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堆积层滑坡及其位移动力学规律与理论的专著,系作者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针对我国堆积层滑坡广泛分布的特点,特别是三峡工程的修建与蓄水而引起三峡库区大量堆积层滑坡的变形与复活现状,本书在对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形成过程和发育规律系统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较全面总结了堆积层滑坡位移信息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采用系统科学和非线性科学相结合、理论分析与试验和监测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思路,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降雨和地下水动力因素在该类滑坡位移演化中的作用特点及边坡位移与失稳动力学规律,重点对降雨和地下水动力因素与该类边坡位移及失稳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交叉耦合研究,并对该类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动力因素、基本特征与分类、形成机理与评价理论、位移监测技术与防治原则和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堆积层滑坡位移动力学理论及评价与预测方法体系,并运用这个理论与方法体系对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工程、水利与水电工程、土建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等方面工作的科技、生产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样章试读
目录
-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堆积层滑坡及其预测预报研究的意义
1.2 滑坡位移信息分析与预测预报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滑坡位移动力学预测理论方法体系与有效性分析
第二章 三峡库区滑坡形成的区域地理地质背景
2.1 三峡库区自然地理概况
2.2 三峡库区区域地质条件与特征
2.3 三峡库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特征
第三章 三峡库区滑坡基本概况与发育规律
3.1 三峡库区滑坡分布概况与分类
3.2 三峡库区滑坡发育阶段及演化模式
3.3 三峡库区滑坡的区域性规律
3.4 三峡库区滑坡对三峡枢纽工程和地质环境的威胁与影响
3.5 三峡水库蓄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章 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及其位移演化特征
4.1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及其坡体堆积层特征
4.2 新滩滑坡及其位移演化特征
4.3 黄腊石滑坡及其位移演化特征
4.4 鸡扒子滑坡及其位移演化特征
4.5 八字门滑坡及其位移演化特征
第五章 堆积层滑坡的基本要素及其位移失稳动力学特征
5.1 堆积层滑坡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5.2 堆积层滑坡位移动力学特征
5.3 堆积层边坡失稳动力学基本规律与特征
5.4 堆积层滑坡的动力学分类
第六章 堆积层滑坡降雨位移动力响应评价理论与位移动力响应规律
6.1 降雨对堆积层边坡稳定性及其位移动态的影响与评价
6.2 堆积层边坡位移失稳的动力作用因素分析
6.3 堆积层边坡加卸载降雨量与加卸载位移响应关联性分析与评价
6.4 堆积层边坡降雨加卸载作用周期与位移响应周期分析与评价
6.5 黄腊石滑坡降雨量与地下水位关系的研究
6.6 堆积层滑坡地下水动力作用规律的数值分析与评价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位移动力学预测理论及其应用
7.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预测的作用与意义
7.2 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及加卸载响应参数的选择与评价
7.3 堆积层滑坡位移加卸载响应比的确定方法与其适用性分析
7.4 堆积层滑坡位移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及其失稳判据
7.5 新滩滑坡的降雨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7.6 黄腊石滑坡降雨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7.7 八字门滑坡库水位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稳定性评价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堆积层滑坡位移非线性预测理论与位移非线性动力学预测
8.1 耗散结构论与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及滑坡位移耗散结构特征
8.2 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与边坡失稳的分维降维规律
8.3 堆积层滑坡位移时序分维值特征与失稳趋势预测
8.4 突变论及其在堆积层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8.5 生物生长预报模型及在堆积层滑坡预报中的应用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堆积层滑坡位移矢量角动力学参数与位移多元参数动力学预测
9.1 堆积层滑坡位移多元动力学参数的选择及其多元动力学预测的作用与意义
9.2 堆积层滑坡位移与位移矢量角动力学特征分析
9.3 堆积层滑坡表层位移矢量角的动力学方程及其与稳定性的定量关系
9.4 堆积层滑坡位移矢量角动力学演化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
9.5 堆积层滑坡位移矢量角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9.6 堆积层滑坡失稳的位移双动力学参数判据与多元参数预测预报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堆积层滑坡的位移监测技术和防治原则与措施
10.1 堆积层滑坡的防治原则
10.2 堆积层滑坡的主要防治因素分析
10.3 堆积层滑坡的位移监测技术与优化监测原则
10.4 堆积层滑坡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法
10.5 典型堆积层滑坡治理工程实例
第十一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11.1 研究成果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