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内容简介
《动物病毒学》第二版在保持初版(198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理与方法并重”的特色的同时,适当增添了动物病毒结构与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内容,相应介绍了有关动物病毒生态学以及诊断和免疫预防方面的一些新的资料与技术,对于新发现的动物病毒病和人兽共患病毒病,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病原学意义的新病毒,也用一定篇幅加以叙述。
全书仍由病毒学总论、病毒学技术和病毒学各论三篇组成,共180万字。病毒学总论篇介绍动物病毒学简史、病毒的特性、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增殖、理化学因子对病毒的作用、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病毒感染、抗病毒免疫、病毒感染的治疗以及病毒病的控制和消灭;病毒学技术篇介绍病毒的培养、电子显微镜技术、病毒和病毒成分的提纯、病毒病的常规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病毒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病毒学各论篇介绍RNA病毒、DNA病毒和亚病毒等共24个科180多种病毒的历史、形态结构、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生态学、抗原性、培养、免疫和诊断等。
本书内容广泛新颖,方法具体可行,既有作者们长期从事动物病毒学工作的经验体会,又搜集和归纳了国内外病毒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就。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动物病毒学工作者以及医学和兽医学临床和实验室人员参考。
目录
- 第二版序
序
目录
第一篇 病毒学总论
第一章 动物病毒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病毒的特性
第三章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章 病毒的增殖
第五章 理化学因子对病毒的作用
第六章 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第七章 病毒感染
第八章 抗病毒免疫
第九章 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
第十章 病毒病的控制与消灭
第二篇 病毒学技术
第十一章 病毒的培养
第十二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十三章 病毒和病毒成分的提纯
第十四章 病毒病的常规实验诊断
第十五章 病毒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三篇 病毒学各论
第十六章 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第十七章 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
第十八章 星状病毒科和诺达病毒科(Astroviridae and Nodaviridae)
第十九章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
第二十章 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
第二十一章 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
第二十二章 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第二十三章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第二十四章 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第二十五章 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第二十六章 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第二十七章 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
第二十八章 布尼病毒科(Bunyaviridae)
第二十九章 嵌沙样病毒科(Arenaviridae)
第三十章 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
第三十一章 痘病毒科(Poxviridae)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第三十三章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
第三十四章 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第三十五章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第三十六章 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
第三十七章 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
第三十八章 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
第三十九章 亚病毒(Subvirus)
第四十章 未分类病毒
附录 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症状、病变和病原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