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和网络沉迷的不同维度做出理论阐释和实证呈现的专著。笔者运用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和传播学中媒介系统依赖理论的理论资源,探索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五个结构维度及特点,建立和拓展了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模型,描绘出了大学生网络沉迷高危险人群画像。最终为构建基于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网络沉迷防治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样章试读
目录
- 目录
前言 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5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工作和研究 7
一、国外相关工作和研究 7
二、国内相关工作和研究 17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6
第三节 本书主要框架和研究方法 28
一、本书主要框架 28
二、本书主要研究方法 30
三、本书的技术路线图 31
第二章 网络素养与网络沉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维度 32
第一节 网络素养与网络沉迷的理论基础 32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32
二、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38
第二节 网络素养与网络沉迷概念和研究维度 44
一、网络素养概念和研究维度划分 44
二、网络沉迷概念和研究维度划分 51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沉迷调查设计 55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原则 55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56
一、问卷设计过程 56
二、预测试结果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57
第三节 问卷构成及调查实施 65
一、正式施测问卷构成 65
二、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 66
三、样本选择和抽样步骤 67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68
一、个人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 68
二、家庭因素描述性统计结果 72
三、学校因素统计结果 75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结构维度及特点 77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探索性因子分析 77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及特点 81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 81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特点 82
第三节 本章小结 96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模型建构与回归分析 98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模型建构 98
一、大学生网络沉迷因子分析 98
二、生活满意度因子分析 101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对网络沉迷影响的理论假设 102
四、大学生网络素养对网络沉迷影响的理论模型建构 105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回归分析 105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总体指数对网络沉迷总体指数的相关分析 105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各因子对网络沉迷总体指数的影响分析 107
三、大学生网络素养各因子影响网络沉迷症状回归分析 110
四、大学生网络沉迷影响因素分析 120
第三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模型修正及解释 128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的模型修正 128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沉迷模型解释 128
三、大学生网络沉迷多因素影响综合模型拓展 13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2
第六章 大学生网络素养失衡下的网络沉迷表现及原因解析 133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素养失衡下的网络沉迷表现 133
一、高效化媒介与膨胀化社会间的信息沉迷 134
二、消费化媒介与表演化受众间的娱乐沉迷 137
三、物质化社会与自由化受众间的情感沉迷 139
四、网络民主环境和年轻受众间的关系沉迷 140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沉迷原因分析 146
一、网络自律批判素养不足 147
二、网络安全道德素养的缺失 149
三、网络信息技术素养较低 150
四、心理素养发展不成熟 152
第七章 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沉迷预防机制路径分析 156
第一节 社会教育路径 158
一、构建网络素养教育联动机制 158
二、发挥社会公益组织重要作用 161
三、开设在线网络素养教育平台 162
四、完善网络监管和行业自律 163
五、借助媒体传播优势 165
第二节 学校教育路径 167
一、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68
二、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素养师资队伍 170
三、调整网络素养教育内容 172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隐性教育 174
五、倡导参与式传播 177
第三节 家庭亲朋教育路径 178
一、缩短父母与子女间的“数字鸿沟” 178
二、改善父母对子女网络使用行为的教养方式 179
三、调整亲子关系 180
四、增加亲朋同侪社会支持 181
第四节 自我教育路径 182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183
二、注重网络道德的内化 184
三、加强网上行为自我约束能力 186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87
参考文献 188
附录 大学生网络素养对网络沉迷影响的调查问卷 202
后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