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 书号:9787030552952
    作者: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审定委员会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
    字数:622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 所属分类:化学
  • 定价: ¥160.00元
    售价: ¥126.40元
  • 图书介质:
    按需印刷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1983 年出版的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 年)的增补修订本。书中主要参考了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历年来推荐的命名原则文件,并结合中文构词的习惯,修订了有机化合物中文系统命名的原则,增补了多种有机化合物结构类型命名的内容,尤其对主要天然产物命名一章作了较多的扩展。全书突出用例解说明命名规则,并采用中英文对照命名,以利于理解和国际交流。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有机化合物名称构词概要 1
    1.1 构词基本形式 1
    1.2 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连缀字和前、后缀字 1
    1.2.1 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连缀字 1
    1.2.1.1 化 1
    1.2.1.2 代(替) 2
    1.2.1.3 杂 3
    1.2.1.4 合 4
    1.2.1.5 并 4
    1.2.1.6 缩 4
    1.2.2 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中的前缀字 4
    1.2.2.1 联 5
    1.2.2.2 聚 5
    1.2.2.3 脱(去、失、降) 6
    1.2.2.4 增(高、加、扩、升) 7
    1.2.2.5 环 7
    1.2.2.6 断(开) 7
    1.2.2.7 迁(移)、逆 8
    1.2.2.8 正、异、新、仲、叔 9
    1.2.2.9 顺、反、(对)映 9
    1.2.2.10 邻、间、对、迫 9
    1.2.3 中文有机化合物名称词根中的后缀字 9
    1.2.3.1 基 10
    1.2.3.2 叉基和亚基 10
    1.2.3.3 爪基、基亚基和次基 11
    1.2.3.4 自由基 12
    1.2.3.5 根 13
    1.3 化合物命名用数字和符号 13
    1.3.1 阿拉伯数字 13
    1.3.2 中文数字、天干和其他量词、顺序字 14
    1.3.2.1 中文数字 14
    1.3.2.2 单、双和大写中文数字 14
    1.3.2.3 天干 14
    1.3.2.4 伯、仲、叔、季 15
    1.3.3 斜体拉丁字母和字节 15
    1.3.3.1 小写斜体拉丁字母 15
    1.3.3.2 大写斜体元素符号 15
    1.3.3.3 其他斜体字母和字节 16
    1.3.4 希腊字母 16
    1.3.5 标点符号 17
    1.3.5.1 逗号 17
    1.3.5.2 句号(小圆点) 17
    1.3.5.3 冒号与分号 18
    1.3.5.4 连接号 18
    1.3.5.5 括号 18
    1.3.6 撇号 21
    1.4 有机化合物名称构词中的基本术语 21
    1.4.1 母体结构 21
    1.4.1.1 母体氢化物 21
    1.4.1.2 官能性母体 21
    1.4.2 基团 22
    1.4.2.1 取代原子或取代基团 22
    1.4.2.2 特性基团 22
    1.4.2.3 主体基团 22
    1.4.3 有机化合物名称类术语 22
    1.4.3.1 俗名 22
    1.4.3.2 半系统命名名或半俗名 23
    1.4.3.3 IUPAC系统命名名 23
    1.4.3.4 其他系统命名名 26
    1.4.4 本建议中使用的一些其他术语 26
    1.4.4.1 高位 26
    1.4.4.2 最低(小)位次组 27
    1.4.4.3 成键数 27
    第2章 有机化合物命名通则 28
    2.1 成键数 28
    2.2 命名操作方法 29
    2.2.1 取代操作法 29
    2.2.2 置换操作法 30
    2.2.2.1 使用连缀字“杂” 30
    2.2.2.2 使用连缀字“代”(“替”) 31
    2.2.3 加合操作法 31
    2.2.3.1 使用连缀字或连字符 31
    2.2.3.2 使用前缀字 32
    2.2.3.3 使用后缀字 33
    2.2.3.4 不用连缀字直接加合 33
    2.2.4 缀合操作法 34
    2.2.4.1 不用连缀字直接缀合 34
    2.2.4.2 使用前缀字“联” 35
    2.2.5 减脱操作法 35
    2.2.5.1 使用前缀字“脱(去,失,降)” 35
    2.2.5.2 改变后缀 37
    2.2.6 环开闭操作法 39
    2.2.6.1 使用前缀字“环” 39
    2.2.6.2 使用前缀字“断(开)” 39
    2.2.7 重排操作法 39
    2.2.7.1 使用前缀字“迁” 39
    2.2.7.2 使用前缀字“逆” 40
    2.2.8 复合操作法 40
    2.2.8.1 涉及二或多价取代基组合体的命名 40
    2.2.8.2 具对称二或多价取代基时的命名 41
    2.2.8.3 同一结构单元组合体衍生物的命名 41
    2.2.9 并合操作法 42
    2.3 额外氢(指示氢)的标明 42
    第3章 母体氢化物以及由此形成的取代基 44
    3.1 有机化合物中的基元氢化物 44
    3.2 无环多核氢化物 45
    3.2.1 无环烃 45
    3.2.2 除烃和硼烷外的无环均一氢化物 46
    3.2.3 杂链氢化物 47
    3.2.3.1 含杂原子的碳链 47
    3.2.3.2 两种杂原子的奇数交替链 47
    3.3 单环氢化物 47
    3.3.1 单环烃 47
    3.3.1.1 饱和单环烃 47
    3.3.1.2 无取代的含最大非累积双键数的单环不饱和烃(轮烯) 48
    3.3.1.3 俗名单环烃 48
    3.3.2 除烃和硼烷外的单环均一氢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杂原子单环氢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系统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5
    3.3.3.3 按置换法命名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7
    3.3.3.4 两种杂原子交替成环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系统命名的多环母体氢化物 59
    3.4.1 饱和多环烃母体氢化物 59
    3.4.2 不饱和多环烃 59
    3.4.3 杂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2
    3.5 并(稠)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5
    3.5.1 并环组分的环系与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67
    3.5.1.1 碳氢环组分 67
    3.5.1.2 杂环组分 70
    3.5.1.3 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71
    3.5.2 并环名称的构词 72
    3.5.2.1 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2 主体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3 拼合体环组分的选择 74
    3.5.2.4 并环命名构词时前缀排列顺序 75
    3.5.3 并环命名构词时并合位置的标识 75
    3.5.3.1 并环中主体环组分周边的标识 75
    3.5.3.2 并环中拼合体环组分周边的位次标识 75
    3.5.3.3 一级拼合体与主体并合的标识 75
    3.2.1 无环烃 45
    3.2.2 除烃和硼烷外的无环均一氢化物 46
    3.2.3 杂链氢化物 47
    3.2.3.1 含杂原子的碳链 47
    3.2.3.2 两种杂原子的奇数交替链 47
    3.3 单环氢化物 47
    3.3.1 单环烃 47
    3.3.1.1 饱和单环烃 47
    3.3.1.2 无取代的含最大非累积双键数的单环不饱和烃(轮烯) 48
    3.3.1.3 俗名单环烃 48
    3.3.2 除烃和硼烷外的单环均一氢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杂原子单环氢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系统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5
    3.3.3.3 按置换法命名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7
    3.3.3.4 两种杂原子交替成环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系统命名的多环母体氢化物 59
    3.4.1 饱和多环烃母体氢化物 59
    3.4.2 不饱和多环烃 59
    3.4.3 杂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2
    3.5 并(稠)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5
    3.5.1 并环组分的环系与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67
    3.5.1.1 碳氢环组分 67
    3.5.1.2 杂环组分 70
    3.5.1.3 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71
    3.5.2 并环名称的构词 72
    3.5.2.1 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2 主体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3 拼合体环组分的选择 74
    3.5.2.4 并环命名构词时前缀排列顺序 75
    3.5.3 并环命名构词时并合位置的标识 75
    3.5.3.1 并环中主体环组分周边的标识 75
    3.5.3.2 并环中拼合体环组分周边的位次标识 75
    3.5.3.3 一级拼合体与主体并合的标识 75
    3.2.1 无环烃 45
    3.2.2 除烃和硼烷外的无环均一氢化物 46
    3.2.3 杂链氢化物 47
    3.2.3.1 含杂原子的碳链 47
    3.2.3.2 两种杂原子的奇数交替链 47
    3.3 单环氢化物 47
    3.3.1 单环烃 47
    3.3.1.1 饱和单环烃 47
    3.3.1.2 无取代的含最大非累积双键数的单环不饱和烃(轮烯) 48
    3.3.1.3 俗名单环烃 48
    3.3.2 除烃和硼烷外的单环均一氢化物 49
    3.3.3 除硼烷外的含杂原子单环氢化物 49
    3.3.3.1 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系统 49
    3.3.3.2 采用俗名的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5
    3.3.3.3 按置换法命名含杂原子单环母体氢化物 57
    3.3.3.4 两种杂原子交替成环的命名 58
    3.4 俗名和半系统命名的多环母体氢化物 59
    3.4.1 饱和多环烃母体氢化物 59
    3.4.2 不饱和多环烃 59
    3.4.3 杂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2
    3.5 并(稠)环(多环)母体氢化物 65
    3.5.1 并环组分的环系与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67
    3.5.1.1 碳氢环组分 67
    3.5.1.2 杂环组分 70
    3.5.1.3 并环组成环系的高位顺序 71
    3.5.2 并环名称的构词 72
    3.5.2.1 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2 主体环组分的选择 73
    3.5.2.3 拼合体环组分的选择 74
    3.5.2.4 并环命名构词时前缀排列顺序 75
    3.5.3 并环命名构词时并合位置的标识 75
    3.5.3.1 并环中主体环组分周边的标识 75
    3.5.3.2 并环中拼合体环组分周边的位次标识 75
    3.5.3.3 一级拼合体与主体并合的标识 75
    3.5.3.4 拼合体进一步并合时的位次标识 76
    3.5.3.5 并合位置标识的省略 77
    3.5.3.6 并环组分中杂原子位次的标识 77
    3.5.3.7 并环命名中相同拼合体的处理 78
    3.5.4 编号 78
    3.5.4.1 并环系的画法 78
    3.5.4.2 并环系图形的排列取向 79
    3.5.4.3 并环周边原子编号 81
    3.5.4.4 并环内部原子编号 82
    3.5.5 带桥的并环体系 83
    3.5.5.1 带桥的并环体系中基本并环和桥的选择 83
    3.5.5.2 带桥并环体系中桥的命名 85
    3.5.5.3 带桥并环体系的命名 88
    3.5.5.4 带桥并环体系中桥原子的编号 89
    3.6 桥环母体氢化物 90
    3.6.1 定义和术语 90
    3.6.2 双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 91
    3.6.2.1 命名 91
    3.6.2.2 位次编号 92
    3.6.3 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 92
    3.6.3.1 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命名的进一步规则 93
    3.6.3.2 多环桥环母体碳氢化物命名中二级桥的编号 95
    3.6.4 被修饰桥环环系(杂环、不饱和环、有立体构型的环等)的命名 96
    3.6.4.1 杂原子置换后的编号 96
    3.6.4.2 带主体官能团后的编号 97
    3.6.4.3 带重键时的编号 97
    3.6.4.4 带取代基时的编号 98
    3.7 螺环母体氢化物 98
    3.7.1 单环组成的螺环母体氢化物 99
    3.7.1.1 两个单环组成的单螺母体氢化物 99
    3.7.1.2 单环组成的未分叉多螺母体氢化物 99
    3.7.1.3 单环组成的分叉多螺母体氢化物 101
    3.7.1.4 三个单环和一个螺原子所组成的环系(如六价螺原子) 102
    3.7.1.5 单环组成螺环体系中存在杂原子、特性基团(官能团)、取代基时的编号规则 103
    3.7.2 含多环体系螺环母体氢化物 105
    3.7.2.1 含有两个相同多环组分的单螺化合物 105
    3.7.2.2 含有不同组分环且至少一个多环的单螺化合物 108
    3.7.2.3 含有至少两个不同组分且至少一个为多环的不分叉多螺化合物 109
    3.7.2.4 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多环组分环螺联至同一组分上的分叉多螺化合物 110
    3.7.2.5 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多环组分环螺联至非同一组分上的分叉多螺化合物 112
    3.8 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 相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1 两个相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2
    3.8.1.2 三或三个以上相同环系不分叉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3
    3.8.2 不同环系的联环母体氢化物 114
    3.9 蕃母体氢化物 115
    3.9.1 定义和术语 115
    3.9.2 蕃母体命名的组成 117
    3.9.2.1 蕃的简化骨架名 117
    3.9.2.2 蕃的扩展前缀 118
    3.9.2.3 超原子位次和扩展体接合位置位次 119
    3.9.2.4 蕃母体氢化物的编号 121
    3.9.3 蕃命名中杂原子置换,额外氢,氢化程度和官能性母体的命名法 121
    3.9.3.1 含杂原子的蕃母体氢化物置换命名法 121
    3.9.3.2 蕃母体氢化物中额外氢,氢化程度以及词尾烯炔的命名方法 123
    3.9.3.3 蕃官能性母体的命名法 124
    3.10 天然产物母体氢化物 125
    3.11 由母体氢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26
    附表3-1 并环法命名用基本碳环 129
    附表3-2 并环法命名用基本杂环 134
    第4 章 特性基团[官能(基)团] 141
    4.1 不饱和基团 141
    4.1.1 命名含重键结构的后缀 141
    4.1.2 命名中加氢的前缀 142
    4.1.3 命名中脱氢的前缀 143
    4.1.4 饱和/去饱和后母体氢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44
    4.2 特性基团的命名 144
    4.2.1 命名时的前缀和后缀 144
    4.2.1.1 特性基团 144
    4.2.1.2 离子和自由基中心 146
    4.2.2 官能团的修饰基团 146
    4.3 官能性母体化合物和衍生的取代基 147
    4.4 官能团置换 148
    第5章 命名实施导引 151
    5.1 命名实施基本规程 151
    5.2 命名时用作后缀的特性基团(主体基团)的确定 153
    5.3 命名时用作词根的母体氢化物的确定 154
    5.3.1 无环化合物中母体氢化物(主链)的确定 154
    5.3.2 环系化合物中命名时用作词根母体氢化物(主环系)的确定 158
    5.3.3 环-链化合物中命名时用作词根母体氢化物的确定 159
    5.4 命名化合物中原子和基团位次的编号 160
    5.4.1 化合物命名中位次编号插入的位置 160
    5.4.2 化合物母体结构的编号 160
    5.4.3 化合物母体结构上取代基的编号 164
    5.5 命名化合物中前缀排列顺序 165
    5.5.1 不可分开前缀的排列顺序 165
    5.5.2 可分开前缀的排列顺序 166
    5.5.3 立体词头的排列顺序 169
    第6章 各类化合物的命名 170
    6.1 卤素、硝基、亚硝基、偶氮、重氮、叠氮化合物 170
    6.1.1 卤素化合物 170
    6.1.2 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 172
    6.1.3 偶氮、偶氮氧、重氮以及有关化合物 173
    6.1.3.1 偶氮化合物 173
    6.1.3.2 偶氮氧化合物 175
    6.1.3.3 重氮正离子化合物 176
    6.1.3.4 通用结构为R—N=N—X 的偶氮化合物 177
    6.1.3.5 重氮化合物 177
    6.1.4 叠氮化合物 177
    6.1.5 异乙氮烯 177
    6.2 胺和亚胺 178
    6.2.1 伯胺 178
    6.2.2 仲胺和叔胺 179
    6.2.3 亚胺 183
    6.2.4 羟胺 183
    6.2.5 胺氧化物 184
    6.2.6 胺盐和亚胺盐 184
    6.3 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 185
    6.3.1 羟基化合物和类似物 185
    6.3.1.1 醇和酚 185
    6.3.1.2 醇和酚的硫、硒、碲类似物 189
    6.3.2 由醇、酚及其类似物衍生而来的取代基前缀 189
    6.3.3 由醇、酚及其类似物衍生而来的盐 191
    6.3.4 醚和硫属类似物 191
    6.3.4.1 取代法 191
    6.3.4.2 官能团类别法 192
    6.3.4.3 置换命名法 192
    6.3.4.4 环醚 193
    6.3.5 氢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194
    6.3.6 氢多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194
    6.3.7 亚砜、砜和它们的类似物 196
    6.4 醛、酮及其衍生物和类似物 197
    6.4.1 醛,硫醛及其类似物 197
    6.4.2 酮,硫酮及其类似物 199
    6.4.2.1 酮 199
    6.4.2.2 酮类硫属类似物 201
    6.4.3 烯酮 202
    6.4.4 缩醛、半缩醛、酰基缩醛及其类似物 202
    6.4.4.1 缩醛 202
    6.4.4.2 半缩醛 204
    6.4.4.3 酰基缩醛 205
    6.4.5 偶姻 205
    6.4.6 羰基化合物的氮衍生物 205
    6.4.6.1 肟 205
    6.4.6.2 腙 206
    6.4.6.3 双腙 207
    6.4.6.4 羰基化合物的其他氮衍生物 208
    6.5 酸和相关的特性基团 211
    6.5.1 羧酸 212
    6.5.1.1 简单(未取代)的链状一元酸、二元酸 212
    6.5.1.2 取代羧酸 217
    6.5.1.3 羧酸基团的修改 219
    6.5.2 含有硫属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硫属酸 224
    6.5.2.1 含有硫属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硫属酸的命名 224
    6.5.2.2 含有硒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硒酸 226
    6.5.3 含有磷原子或砷原子直接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磷氧酸或砷氧酸 227
    6.5.3.1 含有五价磷原子直接与某个有机基团相连的磷氧酸(膦酸,次膦酸)及其置换物 227
    6.5.3.2 含有五价砷原子直接与某个有机基团相连的砷氧酸(胂酸,次胂酸)及其置换衍生物 228
    6.5.4 盐和酯 228
    6.5.4.1 盐 228
    6.5.4.2 酯 229
    6.5.5 内酯、内酰胺、内亚氨酸及其类似物 232
    6.5.5.1 内酯 232
    6.5.5.2 磺内酯 233
    6.5.5.3 内酰胺和内亚氨酸 234
    6.5.5.4 磺内酰胺 234
    6.5.6 酰卤化合物 234
    6.5.7 酸酐及其类似物 237
    6.5.7.1 对称的酸酐 237
    6.5.7.2 不对称(混合)酸酐 238
    6.5.7.3 酸酐的硫属类似物 238
    6.5.8 酰胺、酰亚胺及酰肼 240
    6.5.8.1 氨的单酰基衍生物 240
    6.5.8.2 氨的对称的二酰基或三酰基衍生物 242
    6.5.8.3 二酰亚胺 243
    6.5.8.4 酰肼 244
    6.5.9 腈、异腈及其相关化合物 245
    6.5.9.1 腈 245
    6.5.9.2 与氰化物相关的化合物 247
    6.5.9.3 腈氧化物 248
    6.6 14~16 族元素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 248
    6.6.1 14 族元素母体氢化物 248
    6.6.1.1 14 族元素的烃类似物 248
    6.6.1.2 杂混硅母体氢化物:硅氧烷和其类似物 249
    6.6.2 15 族元素的氢化物 251
    6.6.2.1 氮氢化物的衍生物 251
    6.6.2.2 三价磷、砷、锑、铋的有机衍生物 252
    6.6.2.3 五价磷、砷、锑、铋的母体氢化物 252
    6.6.3 16 族元素的氢化物 253
    6.6.3.1 单一16 族元素的母体氢化物及其衍生的取代基 253
    6.6.3.2 混合16 族元素的母体氢化物及其衍生的取代基 253
    6.6.4 金属有机化合物 254
    6.6.4.1 锑、铋、锗、锡和铅金属有机化合物 254
    6.6.4.2 金属仅与氢和有机基团的碳相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5
    6.6.4.3 带负离子配体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5
    6.6.4.4 与碳原子以多中心键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256
    6.7 自由基和离子 258
    6.7.1 自由基 258
    6.7.1.1 一价自由基 258
    6.7.1.2 二价和三价自由基 259
    6.7.1.3 特性基团上的自由基中心 261
    6.7.2 正离子 263
    6.7.3 负离子 267
    6.7.4 同一个结构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心 270
    6.7.5 自由基离子 270
    第7章 立体化学 271
    7.1 导言 271
    7.1.1 分子“手性” 271
    7.1.2 关于“旋光性” 272
    7.1.3 关于前手性和前立体异构现象 273
    7.1.4 立体异构源元素 273
    7.2 立体化学中三维结构的构型图像表达方式 276
    7.2.1 立体化学构型的结构图表达 276
    7.2.2 立体化学构型的透视图和投影图表达 277
    7.2.2.1 Fischer投影法 277
    7.2.2.2 Haworth式 277
    7.2.2.3 Newman投影法 278
    7.2.2.4 锯木架式(sawhorse formula) 278
    7.2.2.5 锯齿式 279
    7.3 手性化合物的构型表示法 279
    7.3.1 用D,L或其他俗名表示 279
    7.3.2 按CIP优先系统的构型表示法 280
    7.3.2.1 顺序规则 280
    7.3.2.2 手性中心构型的标识 284
    7.3.2.3 手性轴构型的标识 287
    7.3.2.4 手性面构型的标识 288
    7.3.2.5 相对构型的标识方法 291
    7.3.3 CIP优先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弱点 292
    7.3.4 综合应用各种系统描述化合物构型 293
    7.4 双键类异构体标识 294
    7.4.1 双取代双键构型标识 294
    7.4.2 三或四取代双键构型标识 295
    7.5 环状化合物异构体标识 296
    7.5.1 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体标识 296
    7.5.2 饱和并环化合物异构体标识 298
    7.5.2.1 饱和并环化合物的cis、trans 异构体 298
    7.5.2.2 饱和多环并环化合物 298
    7.5.3 桥环化合物表达相对构型方式 299
    第8章 天然产物 301
    8.1 生物碱 303
    8.1.1 吡咯烷类 303
    8.1.2 托品烷类(莨菪碱类) 303
    8.1.3 吡咯里西啶类 304
    8.1.3.1 简单吡咯里西啶类(simple pyrrolizidines) 304
    8.1.3.2 千里光碱类(senecionins) 304
    8.1.4 吲哚里西啶类 305
    8.1.5 喹诺里西啶类 305
    8.1.5.1 简单喹诺里西啶类(simple quinolizidines) 305
    8.1.5.2 金雀花碱类(cytisines) 305
    8.1.5.3 鹰爪豆碱类(sparteines) 306
    8.1.5.4 苦豆碱类(aloperines) 306
    8.1.5.5 苦参碱类(matrines) 306
    8.1.5.6 石松碱类(lycopodines) 307
    8.1.6 苄基四氢异喹啉类 307
    8.1.6.1 单苄基四氢异喹啉类(mono-benzyltetrahydroisoquinolines) 307
    8.1.6.2 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类(bisbenzyltetrahydrosisoquinolines) 308
    8.1.6.3 吗啡碱类(morphines) 310
    8.1.6.4 莲花碱类(hasubanonines) 310
    8.1.6.5 阿朴菲碱类(aporphines) 311
    8.1.6.6 原小檗碱类(protoberberines) 311
    8.1.6.7 普罗托品类(protopines) 312
    8.1.6.8 苯并菲啶类(benzophenanthridines) 312
    8.1.6.9 丽春花碱类(rhoeadines) 313
    8.1.7 苯乙基四氢异喹啉类 314
    8.1.7.1 粗榧碱类(cephalotaxines) 314
    8.1.7.2 刺桐碱类(erythrines) 315
    8.1.7.3 高刺桐碱类(homoerythratines) 315
    8.1.8 苄基苯乙胺类 316
    8.1.8.1 石蒜碱类(lycorines) 316
    8.1.8.2 石蒜伦碱类(lycorenines) 316
    8.1.8.3 文殊兰碱类(crinines) 317
    8.1.8.4 加兰他敏类(galanthamines) 317
    8.1.9 吐根碱类 317
    8.1.10 麦角生物碱 318
    8.1.11 单萜吲哚生物碱 319
    8.1.11.1 柯南因碱类(corynantheines) 319
    8.1.11.2 奥巴生碱类(vobasines) 319
    8.1.11.3 1, 16-环柯南烷类(1, 16-cyclocorynans) 320
    8.1.11.4 氧杂育亨宾碱类(oxayohimbines) 320
    8.1.11.5 育亨宾碱类(yohimbines) 321
    8.1.11.6 沙巴精碱类(sarpagines) 321
    8.1.11.7 阿枯米林碱类(akuammilines) 322
    8.1.11.8 阿马林碱类(ajmalines) 322
    8.1.11.9 阿枯米辛碱类(akuammicines) 323
    8.1.11.10 钩藤碱类(rhynchophyllines) 323
    8.1.11.11 台湾钩藤碱类(formosanines) 324
    8.1.11.12 士的宁碱类(strychnines) 324
    8.1.11.13 白坚木碱类(aspidospermines) 325
    8.1.11.14 白坚木替宁碱类(aspidofractinines) 325
    8.1.11.15 伊波南宁碱类(eburnamenines) 325
    8.1.11.16 长春胺类(vincamines) 326
    8.1.11.17 白雀胺类(quebrachamines) 326
    8.1.11.18 伊波加明碱类(ibogamines) 327
    8.1.11.19 塔卡明碱类(tacamines) 327
    8.1.11.20 土布洛生碱类(tubulosines) 328
    8.1.11.21 喜树碱类(camptothecines) 328
    8.1.11.22 奎宁碱类(cinchonines) 329
    8.1.12 倍半萜生物碱 329
    8.1.13 二萜生物碱 330
    8.1.13.1 高乌宁碱类(lappaconines) 330
    8.1.13.2 乌头碱类(aconitines) 330
    8.1.13.3 阿替生碱类(atisines) 331
    8.1.13.4 光翠雀碱类(denudatines) 332
    8.1.13.5 海替定碱类(hetidines) 332
    8.1.13.6 海替生碱类(hetisines) 333
    8.1.14 虎皮楠生物碱或三萜/降三萜生物碱 333
    8.1.15 甾体生物碱 334
    8.1.15.1 孕甾烷-胺类(pregnan-amines) 334
    8.1.15.2 锥丝胺类(conamines) 334
    8.1.15.3 藜芦碱类(veratramines) 335
    8.1.15.4 茄定碱类(solanidines) 335
    8.1.15.5 螺茄碱类(spirosolanidines) 335
    8.1.15.6 西藜芦碱类(cevanines) 336
    8.2 萜类 337
    8.2.1 单萜 337
    8.2.1.1 无环单萜 337
    8.2.1.2 单环单萜 338
    8.2.1.3 二环单萜 338
    8.2.2 倍半萜 340
    8.2.2.1 无环倍半萜 340
    8.2.2.2 单环倍半萜 341
    8.2.2.3 二环倍半萜 343
    8.2.2.4 三环倍半萜 351
    8.2.3 二萜 358
    8.2.3.1 无环和单环二萜 358
    8.2.3.2 双环二萜 359
    8.2.3.3 三环二萜 361
    8.2.3.4 四环二萜 365
    8.2.3.5 银杏内酯类(ginkgolide) 370
    8.2.4 二倍半萜 370
    8.2.5 三萜 371
    8.2.5.1 无环三萜 371
    8.2.5.2 单环、二环和三环三萜 371
    8.2.5.3 甾烷类(gonanes)四环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es) 372
    8.2.5.4 五环三萜 376
    8.2.6 四萜(胡萝卜素类) 380
    8.3 甾体 381
    8.3.1 雌甾烷类 381
    8.3.2 雄甾烷类 382
    8.3.3 孕甾烷类 382
    8.3.4 胆酸烷类 383
    8.3.5 其他C-17位不同碳链甾体类型 383
    8.3.5.1 胆甾烷类和粪甾烷类 383
    8.3.5.2 麦角甾烷类 384
    8.3.5.3 豆甾烷类 386
    8.3.5.4 珊瑚甾烷类 386
    8.3.6 C-17位连杂环边链的甾体类型 387
    8.3.6.1 螺甾烷类 387
    8.3.6.2 呋甾烷类 387
    8.3.6.3 心甾内酯类 388
    8.3.6.4 蟾甾内酯类 388
    8.4 糖 389
    8.4.1 糖命名的基本规则 389
    8.4.2 链状单糖的命名 390
    8.4.2.1 单糖的命名 390
    8.4.2.2 高碳糖的命名 393
    8.4.3 环状单糖的命名 395
    8.4.3.1 环状结构的Fischer 投影式表示法 395
    8.4.3.2 环状结构的Haworth 表示法 396
    8.4.3.3 环状结构的Mills 表示法 396
    8.4.4 单糖衍生物的命名 397
    8.4.4.1 脱氧糖的命名 397
    8.4.4.2 氨基糖的命名 397
    8.4.4.3 硫代糖的命名 398
    8.4.4.4 其他取代单糖的命名 398
    8.4.4.5 不饱和糖的命名 399
    8.4.4.6 糖醇命名 400
    8.4.4.7 糖酸或糖醛酸命名 400
    8.4.4.8 O-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01
    8.4.4.9 糖苷的命名 404
    8.4.4.10 卤代糖 405
    8.4.5 寡糖及多糖 406
    8.4.5.1 寡糖及多糖书写方式 406
    8.4.5.2 寡糖的命名 407
    8.4.5.3 多糖的命名 410
    8.5 氨基酸和肽 411
    8.5.1 基于俗名的命名法 412
    8.5.1.1 α-氨基羧酸的构型 413
    8.5.1.2 α-氨基酸的官能团修饰衍生物的命名 413
    8.5.1.3 其他保留使用的氨基酸俗名 414
    8.5.2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取代操作法命名 416
    8.5.2.1 碳原子上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16
    8.5.2.2 氨基酸作为取代基时的命名 417
    8.5.2.3 氨基酸的酰胺、酰苯胺、酰肼以及类似衍生物的命名 419
    8.5.2.4 氨基酸的醇、醛、酮衍生物命名 420
    8.5.3 肽的命名 420
    8.5.3.1 肽的名称 420
    8.5.3.2 肽的符号表示 421
    8.5.3.3 肽链中构型的表示 421
    8.5.3.4 环肽 421
    8.5.3.5 前缀“endo”和“des” 422
    8.6 核苷和核苷酸 422
    8.6.1 核苷 422
    8.6.1.1 保留使用的核苷俗名 423
    8.6.1.2 核苷上的取代 424
    8.6.2 核苷酸 427
    8.6.2.1 保留使用的核苷磷酸酯的俗名 427
    8.6.2.2 核苷二磷酸酯与三磷酸酯 428
    8.6.2.3 核苷酸的衍生物 429
    8.7 类脂 431
    8.7.1 定义 431
    8.7.2 甘油酯 432
    8.7.3 磷脂 432
    8.7.3.1 磷脂酸 433
    8.7.3.2 甘油磷脂 434
    8.7.4 糖脂 436
    8.7.4.1 定义 436
    8.7.4.2 甘油糖脂 436
    8.7.4.3 鞘糖脂 437
    第9章 同位素丰度改变化合物 440
    9.1 符号和定义 440
    9.1.1 核素符号 440
    9.1.2 原子符号 440
    9.1.3 天然同位素丰度化合物 441
    9.1.4 同位素丰度改变化合物 441
    9.2 同位素取代的化合物 441
    9.2.1 分子式 441
    9.2.2 命名 441
    9.3 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 442
    9.3.1 特定标记化合物 442
    9.3.2 选择性标记化合物 443
    9.3.3 非选择性标记化合物 444
    9.3.4 贫同位素化合物 445
    参考文献 447
    附录 并环法命名用基本碳环和杂环 450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