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自然地理 >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研究与实践
  • 书号:9787030653642
    作者:杨洁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495
    字数:750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298.00元
    售价: ¥235.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定位观测和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梳理了多年来在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降雨、土壤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介绍了主要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和监测技术,针对坡耕地、果园、马尾松林、崩岗、稀土矿迹地、鄱阳湖滨湖沙地、堤防边坡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技术,并对各类水土保持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典型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进行了评估。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鄱阳湖流域概况 1
    1.1 自然地理概况 1
    1.1.1 地形地貌 1
    1.1.2 地质构造 2
    1.1.3 气候 2
    1.1.4 土壤 3
    1.1.5 植被 3
    1.1.6 河流水系 4
    1.2 社会经济概况 5
    1.3 水土流失与治理概况 6
    1.3.1 水土流失演变历史 7
    1.3.2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8
    1.3.3 治理历程及治理成效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降雨与水土流失 13
    2.1 降雨特征 13
    2.1.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3
    2.1.2 降雨量年内年际分布特征 16
    2.1.3 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 17
    2.1.4 旱涝异情及旱涝急转特征 20
    2.2 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3
    2.2.1 数据来源与方法 23
    2.2.2 雨强与水土流失 23
    2.3 旱涝急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8
    2.3.1 材料与方法 28
    2.3.2 坡面土壤特征 29
    2.3.3 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33
    参考文献 47
    第3章 土壤与水土流失 48
    3.1 土壤抗蚀性 48
    3.1.1 材料与方法 48
    3.1.2 母质与土壤抗蚀性特征 49
    3.1.3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抗蚀性 53
    3.2 土壤入渗 58
    3.2.1 材料与方法 59
    3.2.2 不同初始含水率入渗过程 61
    3.2.3 容重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63
    3.2.4 母质对土壤入渗的影响 68
    3.2.5 层状结构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71
    3.2.6 异构土体入渗过程 75
    3.2.7 原状土水分入渗特征 78
    3.2.8 野外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特征 81
    3.3 土壤侵蚀 82
    3.3.1 材料与方法 82
    3.3.2 土壤溅蚀 84
    3.3.3 坡面水蚀 89
    参考文献 94
    第4章 水土流失监测 97
    4.1 监测技术发展概况 97
    4.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00
    4.2.1 监测方法 100
    4.2.2 监测技术 106
    4.3 监测技术应用 108
    4.3.1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108
    4.3.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125
    4.3.3 无人机遥测技术 130
    4.3.4 土壤侵蚀动态模拟 143
    4.3.5 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 150
    参考文献 153
    第5章 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 156
    5.1 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概况 156
    5.1.1 工程技术 156
    5.1.2 生物技术 158
    5.1.3 耕作技术 158
    5.2 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效应 160
    5.2.1 研究方法 160
    5.2.2 调水效应 164
    5.2.3 保土效应 166
    5.2.4 提高土壤肥力 168
    5.2.5 维持生物多样性 174
    5.2.6 固碳 175
    5.3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176
    5.3.1 坡耕地坡面生态梯化模式 177
    5.3.2 生态路沟水系重塑模式 183
    5.3.3 水土保持植生工程模式 186
    参考文献 191
    第6章 果园水土保持技术 192
    6.1 果园水土保持技术概况 192
    6.1.1 果园带状生草技术 192
    6.1.2 果园套种技术 192
    6.1.3 果园梯田技术 193
    6.2 果园水土保持技术效应 193
    6.2.1 研究方法 193
    6.2.2 调水效应 194
    6.2.3 保土效应 195
    6.2.4 提高土壤肥力 196
    6.2.5 维持生物多样性 199
    6.2.6 固碳 200
    6.3 果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200
    6.3.1 果园坡面生态梯化模式 201
    6.3.2 果园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201
    6.3.3 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 204
    6.4 流域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调控技术体系 208
    6.4.1 理念与原理 208
    6.4.2 技术体系构建 208
    参考文献 212
    第7章 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213
    7.1 林下水土流失概况 213
    7.1.1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 213
    7.1.2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成因 214
    7.1.3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215
    7.2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规律 216
    7.2.1 材料与方法 216
    7.2.2 花岗岩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规律 221
    7.2.3 第四纪红土侵蚀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规律 225
    7.3 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及效应 229
    7.3.1 林下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 229
    7.3.2 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232
    7.3.3 花岗岩侵蚀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效应 233
    7.3.4 第四纪红土侵蚀区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效应 235
    参考文献 237
    第8章 崩岗侵蚀防控技术与模式 239
    8.1 概况 239
    8.1.1 崩岗侵蚀分布特征 239
    8.1.2 崩岗侵蚀危害 239
    8.1.3 崩岗侵蚀防控技术与模式的演化 240
    8.2 崩岗侵蚀影响因素 243
    8.2.1 材料与方法 243
    8.2.2 气候 245
    8.2.3 土壤 246
    8.2.4 地形地貌 259
    8.3 崩岗侵蚀防控关键技术 262
    8.3.1 工程措施 262
    8.3.2 植物措施 266
    8.3.3 化学措施 272
    8.4 崩岗侵蚀综合防控模式 276
    8.4.1 生态恢复型 276
    8.4.2 经济开发型 278
    参考文献 280
    第9章 稀土矿迹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 281
    9.1 概况 281
    9.1.1 矿迹地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素 281
    9.1.2 矿迹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概况 285
    9.2 稀土矿迹地坡面土壤侵蚀规律 287
    9.2.1 材料与方法 287
    9.2.2 水动力学特征 291
    9.2.3 产流特征 292
    9.2.4 产沙特征 295
    9.2.5 坡面侵蚀产沙动力机制 298
    9.3 覆盖对稀土矿迹地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299
    9.3.1 材料与方法 299
    9.3.2 产流特征 300
    9.3.3 产沙特征 302
    9.4 矿迹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效益评价 305
    9.4.1 工程措施 305
    9.4.2 林草措施 306
    参考文献 314
    第10章 鄱阳湖滨湖沙地治理技术 317
    10.1 沙地风力侵蚀规律 318
    10.1.1 沙粒运动形式及监测设备 318
    10.1.2 风力侵蚀规律 320
    10.2 沙地植物群落特征 322
    10.2.1 研究方法 322
    10.2.2 植物科属组成及地理成分 323
    10.2.3 沙地植物多样性特征 328
    10.3 沙地治理技术 332
    10.3.1 材料与方法 332
    10.3.2 植物配置措施试验 334
    10.3.3 沙障工程试验 338
    10.3.4 沙地综合治理技术及效益 343
    参考文献 347
    第11章 堤防边坡植草防护技术 349
    11.1 堤防植被及土壤种子库 349
    11.1.1 材料与方法 349
    11.1.2 堤防植物多样性特征 351
    11.1.3 堤防土壤种子库特征 354
    11.1.4 堤防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 355
    11.2 堤防护坡草种遴选 355
    11.2.1 材料与方法 356
    11.2.2 植株高度 357
    11.2.3 覆盖度 357
    11.2.4 优势草本 358
    11.3 假俭草茎段繁殖技术 359
    11.3.1 材料与方法 360
    11.3.2 茎段生根 364
    11.3.3 地表覆盖 367
    11.3.4 水肥管理 369
    11.3.5 茎段撒播 371
    11.4 植草护坡关键技术 373
    11.4.1 边坡整治 373
    11.4.2 高效建植 374
    11.4.3 控高除杂 375
    11.4.4 后期养护 378
    11.5 植草护坡效益评价 378
    11.5.1 材料与方法 378
    11.5.2 水土保持效益 382
    11.5.3 边坡稳定性 387
    参考文献 389
    第12章 典型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 391
    12.1 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沙效应 391
    12.1.1 研究方法 391
    12.1.2 径流泥沙调控和面源污染防治效应 393
    12.1.3 “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泥沙—水体氮磷”关系模型 398
    12.2 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407
    12.2.1 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各因子值获取 407
    12.2.2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主控因子 427
    12.3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估 433
    12.3.1 生态效益 433
    12.3.2 经济效益 436
    12.3.3 社会效益 441
    参考文献 445
    第13章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 447
    13.1 示范总体情况 447
    13.2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 448
    13.2.1 德安示范区 448
    13.2.2 余江示范区 449
    13.2.3 进贤示范区 450
    13.2.4 高安示范区 452
    13.3 果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 453
    13.3.1 德安示范区 453
    13.3.2 泰和示范区 456
    13.3.3 赣县示范区 457
    13.3.4 南康示范区 458
    13.3.5 宁都示范区 460
    13.4 林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 461
    13.4.1 于都示范区 461
    13.4.2 泰和示范区 462
    13.5 崩岗侵蚀综合治理示范 462
    13.5.1 赣县示范区 462
    13.5.2 修水示范区 468
    13.5.3 于都示范区 473
    13.6 稀土矿迹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 474
    13.6.1 寻乌县双茶亭矿迹地 475
    13.6.2 赣县阳埠稀土矿迹地 476
    13.6.3 宁都县稀土矿迹地 478
    13.7 沙地综合治理示范 478
    13.7.1 都昌示范区 478
    13.7.2 星子示范区 481
    13.8 堤防植草护坡示范 482
    13.8.1 新建廿四联圩 482
    13.8.2 樟树肖江堤 483
    13.8.3 余干信瑞联圩 483
    13.8.4 彭泽棉船洲 485
    13.8.5 永修九合联圩 485
    13.8.6 万年中洲圩 486
    附表 488
    附表1 科名拉丁名 488
    附表2 属名拉丁名 489
    附表3 种名拉丁名 489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