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

相同作者的商品

相同语种的商品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
  • 书号:9787030798848
    作者:李巍等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370
    字数:479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1-01
  • 所属分类:环境监测与评价
  • 定价: ¥216.00元
    售价: ¥170.64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实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特殊挑战和重要任务。本书在分析资源型地区形成历史、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基础上,识别了发展与保护的突出矛盾和制约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研究和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加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视角,提出了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转型发展理论要点,明确了统筹开发与保护、着力提升增长质量的绿色转型发展总体要求,构建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矿区治理修复与生态减排评估、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业系统绿色转型路径规划等特殊任务或需求的规划技术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鄂尔多斯市、平朔矿区、汾河城市群、临汾市等的典型应用,为开展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规划方法和实践经验。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发展现状与绿色转型意义 1
    1.1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发展概况和特点 2
    1.1.1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的形成 2
    1.1.2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发展概况 4
    1.2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1.3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意义 21
    第2章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理论基础 23
    2.1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多视角理论研究综述 23
    2.1.1 基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视角 23
    2.1.2 基于优化生产力布局视角 26
    2.1.3 基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视角 27
    2.1.4 基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视角 30
    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理论启示 34
    2.3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理论要点 39
    第3章 黄河流域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发展规划技术方法 46
    3.1 面向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46
    3.1.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46
    3.1.2 环境质量底线判定 47
    3.1.3 资源利用上线框定 49
    3.1.4 环境管控单元划分 51
    3.1.5 分区管控方案制订 52
    3.2 基于治理修复的矿区生态减排评估 53
    3.2.1 生态减排基本概念内涵 53
    3.2.2 生态减排现状能力评价 55
    3.2.3 生态减排实施潜力预测 62
    3.2.4 生态减排经济价值评估 62
    3.3 统筹水质和水量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 64
    3.3.1 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交互作用关系解析 64
    3.3.2 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模型 65
    3.3.3 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筹优化模型 70
    3.3.4 基于“四水四定”产业优化模型 76
    3.4 集成诊断和优化的工业系统绿色转型路径规划 90
    3.4.1 工业系统环境经济综合诊断方法 91
    3.4.2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路径优化技术 100
    第4章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106
    4.1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辨识 106
    4.2 资源生态环境现状及承载状态评估 110
    4.2.1 资源利用现状及承载状态评估 110
    4.2.2 生态功能现状及承载状态评估 113
    4.2.3 环境质量现状及承载状态评估 116
    4.3 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120
    4.4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分区与管控方案 127
    4.4.1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管控 127
    4.4.2 基于环境质量底线的总量管控 133
    4.4.3 基于资源利用上线的开发强度控制 145
    4.5 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152
    4.5.1 绿色转型发展总体方略 152
    4.5.2 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161
    第5章 平朔矿区治理修复与生态减排能力建设规划 170
    5.1 矿区发展概况与生态环境问题 170
    5.1.1 矿区发展概况 170
    5.1.2 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77
    5.2 基于生态功能的矿区污染减排能力和潜力评估 190
    5.2.1 矿区生态减排功能性资产盘查 190
    5.2.2 矿区生态减排现状能力评价 194
    5.2.3 矿区生态减排实施潜力预测 203
    5.2.4 矿区生态减排综合评估 207
    5.3 矿区治理修复重点任务与生态减排能力建设 212
    5.3.1 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任务 212
    5.3.2 生态修复实施保障措施 215
    5.3.3 生态修复改进对策与长效机制 218
    5.3.4 生态减排能力建设与持续推进措施 222
    第6章 汾河城市群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控策略 225
    6.1 研究区域水系统分析 225
    6.1.1 汾河城市群发展概况 225
    6.1.2 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 238
    6.1.3 流域水环境系统分析 244
    6.2 汾河城市群“三生”用水统筹优化配置 251
    6.2.1 模型参数与数据 251
    6.2.2 收益和下方风险分析 253
    6.2.3 流域水资源配置 257
    6.2.4 政策干预情景分析 264
    6.3 基于“四水四定”原则的汾河城市群产业优化 267
    6.3.1 模型参数与数据 267
    6.3.2 流域社会经济规模优化 270
    6.3.3 流域水资源配置 301
    6.4 水质和水量管控策略 312
    6.4.1 综合管控策略 312
    6.4.2 分区管控策略 314
    第7章 临汾市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路径优化 317
    7.1 城市工业发展态势与特征 317
    7.2 工业系统分析与诊断 319
    7.2.1 产业经济分析 319
    7.2.2 环境经济分析 325
    7.2.3 工业系统综合诊断 336
    7.3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路径设计与优化 338
    7.3.1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路径设计思路 338
    7.3.2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40
    7.3.3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路径模拟与优化 349
    7.4 工业系统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策略 354
    附录 357
    参考文献 36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