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冀中拗陷地下水与油(气)田形成分布之间规律性研究的一项科学总结,是我国油田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一份较系统、完整的科研文献,反映了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准.
作者以大量的实际资料为依据,结合实验研究、微观研究、同位素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以及应用数理统计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取得了大量资料,从老到新,由下往上分层系地从古代和现代水文地质两个方面论证了地下水生成史和油(气)田形成史以及两者之间联系的规律性,提出了地下水的生成模式和石油的生成期、运聚期和圈闭期;分析了现代地下水中无机、有机化学组分和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评价了典型油区浅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效果;概括了研究区聚油(气)带的分布特征;指出了今后石油勘探布局的意见.书中不仅总结了规律性,而且还总结了研究方法.
本书资料丰富,图文结合,在学术见解上有所创新,在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上具有指导参考价值,可供从事油田水文地质、油田水文地球化学、石油地质、矿床水文地质、数学地质等工作者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水文地质基础
一、区域地质概述
(一)地层层序
(二)地质构造概述
(三)地质构造发育简史
二、含水系统及其层序
(一)含水系统概念
(二)含水系统划分要点
(三)含水系统层序
三、水文地质期及其期序
(一)研究现状简述
(二)期的划分方法和基本型式
(三)水文地质期期序和演变模式
第二章 古代水文地质与油(气)田形成
一、古潜山地下水形成史
(一)古潜山地下水成生期序及各期特点
(二)古潜山地下水成生模式
二、下第三系地下水形成史
(一)下第三系地下水成生期序及各期特点
(二)下第三系地下水成生模式
三、聚油(气)段形成的古水文地质论证
(一)生油岩——油气形成的内在因素
(二)生油岩热催化作用——地温场在油气生成中的作用
(三)烃类运移的驱动力——水动力场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的作用
(四)聚油(气)段形成的构造控制
(五)聚油(气)段形成的沉积岩相控制
四、聚油(气)段保存(破坏)的水文地质论证
(一)水文地质作用的基本趋势
(二)聚油(气)段的保存(破坏)条件分析
(三)聚油(气)段的保存(破坏)条件评价
第三章 现代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
一、地下水现代形成条件
(一)古潜山地下水形成条件
(二)第三系地下水形成条件
(三)地下水分带
二、油田水分类及其模式
(一)地下水成因
(二)油田水化学成分形成与演变
(三)油田水化学成分与沉积建造的依附关系
(四)油田水分类及其模式
三、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聚集保存的关系
(一)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二)水化学成分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四、典型油田浅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
(一)水化学找油的理论基础
(二)任丘油田水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三)水化学找油的应用条件与异常识别
第四章 研究成果的应用和研究方法
一、聚油(气)段预测和勘探布局
(一)聚油(气)段分布特征和预测
(二)勘探布局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概述
(二)研究方法程序建立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各论
参考文献
图版Ⅰ—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