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社科/经管/语言/法律 > 经济学理论 > 新型种粮大户成长机理研究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新型种粮大户成长机理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新型种粮大户成长机理研究
  • 书号:9787030618900
    作者:邵腾伟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57
    字数:40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 所属分类:经济学理论
  • 定价: ¥149.00元
    售价: ¥117.7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土地流转追求规模效益的新型种粮大户,成为解决中国农业“谁来种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力量。基于此,本书专题研究新型种粮大户的成长机理,厘清新型种粮大户成长的组织逻辑、组织特征、组织发展、组织绩效、生存管理、商业模式、政策激励,为积极、规范、健康发展新型种粮大户提供解决方案。全书坚持宏观与微观贯通、国际与国内贯通、历史与现实贯通,多视角、多维度研究新型种粮大户规模化种粮的成长机理及激励机制,对新型种粮大户的成长规律把握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对培育和壮大我国新型种粮大户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通过土地流转追求规模效益的新型种粮大户,成为解决中国农业“谁来种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家庭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力量。基于此,本书专题研究新型种粮大户的成长机理,厘清新型种粮大户成长的组织逻辑、组织特征、组织发展、组织绩效、生存管理、商业模式、政策激励,为积极、规范、健康发展新型种粮大户提供解决方案。全书坚持宏观与微观贯通、国际与国内贯通、历史与现实贯通,多视角、多维度研究新型种粮大户规模化种粮的成长机理及激励机制,对新型种粮大户的成长规律把握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对培育和壮大我国新型种粮大户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1 绪论 1
    1.1 新型种粮大户产生的背景 1
    1.2 新型种粮大户产生的条件 3
    2 新型种粮大户的组织逻辑 7
    2.1 种粮大户成长的理论基础 7
    2.1.1 现代农业理论 7
    2.1.2 粮食安全理论 8
    2.1.3 规模经济理论 9
    2.1.4 农业组织理论 9
    2.1.5 企业成长理论 11
    2.2 粮食生产主体的国际借鉴 12
    2.2.1 世界粮食贸易主要参与国家 12
    2.2.2 美国大型农场的规模化经营 13
    2.2.3 法国家庭农场的合作化经营 14
    2.2.4 日本农协模式的合作化经营 17
    2.2.5 国际经验总结及其重要启示 20
    2.3 国内种粮主体的历史变迁 22
    2.3.1 我国种粮主体组织变迁的过程 22
    2.3.2 我国种粮主体组织变迁的绩效 24
    2.3.3 我国种粮主体组织变迁的趋势 27
    2.4 新型种粮大户的责任担当 30
    2.4.1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0
    2.4.2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1
    2.4.3 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 32
    2.4.4 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33
    2.4.5 提高农业经营的效益 34
    3 新型种粮大户的组织特征 35
    3.1 新型种粮大户的概念界定 35
    3.1.1 种粮农户 35
    3.1.2 种粮大户 35
    3.1.3 新型种粮大户 36
    3.2 新型种粮大户产生的条件 37
    3.2.1 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 37
    3.2.2 政府政策支持的良好环境 38
    3.2.3 规模经济效应的利益诱导 38
    3.2.4 务农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 39
    3.2.5 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保障 39
    3.3 新型种粮大户的主要特点 39
    3.3.1 职业化家庭经营 39
    3.3.2 规模化粮食生产 40
    3.3.3 集约化科学种田 42
    3.3.4 产业化提升效益 44
    3.3.5 企业化规范管理 46
    3.4 新型种粮大户的常见类型 48
    3.4.1 按户主身份分类 48
    3.4.2 按组织形态分类 51
    3.4.3 按土地属性分类 51
    3.4.4 按产业结构分类 52
    3.4.5 按经营模式分类 52
    4 新型种粮大户的组织发展 54
    4.1 种粮大户成长的创业决策模型 54
    4.1.1 创业动机理论 54
    4.1.2 创业动机识别 55
    4.1.3 创业商机发现 56
    4.1.4 创业投资决策 57
    4.2 种粮大户成长的混合动力模型 58
    4.2.1 理论分析 58
    4.2.2 模型构建 61
    4.2.3 数值计算 63
    4.2.4 政策启示 65
    4.3 种粮大户成长的生命周期模型 66
    4.3.1 理论分析 66
    4.3.2 模型构建 67
    4.3.3 案例分析 71
    4.3.4 政策启示 77
    4.4 种粮大户发展的动态复制模型 78
    4.4.1 理论分析 78
    4.4.2 模型构建 79
    4.4.3 案例分析 82
    4.4.4 政策启示 83
    5 新型种粮大户的组织绩效 84
    5.1 一个种粮大户的一季种粮实践 84
    5.1.1 背景资料的介绍 84
    5.1.2 产前的要素配置 85
    5.1.3 产中的生产经营 86
    5.1.4 产后的粮食销售 89
    5.1.5 种粮的效益核算 90
    5.2 种粮大户组织绩效的实证分析 92
    5.2.1 种粮大户组织绩效的评价体系 92
    5.2.2 种粮大户组织绩效的测算过程 93
    5.2.3 种粮大户组织绩效的结果分析 97
    5.2.4 种粮大户组织绩效的影响因子 99
    5.3 种粮大户成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101
    5.3.1 钱难赚 101
    5.3.2 地难租 103
    5.3.3 资难融 105
    5.3.4 人难请 107
    5.3.5 天难测 108
    5.3.6 基础设施差 109
    5.3.7 生产服务缺 110
    5.3.8 管理水平低 110
    5.3.9 政策落实难 111
    6 新型种粮大户的生存管理 113
    6.1 种粮大户的生产函数 113
    6.1.1 函数类型选择 113
    6.1.2 生产函数构建 113
    6.1.3 产出弹性测算 115
    6.2 种粮大户的要素配置 115
    6.2.1 土地流转 115
    6.2.2 资金融通 118
    6.2.3 劳动配置 121
    6.2.4 技术采纳 122
    6.3 种粮大户的收支结构 124
    6.3.1 增加收入来源 124
    6.3.2 降低生产成本 128
    6.3.3 提升盈利能力 132
    6.4 种粮大户的基础管理 133
    6.4.1 业务计划管理 133
    6.4.2 生产过程管理 134
    6.4.3 市场活动管理 135
    6.5 种粮大户的风险管理 136
    6.5.1 风险识别 136
    6.5.2 损失估算 138
    6.5.3 风险控制 143
    7 新型种粮大户的商业模式 146
    7.1 发展产业化效益农业 146
    7.1.1 理论分析 146
    7.1.2 产业设计 146
    7.1.3 算例 150
    7.2 发展种养加循环农业 155
    7.2.1 理论分析 155
    7.2.2 模式设计 155
    7.2.3 算例分析 159
    7.3 发展城乡互助型农业 161
    7.3.1 理论分析 161
    7.3.2 模型构建 161
    7.3.3 模式分析 168
    7.3.4 案例分析 169
    7.4 发展预售制众筹农业 170
    7.4.1 理论分析 170
    7.4.2 模式构建 172
    7.4.3 机制设计 175
    7.4.4 案例分析 178
    7.5 发展消费者体验农业 180
    7.5.1 理论分析 180
    7.5.2 模式设计 181
    7.5.3 体验设置 184
    7.5.4 实证分析 186
    7.6 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 189
    7.6.1 现代农业智能化演化发展的趋势 189
    7.6.2 “互联网+”的智慧农业主要场景 190
    7.6.3 “互联网+”的智慧农业实现路径 194
    8 新型种粮大户的种粮激励 196
    8.1 种粮大户规模化种粮的组合激励 196
    8.1.1 现代激励理论基础 196
    8.1.2 种粮激励的必要性 197
    8.1.3 种粮大户激励实践 199
    8.1.4 种粮大户组合激励 201
    8.1.5 组合激励的优先序 203
    8.2 优化种粮补贴结构鼓励大户种粮 205
    8.2.1 WTO规则下的种粮支持保护 205
    8.2.2 我国种粮补贴的政策演进 206
    8.2.3 种粮补贴政策的政策效应 208
    8.2.4 种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209
    8.2.5 种粮补贴政策的持续改进 211
    8.3 深化粮食价格改革鼓励大户种粮 212
    8.3.1 粮食价格保护的理论解释 212
    8.3.2 粮食价格保护的基本形式 214
    8.3.3 粮食价格保护的主要弊端 215
    8.3.4 粮食价格改革的条件约束 217
    8.3.5 粮食价格改革的努力方向 218
    8.4 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规模化集中 219
    8.4.1 我国耕地利用状态及土地流转 219
    8.4.2 耕地非农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21
    8.4.3 耕地非粮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22
    8.4.4 耕作粗放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222
    8.4.5 耕地流向种粮大户集约化种粮 223
    8.5 发展农业金融保险支持大户种粮 224
    8.5.1 农业的金融抑制及其排斥 224
    8.5.2 粮食全产业链的资金融通 226
    8.5.3 粮食生产经营的风险规避 231
    8.5.4 种粮大户的金融支持建议 234
    8.6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大户种粮 235
    8.6.1 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 235
    8.6.2 种粮大户的生产性服务需求 236
    8.6.3 种粮大户的生产性服务供给 236
    8.6.4 种粮大户的生产性服务模式 237
    8.6.5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建议 239
    9 对策建议 241
    9.1 科学发展种粮大户 241
    9.2 改进种粮补贴政策 242
    9.3 深化粮食价格改革 243
    9.4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244
    9.5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245
    9.6 发展农业普惠金融 246
    9.7 发展农业灾害保险 247
    9.8 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248
    9.9 加强种粮大户培训 249
    参考文献 25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