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质学 > 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
  • 书号:9787030669681
    作者:王东星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203
    字数:341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8.00元
    售价: ¥77.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系统介绍新型化学固化技术用于疏浚淤泥处理领域的基础知识、物理力学特性、长期稳定性、加固效能和微观结构表征。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疏浚淤泥絮凝调理与真空预压脱水效果、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工业废渣改性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CO2-活性MgO-粉煤灰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CO2碳化活性MgO-矿渣加固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本书尝试将水泥/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碱激发、镁基水泥、CO2碳化等热点方法发展为疏浚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为突破传统土体加固与改性方法提供新途径。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疏浚淤泥处理概述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生石灰与硅酸盐水泥 2
    1.2.2 碱激发水泥 3
    1.2.3 氯氧镁水泥 4
    1.2.4 磷酸镁水泥 6
    1.2.5 CO2-活性MgO 7
    1.3 研究现状的不足 8
    1.4 本书主要内容 9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7
    2.1 试验材料 17
    2.1.1 东西湖淤泥 17
    2.1.2 东湖淤泥 17
    2.1.3 镁水泥组分 18
    2.1.4 工业废渣 19
    2.2 试验方法 20
    2.2.1 试样制备与养护 20
    2.2.2 抗压强度试验 20
    2.2.3 微观测试试验 21
    2.2.4 耐久性试验 22
    2.2.5 pH试验 23
    2.3 本章小结 24
    参考文献 24
    3.1 疏浚淤泥絮凝沉降与泥水分离过程 25
    3.1.1 沉降柱试验 25
    3.1.2 泥水分界面 25
    3.1.3 沉降速率 29
    3.1.4 淤泥沉降比 31
    3.1.5 淤泥浓缩倍数及底泥含水率 32
    3.1.6 絮凝调理原理 34
    3.2 疏浚淤泥化学絮凝-真空预压深度脱水过程 34
    3.2.1 絮凝-真空预压试验 34
    3.2.2 泥水分离变化过程 35
    3.2.3 沉降速率变化规律 38
    3.2.4 底泥含水率空间分布 40
    3.3 本章小结 42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疏浚淤泥絮凝调理与真空预压脱水效果 25
    第4章 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45
    4.1 力学特性 45
    4.1.1 应力-应变特性 45
    4.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48
    4.1.3 变形模量 50
    4.1.4 与硅酸盐水泥和石灰固化效果对比 51
    4.2 微观机理 52
    4.2.1 XRD 52
    4.2.2 SEM 53
    4.2.3 TG/DTG 55
    4.2.4 MIP 57
    4.3 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反应模型 59
    4.4 本章小结 60
    参考文献 61
    第5章 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62
    5.1 力学特性 62
    5.1.1 应力-应变关系 62
    5.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63
    5.1.3 变形模量 67
    5.1.4 与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效果对比 68
    5.2 微观机理 69
    5.2.1 XRD 69
    5.2.2 SEM 70
    5.2.3 TG/DTG 72
    5.2.4 MIP 74
    5.2.5 活性MgO-粉煤灰固化反应模型 76
    5.3 耐久特性 77
    5.3.1 持续浸水 77
    5.3.2 干湿循环 79
    5.3.3 冻融循环 81
    5.3.4 耐久性演变机制 83
    5.4 本章小结 84
    参考文献 85
    第6章 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86
    6.1 力学特性 86
    6.1.1 MOC掺量 86
    6.1.2 养护龄期 87
    6.1.3 MgO和MgCl2的物质的量的比 88
    6.1.4 与PC加固淤泥效果对比 90
    6.2 微观机理 92
    6.2.1 XRD 92
    6.2.2 SEM 94
    6.2.3 MIP 97
    6.2.4 pH试验 101
    6.3 MOC固化淤泥微观反应模型 102
    6.4 本章小结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7章 工业废渣改性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06
    7.1 力学特性 106
    7.1.1 应力-应变关系 106
    7.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107
    7.1.3 与PC加固淤泥效果的比较 109
    7.2 微观机理 110
    7.2.1 XRD 110
    7.2.2 SEM 112
    7.2.3 MIP 115
    7.2.4 pH试验 120
    7.3 耐久特性 121
    7.3.1 持续浸水 121
    7.3.2 干湿循环 125
    7.3.3 冻融循环 129
    7.4 本章小结 133
    参考文献 134
    第8章 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35
    8.1 试样表观特征 135
    8.2 力学特性 135
    8.2.1 养护龄期 135
    8.2.2 MgO和KH2PO4的物质的量的比 136
    8.2.3 硼砂掺量 138
    8.3 微观机理 139
    8.3.1 XRD 139
    8.3.2 SEM 140
    8.3.3 MIP 141
    8.4 本章小结 143
    参考文献 143
    第9章 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45
    9.1 力学特性 145
    9.1.1 改性剂掺量 145
    9.1.2 MgO和KH2PO4的物质的量的比 147
    9.2 微观机理 148
    9.2.1 XRD 148
    9.2.2 SEM 150
    9.2.3 MIP 152
    9.3 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机理 154
    9.4 本章小结 155
    参考文献 155
    第10章 CO2-活性MgO-粉煤灰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57
    10.1 力学特性 157
    10.1.1 应力-应变关系 157
    10.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158
    10.2 微观机理 162
    10.2.1 SEM 162
    10.2.2 MIP 163
    10.3 耐久特性 164
    10.3.1 持续浸水 164
    10.3.2 干湿循环 165
    10.3.3 冻融循环 166
    10.4 耐久性演变机制 167
    10.4.1 XRD 167
    10.4.2 SEM 169
    10.4.3 MIP 170
    10.5 碳化固化淤泥微观机制演变模型 171
    10.6 本章小结 172
    参考文献 173
    第11章 CO2碳化活性MgO-矿渣加固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74
    11.1 力学特性 174
    11.1.1 CO2碳化封存效果 174
    11.1.2 加压模式 175
    11.1.3 矿渣掺量 176
    11.1.4 初始含水率 177
    11.1.5 活性MgO和矿渣的质量比 178
    11.1.6 碳化时间 179
    11.2 微观机理 180
    11.2.1 SEM 180
    11.2.2 XRD 184
    11.2.3 TG/DTG 185
    11.3 耐久特性 188
    11.3.1 持续浸水 188
    11.3.2 干湿循环 190
    11.3.3 冻融循环 192
    11.4 耐久性演变机制 193
    11.4.1 XRD 193
    11.4.2 SEM 195
    11.5 碳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排放量分析 199
    11.6 本章小结 201
    参考文献 20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