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遵循“三基”“五性”的原则,在保持前两版教材特点的前提下,强调经典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并纳入了药理学相关新理论、新药物;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形式呈现每章的“学习目标”。本教材还辅有配套的课程PPT,并在“学习目标”、药物发展简史、课程PPT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绪论 001
第一节 药理学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001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002
第三节 药理学研究方法和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002
第一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004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004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005
第三节 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008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013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3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014
第三节 药代动力学模型 017
第四节 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 018
第三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21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021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022
第三节 用药方面的因素 023
第四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027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027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028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034
第五章 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036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剂 036
第二节 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039
第三节 M受体拮抗剂 045
第四节 N受体拮抗剂 049
第六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054
第一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055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063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及其受体 070
第一节 中枢神经递质的概念 070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与受体 071
第八章 麻醉药 077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078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081
第三节 复合麻醉 086
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 089
第一节 苯二氮?类 090
第二节 巴比妥类 093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094
第十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097
第一节 抗癫痫药 097
第二节 抗惊厥药 103
第十一章 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 105
第一节 抗抑郁药 105
第二节 心境稳定剂 111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 112
第十二章 镇痛药 118
第一节 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 119
第二节 阿片受体激动剂 121
第三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125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 126
第五节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127
第六节 镇痛药应用的基本原则 127
第十三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130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131
第二节 抗痛风药 137
第十四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140
第一节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141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144
附:其他具有中枢作用的药物 147
第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51
第一节 利尿药 151
第二节 脱水药 158
第十六章 抗高血压药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62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68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应用原则 171
第十七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7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异常 174
第二节 调血脂药 175
第三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80
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 183
第一节 概述 183
第二节 常用抗心绞痛药 184
第三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 189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191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92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 196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和常用药物 197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用药原则和药物选择 204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204
第二十章 抗心力衰竭药 206
第一节 概述 207
第二节 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 209
第三节 其他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214
第二十一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218
第一节 组胺和作用于组胺受体的药物 219
第二节 5-羟色胺和影响5-羟色胺的药物 221
第三节 膜磷脂代谢产物类药物及其拮抗剂 224
第四节 血管活性肽类药物 228
第五节 影响腺苷及其受体的药物 231
第六节 一氧化氮 231
第二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34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36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物 241
第三节 促肾上腺皮质素和皮质激素抑制剂 242
第二十三章 胰岛素和其他降血糖药 245
第一节 胰岛素 246
第二节 其他降血糖药 249
第二十四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257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58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61
第二十五章 性激素和生殖系统药物 266
第一节 概述 266
第二节 雌激素类药和抗雌激素类药 267
第三节 孕激素类药 269
第四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270
第五节 避孕药 271
第六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松弛药 274
第七节 抗前列腺增生药 277
第八节 抗勃起功能障碍药 279
第二十六章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283
第一节 概述 283
第二节 基础补充剂 284
第三节 骨吸收抑制剂 286
第四节 骨形成促进药 290
第五节 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291
第二十七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93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 29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98
第二十八章 呼吸系统药物 302
第一节 平喘药 303
第二节 镇咳药 307
第三节 祛痰药 308
第二十九章 消化系统药物 311
第一节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312
第二节 消化道功能调节药 318
第三节 治疗胆道和肝脏疾病的药物 321
第四节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 323
第三十章 血液系统和造血系统药物 325
第一节 抗凝血药 325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330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332
第四节 促凝血药 333
第五节 抗贫血药 334
第六节 造血生长因子 337
第七节 血容量扩充药 340
第三十一章 抗菌药概论 342
第一节 常用术语 342
第二节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343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344
第四节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345
第三十二章 β内酰胺类和其他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348
第一节 概述 349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50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54
第四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复方制剂 356
第五节 其他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357
第三十三章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362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62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365
第三十四章 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368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68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372
第三十五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 375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75
第二节 氯霉素 378
第三十六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381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381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385
第三节 其他人工合成抗菌药 387
第三十七章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药 390
第一节 抗结核药 391
第二节 抗麻风药 396
第三十八章 抗真菌药 399
第一节 抗真菌抗生素 400
第二节 人工合成抗真菌药 401
第三十九章 抗病毒药 406
第一节 概述 406
第二节 常用抗病毒药 407
第四十章 抗寄生虫药 417
第一节 抗疟药 417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和抗滴虫药 421
第三节 抗血吸虫药和抗丝虫药 423
第四节 抗蠕虫药 425
第四十一章 抗恶性肿瘤药 428
第一节 概述 428
第二节 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432
第三节 非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 442
第四十二章 金属和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451
第一节 金属中毒解毒药 452
第二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454
索引 456
主要参考文献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