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研究员从事科技活动近60年的真实写照。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他关于水下机器人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报告、全国政协提案、媒体报道(选编);第二部分收录他和他的学生、同事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选编);第三部分收录他的同事、学生撰写的文章(选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他献身、求实、协作、创新的科学精神;第四部分是封院士自述;附录为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目录。
本书基本反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和科技水平。本书的出版对我国今后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序言
出版说明
第一部分 工作报告、全国政协提案、媒体报道(选编)
一、工作报告(选编) 3
海洋机器人科技回顾及展望 3
二、全国政协提案(选编) 6
关于加大力度鼓励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下海”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7
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支撑的建议 9
关于加强在职科研人员知识更新工作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10
关于对学术浮躁现象进行综合治理的提案 12
关于让中小学生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提案 13
关于建议大中小学开设心理课的提案 15
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提案 17
关于建议用立法形式强制中小学生参加劳动的提案 19
关于建议中、高考增加体育考试的提案 21
关于加快扶持辽宁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提案 24
关于请求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提案 27
三、媒体报道(选编) 29
封锡盛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29
“海人”团队文化的五项“基因” 31
封锡盛院士:未来机器人也许就是“人” 34
机器人像“人”待何时? 35
封锡盛: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是我国关注的焦点 38
水下机器人专家——封锡盛 39
封锡盛:办公室里的海洋 47
封锡盛院士:建议对科研进程实行分级管理 51
New Robotic Vessel Extends Deep-Ocean Exploration 52
第二部分 学术论文(选编)
下一代海洋机器人——写在人类创造下潜深度世界纪录10916米50周年之际 57
机器人不是人,是机器,但须当人看 67
机器人,时代进步的重要推手 73
深海明珠——海洋机器人历史沿革认识与思考 75
自治水下机器人研究开发的现状和趋势 84
从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到自治水下机器人 91
多UUV协作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99
海洋机器人30 年 110
一种新型自治水下机器人 118
一种先进的轻型水下机器人——金鱼Ⅲ号 124
“探索者”号自治式无缆水下机器人控制软件体系结构 132
“CR-01”6000m 自治水下机器人在太平洋锰结核调查中的应用 139
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发展及其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144
介绍三种感应同步器角度编码方法 158
基于超短基线/多普勒的水下机器人位置估计 169
一种海底地形和海流虚拟生成方法 177
基于局域网的多水下机器人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185
基于数字海图的自主水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191
深水机器人低成本导航系统的位置估计方法研究 199
三维动态混合网格在AUV发射过程中的应用 206
基于多辨识模型优化切换的USV系统航向动态反馈控制 214
AUV 纯方位目标跟踪轨迹优化方法 226
基于卡尔曼滤波预测的无偏量测转换方法 239
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AUV 自适应采样方法 250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Robot in China 269
Underwate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HR-01 283
Local Autoencoding for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a Hidden Potts-Markov Random Field 289
Hydrodynamic Modeling with Grey-Box Method of a Foil-Like Underwater Vehicle 314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Area Search of Multiple Underwater Robots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of Initial Target Information 328
A Research on the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Homing with Unknown Varying Measurement Error 354
Scan Registration for Underwater Mechanical Scanning Imaging Sonar Using Symmetrical 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378
Learning Joint Space-Time-Frequency Features for EEG Decoding on Small Labeled Data 399
第三部分 同事、学生眼中的“封老”(选编)
于海斌:敬贺封锡盛院士八十寿辰 427
李硕:在封老师悉心教诲下成长 429
张艾群:“封老” 431
林扬:我的从业老师 432
李智刚:谦逊随和,良师益友——记封锡盛院士二三事 433
李一平:一点回忆 436
刘子俊:“封老”与我们拍“全家福” 438
路遥:给封院士做学生——回忆研究生时的幸福时光 443
邢志伟:贺恩师封锡盛院士八十寿辰 445
刘开周:科学家精神的楷模,终身学习的榜样 446
徐红丽:谨记老师的教诲,做好水下机器人研究 449
吴利红:闪耀的灯塔 450
许真珍:我的导师 452
冀大雄:跟封锡盛导师做科研——作于封锡盛院士八十大寿之际 453
林昌龙:我的“神仙”导师 455
康小东:少年未老,阳光正好——献给我的博士生导师封锡盛院士八十大寿 458
周焕银:读博期间二三事——致我敬爱的博士生导师封锡盛院士 459
李为:一个和蔼可亲的引路人 461
阎述学:诠释科学家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462
宋三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463
刘鑫宇:封老师的“谜之年龄” 466
第四部分 科教求索路,创新谱新篇
一路走来——封锡盛自述 471
附录1 封锡盛培养的研究生统计表 481
附录2 封锡盛与合作者编译出版的论著及获奖成果目录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