H3~H7平、剖面图
    图五四 宋代工程排水设施遗迹平面图
    图五五 1、2号铁牛埋藏坑侧视图
    图五六 排水设施遗迹发掘情形
    图五七 3、4号铁牛锚柱埋藏坑侧视图
    图五八 七星柱埋藏坑剖面图
    图五九 出土器物图
    图六○ 1991年发掘出土器物图
    图六一 H9出土器物图
    图六二 99T1采集部分器物图
    图六三 99-00出土器物图
    图六四 出土钱币拓片
    图六五 出土钱币拓片
    图六六 瓦当
    图六七 部分小件器物图
    图六八 蒲津渡遗址出土砖印纹(拓片)
    图六九 F1房基平面图
    图七○ 房基出土情形
    图七一 1999年发掘金元时期路面情形
    图七二 H1、H2、H8平、剖面图
    图七三 出土钱币拓片
    图七四 出土钱币拓片
    图七五 H17①出土钱币拓片
    图七六 H17、F1出土钱币拓片
    图七七 1991年明代石铺路面发掘情形
    图七八 明代第二层石路面
    图七九 明代第一层石铺面
    图八○ H13平面位置图
    图八一 渡口平、剖面图
    图八二 部分出土小件铁器
    图八三 钱币和牌饰拓片
    图八四 清代遗迹平面图(1991年4月发掘)
    图八五 清代早期地层平面图(1991年5月发掘)
    图八六 清代遗迹现场(1991年4月发掘)
    图八七 T401、T402北壁剖面图
    图八八 清代房屋遗迹平、剖面图
    图八九 清代后期路面遗迹(1991年4月发掘)
    图九○ T302清代遗迹西壁、北壁剖面图
    图九一 T402西壁剖面图
    图九二 91发掘出土青花瓷盘
    图九三 出土钱币拓片
    图九四 2005年调查蒲州古城外城东南城墙遗迹
    图九五 蒲州北城墙遗迹(由东向西观察)
    图九六 蒲州西城墙遗迹(由西门向南)
    图九七 蒲州西城门内遗迹
    图九八 蒲州北城墙城内部分遗迹
    图九九 蒲州北城墙上部建筑遗迹
    图一○○ 2005年蒲州城调查采集标本
    图一○一 秦川牛参考照片
    图一○二 南阳牛参考照片
    图一○三 晋南牛参考照片
    图一○四 1991年5月测量铁牛体积重量情形
    图一○五 七星柱排列形式
    图一○六 束腰铁卯锭
    图一○七 铁卯锭测试
    图一○八 铁卯锭测试
    图一○九 铁卯锭测试
    图一一○ 铁卯锭测试
    图一一一 七星柱
    图一一二 H形联体柱方柱中部测试
    图一一三 2号柱第二出脚顶部测试
    图一一四 2号柱第二出脚顶部测试
    图一一五 铁柱墩
    图一一六 4月19日,铁柱墩上部测试
    图一一七 4月23日,铁柱墩上部侧边测试
    图一一八 铁山
    图一一九 铁山测试
    图一二○ 1号铁牛
    图一二一 1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一
    图一二二 1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二
    图一二三 1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三
    图一二四 2号铁牛
    图一二五 2号铁牛前右侧柱
    图一二六 2号牛前右侧柱测试结果之一
    图一二七 2号牛前右侧柱测试结果之二
    图一二八 2号牛前右侧柱测试结果之三
    图一二九 3号铁牛
    图一三○ 3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一
    图一三一 3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二
    图一三二 3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三
    图一三三 4号铁牛
    图一三四 4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一
    图一三五 4号铁牛测试结果之二
    图一三六 4号铁人
    图一三七 4号铁人肩部测试结果
    图一三八 1990年11月蒲津渡遗址发现现场
    图一三九 锈迹斑斑的铁牛、铁人的保存环境
    图一四○ 1991年铁人出土环境
    图一四一 现场实验后镁阳极和锌阳极棒
    图一四二 现场实验后被牺牲阳极保护的模拟铸铁文物的试片
    图一四三 保护现场不同时间温度示意图
    图一四四 保护现场不同时间湿度示意图
    图一四五 一号铁柱内部的锈水的色谱检测结果
    图一四六 三号铁柱表面露水的色谱检测结果
    图一四七 保护工程实施现场之一
    图一四八 保护工程实施现场之二
    图一四九 铁牛保护阳极布置示意
    图一五○ 七星柱阳极布线
    图一五一 1号和2号牛地下室施工铁牛下锚柱保护情形
    图一五二 铁牛下锚柱实施阴极保护现场工作情形
    插表目录
    表一 蒲津渡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探方一览表
    表二 唐代地层出土瓷片统计表
    表三 蒲津渡遗址出土铁牛尺寸
    表四 蒲津渡遗址出土铁人尺寸
    表五 蒲津渡遗址出土铁柱尺寸
    表六 蒲津渡遗址出土铁柱墩尺寸
    表七 蒲津渡遗址出土铁山尺寸
    表八 北宋地层出土瓷器统计表
    表九 印纹砖尺寸
    表一○ 金元地层出土瓷器统计表
    表一一 明代地层出土瓷器统计表
    表一二 清代—近代地层出土瓷片统计表
    表一三 采集瓷器标本统计表
    表一四 铁牛重量
    表一五 2002年9月10日采集蒲津渡遗址雨水分析(永济市环保监测站检测分析)
    彩版目录
    彩版一 唐代蒲州地理位置和1990年的蒲津渡遗址
    彩版二 1991年蒲津渡遗址布方情况和铁牛、铁人出土时情形
    彩版三 铁牛后横轴轴头和地锚
    彩版四 铁人出土时和保护后
    彩版五 清代遗迹和明代石铺面
    彩版六 明代码头
    彩版七 1991年发掘后和1999年发掘前遗址平面
    彩版八 2000年4月发掘出的唐代地层中引桥道路加固设施
    彩版九 3、4号铁牛地锚的埋藏地层
    彩版一○ 宋代地层和铁人出土情形
    彩版一一 七星柱出土情形
    彩版一二 专家、领导检查工地
    彩版一三 2000年发掘现场和铁牛、铁人状况
    彩版一四 2000年发掘现场和TG5剖面
    彩版一五 排水槽和石围护堰
    彩版一六 3号铁牛、地锚和铁人
    彩版一七 保护后的铁牛、铁人
    彩版一八 1号铁牛和3号铁牛、铁人
    彩版一九 宋金时期至唐代晚期相关道路遗迹
    彩版二○ 加固路面的木构件
    彩版二一 铁牛地锚出土情形
    彩版二二 铁人出土时和移动复位时情形
    彩版二三 1999年发掘Z3、建筑和道路遗迹
    彩版二四 TG5、TG6发掘情形
    彩版二五 排水设施、房屋遗迹和TG1
    彩版二六 金元时期相关道路遗迹
    彩版二七 金元时期路面和明代晚期遗迹
    彩版二八 明代石碑和遗迹
    彩版二九 1991年发掘现场
    彩版三○ 蒲州东门、南门和鼓楼遗迹
    彩版三一 蒲州西门、瓮城和西城墙遗迹
    彩版三二 蒲州北门遗迹
    彩版三三 蒲州北门、瓮城、马道等遗迹
    彩版三四 蒲州东南、东北城角
    彩版三五 出土器物标本
    彩版三六 出土器物标本
    彩版三七 出土器物标本
    彩版三八 出土器物标本
    彩版三九 青花碗、盘残片
    彩版四○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一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二 出土瓷器标本和钱币
    彩版四三 出土瓷器标本和钱币
    彩版四四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五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六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七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八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四九 青釉瓷碗
    彩版五○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一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二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三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四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五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六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七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五八 出土器物标本
    彩版五九 出土瓷器标本
    彩版六○ 瓷器标本
    彩版六一 器物标本
    彩版六二 采集瓷器标本
    彩版六三 采集瓷器标本
    彩版六四 瓷器标本
    彩版六五 瓷器标本和钱币
    彩版六六 瓷器标本和钱币
    彩版六七 采集瓷器标本
    彩版六八 瓷器标本
    彩版六九 铁质文物出土后状况
    彩版七○ 铁质文物保护课题组工作情形
    彩版七一 对铁牛表面实施保护措施情形
    彩版七二 对铁质文物实施保护措施后情形之一
    彩版七三 对铁质文物实施保护措施后情形之二
    彩版七四 铁牛、铁柱的铸造痕迹和铁牛地锚后轴使用痕迹
    彩版七五 保护工程工作现场情形
    彩版七六 保护工程工地情形
    彩版七七 铁牛顶升工作情形和铁牛实施“软着陆”措施情形
    彩版七八 保护工程遗址复原情形
    彩版七九 遗址保护工程完工情形
    彩版八○ 铁质文物实施保护措施后情形之一
    彩版八一 铁质文物实施保护措施后情形之二
    彩版八二 铁质文物实施保护措施后情形之三
    彩版八三 遗址保护工程平台情形
    彩版八四 保护工程竣工情形之一
    彩版八五 保护工程竣工情形之二
    彩版八六 保护工程竣工情形之三
    彩版八七 遗址保护工程方案产生过程之一
    彩版八八 遗址保护工程方案产生过程之二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