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构架古建筑是世界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宝贵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本书结合文物保护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对木构架古建筑的传统纠偏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归纳和应用拓展。
全书由7章组成,在分析木构架古建筑构造与变形特征的基础上,介绍结构可靠性鉴定和构架纠偏的基本方法;以“打牮拨正”工艺为重点,论述木构架纠偏工艺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领,并给出应用实例;以“整体构架有效复位且构件应力增量最小”为目标,介绍木构架纠偏工艺的模型试验、计算机模拟和方案优选的方法;针对复位效率和施工安全性的要求,提供木构架纠偏新型装置的专利成果。书中论述的木构架古建筑纠偏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遵循了文物保护和结构安全的原则,体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兼容性,可推广至砖木古建筑以及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的保护性研究和修缮加固工程。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点与变形特征 1
1.1 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与构架类型 1
1.1.1 木构架古建筑的结构类型 1
1.1.2 木构架古建筑的构架类型 2
1.2 木构架古建筑的构造特点 8
1.2.1 梁柱构件的榫卯结合 8
1.2.2 承上启下的斗拱托架 10
1.2.3 硕大稳重的屋盖体系 12
1.3 木构架古建筑的损伤变形特征 14
1.3.1 屋盖的损伤变形特征 14
1.3.2 梁柱构架的损伤变形特征 15
1.3.3 斗拱的损伤变形特征 16
第2章 木构架古建筑的勘查与可靠性鉴定 18
2.1 木构架古建筑结构体系的勘查 18
2.1.1 承重木结构的勘查 18
2.1.2 建筑物的定期观测 19
2.1.3 古建筑勘查的基本规定 20
2.2 木构架古建筑的可靠性鉴定 20
2.2.1 基于残损点评定的可靠性鉴定方法 20
2.2.2 木构架古建筑残损点的评定 21
2.2.3 术构架古建筑可靠性状态的判定 26
2.3 古建筑木构件无损和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27
2.3.1 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方法 27
2.3.2 古建筑木构件非破坏性检测方法 36
2.3.3 新型检测仪器的综合应用 40
第3章 变形木构架纠偏方法与工艺要求 45
3.1 木构架古建筑修缮加固的基本规定 45
3.1.1 木构架古建筑修缮加固的原则 45
3.1.2 现代材料和技术的运用规定 45
3.1.3 木构架整体加固的基本要求 46
3.2 变形木构架整体修缮的基本方法 46
3.2.1 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分类 46
3.2.2 木构架整体修缮加固的基本方法 47
3.2.3 “打牮拨正”木构架纠偏加固的优选方法 47
3.3 “打牮拨正”的整体复位工艺 48
3.3.1 “水平顶推复位”工艺 48
3.3.2 “水平张拉复位”工艺 49
3.3.3 “顶推张拉复位”工艺 50
3.3.4 “顶升-掌拉复位”工艺 51
3.4 “打维拨正”的局部纠偏工艺 52
3.4.1 抽换柱子工艺 52
3.4.2 抽换梁枋工艺 54
3.4.3 粱枋复位工艺 54
3.4.4 斗拱整体落架工艺 55
3.5 “打维拨正”工艺的基本程序与技术要求 56
3.5.1 “打牮拨正”的基本程序和安全事项 56
3.5.2 “打牮拨正”的施工技术要领 57
3.5.3 “打牮拨正”工程的验收要求 60
第4章 木构架古建筑典型纠偏工艺的评析 61
4.1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张拉复位”工艺 61
4.1.1 三清殿的建筑特征 61
4.1.2 修缮工程概况 62
4.1.3 柱网纠偏工艺 63
4.1.4 工艺特征评析 65
4.2 太原傅公祠正殿“顶推复位”工艺 65
4.2.1 傅公祠正殿的建筑特征 65
4.2.2 修缮工程概况 67
4.2.3 顶推复位工艺 67
4.2.4 工艺特征评析 68
4.3 北京湖广会馆大戏楼“换梁拨柱”工艺 69
4.3.1 大戏楼的建筑特征 69
4.3.2 修缮工程概况 70
4.3.3 换梁拨柱工艺 72
4.3.4 工艺特征评析 74
4.4 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支顶复位”工艺 74
4.4.1 大雄宝殿的建筑特征 74
4.4.2 修缮工程概况 76
4.4.3 支顶复位工艺 77
4.4.4 工艺特征评析 78
4.5 义县奉国寺大雄殿“斗拱支顶拆卸、柱架原位拨正”工艺 79
4.5.1 大雄殿的建筑特征 79
4.5.2 大雄殿的损伤状况 81
4.5.3 修缮方案与工程实施 83
4.5.4 外檐斗拱落架修缮工艺 84
4.5.5 大木安装与调整工艺 88
4.5.6 工艺特征评析 88
第5章 木构架传统纠偏工艺的模型试验研究 90
5.1 模型试验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案 90
5.1.1 研究目的 90
5.1.2 研究内容 90
5.2 木构架实体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试验方案 91
5.2.1 模型试验样本建筑的概况 91
5.2.2 木构架模型的设计制作 93
5.2.3 木构架模型试验方案 97
5.2.4 模型试验的加载制度 98
5.2.5 模型试验的复位装置 100
5.2.6 模型试验的测量方案 101
5.3 木构架实体模型试验与成果分析 102
5.3.1 复位试验方法与步骤 102
5.3.2 木构架“打牮拨正”模型试验103
5.3.3 试验结果汇总分析 112
第6章 木构架传统纠偏工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116
6.1 木构架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116
6.1.1 木材及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参数 116
6.1.2 木构架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120
6.2 “打牮拨正”复位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127
6.2.1 木构架纠偏试验的计算机模拟 127
6.2.2 计算机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137
6.2.3 计算机模拟分析方法的改进建议 142
6.3 “打维拨正”复位方案的优选 143
6.3.1 “打牮拨正”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析 143
6.3.2 复位方案的分析与优选 146
第7章 木构架古建筑纠偏复位新装置的研制 148
7.1 木构架古建筑纠偏复位新装置的研制概况 148
7.2 倾斜木构架建筑的张拉复位装置 149
7.2.1 专利简介 149
7.2.2 技术背景 149
7.2.3 技术方案 149
7.2.4 附图说明 150
7.2.5 实施方法 153
7.3 一种木构架半自动纠偏复位装置 154
7.3.1 专利简介 154
7.3.2 技术背景 155
7.3.3 技术方案 155
7.3.4 附图说明 157
7.3.5 实施方法 159
7.4 变形木构架建筑的复位安保多功能支架 161
7.4.1 专利简介 161
7.4.2 技术背景 162
7.4.3 技术方案 162
7.4.4 附图说明 163
7.4.5 实施方法 167
7.5 木构架变形控制与抗震耗能的雀替式装置 169
7.5.1 专利简介 169
7.5.2 技术背景 170
7.5.3 技术方案 170
7.5.4 附图说明 171
7.5.5 实施方法 174
参考文献 176
索引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