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适应我国应用型技术大学建设,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共11 章,包括绪论、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法和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各章末尾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
1.1.1 分析化学的定义 1
1.1.2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1.2.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2
1.2.2 元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2
1.2.3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1.2.4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3
1.3 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3
1.4 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5
第2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6
2.1 误差的种类和来源 6
2.1.1 系统误差 6
2.1.2 随机误差 7
2.1.3 过失 8
2.2 准确度和精密度 8
2.2.1 准确度与误差 8
2.2.2 精密度与偏差 8
2.2.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0
2.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1
2.3.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11
2.3.2 减小测量误差 11
2.3.3 减小随机误差 11
2.3.4 检验并消除系统误差 12
2.4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2
2.4.1 有限数据的分布及置信区间 12
2.4.2 显著性检验 14
2.4.3 可疑值的取舍 16
2.5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7
2.5.1 有效数字 17
2.5.2 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18
2.5.3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9
思考题 20
习题 20
第3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22
3.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2
3.1.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2
3.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2
3.2 滴定方式 23
3.2.1 直接浦定法 23
3.2.2 返滴定法 23
3.2.3 置换滴定法 23
3.2.4 间接滴定法 23
3.3 基准物质和标准榕液 24
3.3,1 基准物质 24
3.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4
3.3.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5
3.4 滴定分析的t七算 26
3.4.1 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和基本公式 26
3.4.2 滴定分析计算示例 26
思考题 28
习题 28
第4章酸碱滴定法 30
4.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 30
4.1.1 酸碱质子理论 30
4.1.2 酸碱反应 30
4.1.3 共辄酸碱对的Ka和Kb之间的关系 31
4.2 酸度对酸碱存在型体的影响 31
4.3 质子条件及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33
4.3.1 质子条件 33
4.3.2 弱酸(碱)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34
4.4 酸碱指示剂 38
4.4.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38
4.4.2 酿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固 39
4.4.3 混合指示剂 .40
4.5 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41
4.5.1 强酸(碱)的滴定 41
4.5.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44
4.5.3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 46
4.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8
4.6.1 酸碱标准榕液的配制 48
4.6.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49
思考题 51
习题 52
第5章配位滴定法 53
5.1乙二胺四乙酸及其配合物 54
5.2配位平衡 55
5.2.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55
5.2.2累积稳定常数 56
5.3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56
5.3.1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56
5.3.2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 58
5.3.3条件稳定常数 58
5.4金属指示剂 59
5.4.1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9
5.4.2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氧化变质现象 60
5.4.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60
5.5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62
5.5.1配位滴定曲线 62
5.5.2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 64
5.5.3准确滴定的条件 65
5.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66
5.6.1控制溶液酸度 66
5.6.2利用掩蔽剂提高选择性 67
5.6.3解蔽作用 68
5.7配位滴定的应用 69
5.7.1配位滴定方式 69
5.7.2 EDTA栎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0
5.7.3水的硬度的测定 71
思考题 71
习题 71
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3
6.1氧化还原平衡 73
6.1.1条件电位 73
6.1.2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76
6.1.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77
6.1.4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78
6.2氧化还原滴定 79
6.2.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79
6.2.2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因素 82
6.2.3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计算 83
6.3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85
6.3.1 白身指示剂 85
6.3.2 专属指示剂 85
6.3.3 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 85
6.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87
6.4.1 高锺酸饵法及应用示例 87
6.4.2 重错酸饵法及应用示例 90
6.4.3 棋量法及应用示例 91
6.4.4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96
6.5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样品的预处理 96
思考题 97
习题.97
第7章重量法和沉淀滴定法 99
7.1 重量法概述 99
7.1.1 重量法分类 99
7.1.2 重量法对沉捷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00
7.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01
7.2.1 沉淀的辩解度 101
7.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02
7.3 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 104
7.3.1 沉淀的类型 105
7.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105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07
7.4.1 共沉淀现象 107
7.4.2 后沉淀现象 108
7.5 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109
7.6 沉淀条件的选择 109
7.6.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109
7.6.2 无定形沉淀的祝淀条件 110
7.6.3 均匀沉淀法 110
7.7 沉淀滴定法 110
7.7.1 莫尔法一一倍酸伺作指示荆法 111
7.7.2 福尔哈德法一一铁镀矶作指示剂 113
7.7.3 法扬斯法吸附指示剂法 114
思考题 115
习题 116
第8章眼光光度法.117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17
8.1.1 光的基本性质 117
8.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17
8.2 光的吸收基本定律 120
8.2.1 朗伯-比尔定律 120
8.2.2 影响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121
8.3 吸光光度分析法及仪器 122
8.3.1 各种方法的筒介与对比 122
8.3.2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123
8.3.3 分光光度计简介 124
8.4 显色反应与反应条件的选择 126
8.4.1 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26
8.4.2 显色反应的条件 126
8.4.3 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127
8.5 仪器测量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127
8.5.1 测量误差 127
8.5.2 测量条件的选择 128
8.6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28
8.6.1 示差分光光度法 128
8.6.2 多组分分析 129
8.6.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30
8.6.4 吸光光度法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31
思考题 132
习题 132
第9章电位分析法 134
9.1 电位分析法概述 134
9.2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 135
9.2.1 参比电极 135
9.2.2 指示电极 136
9.3 离子选择性电极 137
9.3.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及分类 138
9.3.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 140
9.3.3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 143
9.4 直接电位法 144
9.4.1 测定原理 144
9.4.2 测定方法 145
9.4.3 直接电位法的应用 146
9.5 电位滴定法 146
9.5.1 基本原理 146
9.5.2 电位浦定法常用仪椿装置 146
9.5.3 滴定终点的确定 147
9.5.4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148
思考题 149
习题 150
第10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51
10.1 概述 151
10.1.1 回收率 151
10.1.2 分离因子 151
10.2 沉淀分离法 152
10.2.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52
10.2.2 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55
10.3 蒸馆分离法 155
10.4 液-液萃取分离法 156
10.4.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156
10.4.2 重要的萃取体系 157
10.4.3 萃取条件的选择 158
10.4.4 萃取技术 159
10.5 离子交换分离法 160
10.5.1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160
10.5.2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162
10.5.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162
10.5.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64
10.6 色谱分离法 164
10.6.1 纸色谱分离法 165
10.6.2 薄层色谱分离法 165
10.6.3 反相分配色谱分离法 166
10.7 几种新的仪器分离和富集方法简介 167
10.7.1 气浮分离法 167
10.7.2 固相徽萃取分离法 167
10.7.3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167
10.7.4 液膜萃取分离法 167
10.7.5 毛细管电泳分离法 168
10.7.6 膜分离法 168
10.7.7 电化学分离法 168
10.7.8 微波萃取分离法 168
思考题 168
习题 169
第11章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70
11.1 原子吸收光谱法 170
11.1.1 概述 170
11.1.2 基本原理 171
11.1.3 原子吸收光谱仪 171
11.1.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73
11.2 原子发射光谱法 174
11.2.1 概述 174
11.2.2 基本原理 175
11.2.3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仪器 175
11.2.4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177
11.3 红外光谱法 177
11.3.1 概述 177
11.3.2 基本原理 178
11.3.3 主要仪器部件 179
11.3.4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180
11.4 色谱分析法 181
11.4.1 概述 181
11.4.2 基本原理 181
11.4.3 气相色谱法 183
11.4.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86
11.5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188
11.5.1 概述 188
11.5.2 基本原理 189
11.5.3 毛细管电泳仪 191
11.5.4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191
11.5.5 毛细管电泳的应用 193
思考题 194
习题 194
参考文献 195
附录 196
附录1 常用浓酸的密度和浓度 196
附录2 常用基准物质的于燥条件和应用 196
附录3 常用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 C ,1=0) 197
附录4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825 C) 199
附录5 氨竣配位剂类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825 C, I=O.l mol.L -1 204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l825 C) 205
附录7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 208
附录8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l825 C I=0) 209
附录9 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11
附录10 相对原子质量 214
附录11 几种常用缓冲榕液的配制 215
附录12 符号与缩写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