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学前沿热点课题,它的提出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以往对生物信息流或细胞通讯的认识,其基本思想已广泛地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生物学许多问题的基本武器。本书对《细胞信号系统》进行了增补,主要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包括胞间信使、跨膜信号转导、胞内信使、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及其调节的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第二篇介绍了植物信号转导研究的进展。
本书供从事生物学、农学、医学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1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意义
2 细胞信号的主要种类
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号
2·2 物理信号
2·3 化学信号
第二章 胞间信号
1 胞间通讯的类型
1·1 直接接触型:识别与粘合
1·2 直接联系型:间隙连接
1·3 间接联系型:分泌化学信号
2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的种类及特性
3 内分泌激素
3·1 信号的分级传递与控制
3·2 信号分子的释放
3·3 信号分子的血液传输
3·4 信号分子的接收与灭活
4 神经递质
4·1 信号分子的释放
4·2 信号分子的接收与灭活
5 神经肽
5·1 神经肽的种类
5·2 神经肽的作用特点
6 局部化学介导因子
7 气体信号分子
第三章 受体及跨膜信号转换
1 受体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1·1 受体的基本概念
1·2 受体的主要特性
2 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
2·1 甾类激素受体作用基本特征
2·2 甾类激素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表面受体的种类与结构
3·1 离子通道型受体
3·2 G蛋白偶联型受体
3·3 具有酶活性的受体
4 细胞表面受体的跨膜信号转换
4·1 产生胞内信使
4·2 酶促信号直接跨膜转换
4·3 内在化作用
5 受体的研究方法
5·1 标记配体法检测受体
5·2 亲和技术提纯受体
5·3 分子克隆技术获取微量受体
第四章 G蛋白与跨膜细胞信号转导
1 异三聚体G蛋白
1·1 异三聚体G蛋白的基本结构
1·2 异三聚体G蛋白的种类
1·3 异三聚体G蛋白与细胞信号跨膜转换模型
1·4 异三聚体G蛋白的信号转导功能
2 小G蛋白家族
2·1 Ras
2·2 微管蛋白β亚基
3·3 G蛋白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第五章 胞内信使——cAMP与cGMP
1 cAMP的发现及第二信使学说的提出
2 胞内信使cAMP的产生与灭活
2·1 cAMP信号的产生
2·2 cAMP信号的灭活
3·3 cAMP信号传递模型
4 cAMP信号调节的生理过程
4·1 糖原代谢
4·2 基因表达
4·3 神经系统的调节
5 胞内信使cGMP
5·1 cGMP信号的产生与灭活
5·2 cGMP信号传递的功能
第六章 胞内信使——IP3与DG
1 双信使途径
1·1 双信使途径的发现
1·2 双信使途径模型
2 质膜肌醇磷脂代谢——信号分子的产生和灭活
2·1 肌醇磷脂的结构和组成
2·2 肌醇磷脂循环及有关酶类
3 IP3/Ca2+和DG/PKC信号传递途径
3·1 IP3/Ca2+信号传递途径
3·2 DG/PKC信号传递途径
4 双信使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 胞内信使——钙离子
1 钙信使的发现
1·1 钙功能研究的历史
1·2 钙离子成为胞内信使的基础
2 细胞的钙转移系统
2·1 细胞钙的分布
2·2 质膜上的钙转移系统
2·3 内质网钙转移系统
2·4 线粒体钙转移系统
3 钙信号的产生、终止及传递途径
3·1 钙信号的产生与终止
3·2 钙信号的时空性——钙振荡与钙波
3·3 钙信号的时空性——持续信号
4 钙结合蛋白
4·1 EF手形家族
4·2 附加蛋白(annexin)家族
5 钙调素
5·1 钙调素的发现
5·2 钙调素的理化特性
5·3 钙调素的活化及作用方式
5·4 钙、钙调素依赖的蛋白质磷酸化
5·5 钙与钙调素的生理功能
6 钙信号的研究方法
6·1 细胞内自由钙离子浓度的测定
6·2 钙调素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具有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信号转导
1 酪氨酸蛋白激酶与磷酸酶
1·1 酪氨酸蛋白激酶(PTK)
1·2 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
2 具有受体功能的酪氨酸蛋白激酶(RPTK)
2·1 基本结构
2·2 亚类
2·3 RPTK的活化与活性调节
2·4 信号转导——Ras途径
3 具有受体结构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酶(RPTP)
3·1 类型与结构
3·2 配体
3·3 信号转导功能
4 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
4·1 结构
4·2 信号转导——JAK-STAT途径
5 具有受体结构的丝氨酸和苏氨酸蛋白激酶
第九章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1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1·1 基本概念
1·2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信号转导中的意义
2 蛋白激酶
2·1 共同特征
2·2 分类
3 蛋白磷酸酶
3·1 Ser/Thr型蛋白磷酸酶
3·2 双重底物特异性蛋白磷酸酶
4 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的协调作用——“阴阳学说”
5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5·1 对转录因子的核转位调节
5·2 对转录因子与DNA结合活性的调节
5·3 对转录因子转录活性的直接调节
第十章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性
1·1 质膜脂肪酸代谢与信号传递
1·2 质子跨膜信号传递
2 胞内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相互作用
2·1 cAMP与Ca2+信号途径
2·2 cAMP与肌醇磷脂信号途径
2·3 Ca2+与肌醇磷脂信号途径
3 细胞对多种信号途径的整合作用
第二篇 植物篇
第十一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概况
1 环境刺激与胞外信号
1·1 环境刺激
1·2 胞间化学信号
1·3 胞间物理信号
2 跨膜信号转换:受体与G蛋白
2·1 受体
2·2 G蛋白
3 细胞内信号
3·1 Ca2+信号
3·2 双信使
4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4·1 蛋白磷酸化酶
4·2 蛋白磷酸酶
5 展望
第十二章 植物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1 植物G蛋白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
1·1 植物中G蛋白的存在
1·2 G蛋白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1·3 在体内研究植物G蛋白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2 植物细胞中具有受体功能的蛋白激酶(RLK)
2·1 RLKs的种类和结构
2·2 RLKs基因表达
2·3 RLKs的生物学功能
2·4 RLKs的信号转导
3 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信号转导
3·1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构成
3·2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的功能
3·3 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信号传递
第十三章 植物细胞的光受体与光信号转导
1 红光远红光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1 光敏色素基本特性
1·2 光敏色素信号转导
2 蓝光和紫外光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2·1 蓝光的生理效应
2·2 蓝光和UV-A受体
2·3 蓝光信号转导
第十四章 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信号转导
1 生长素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信号转导
1·1 生长素诱导的生理功能研究
1·2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
1·3 生长素诱导的基因
2 脱落酸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信号转导
2·1 ABA生物合成与生理功能缺陷突变体研究
2·2 ABA信号转导及其突变体分析
3 乙烯作用的分子基础和信号转导
3·1 乙烯的主要生理功能
3·2 植物感受乙烯的信号传递
第十五章 植物病理反应及病原侵染信号转导
1 水杨酸信号分子在植物病理反应中的作用
1·1 植物中的SA
1·2 SA与植物抗病反应
1·3 SA的生物代谢与SA糖苷(SAG)的作用
1·4 SA的作用机制:SA结合蛋白(SABP)的作用
1·5 SA信号转导途径:基因表达的调节
2 寡糖素在抗病诱导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
2·1 寡糖素的种类和结构
2·2 寡糖素的产生与转移
2·3 几种寡糖素的生物学活性
2·4 寡糖素信号转导
3 脂肪酸信号分子在植物病理与愈伤反应中的作用
3·1 植物申的脂肪酸信号分子
3·2 脂肪酸在植物病理反应中的作用
3·3 茉莉酸作为伤害信号的研究
第十六章 机械与伤害刺激信号转导
1 机械刺激信号转导
1·1 机械刺激对植物形态建成的作用
1·2 胞液Ca2+的变化介导机械刺激信号
1·3 CaM参与机械信号转导的证据
1·4 机械信号被感受的可能机制
2 伤害刺激信号转导
2·1 化学信号
2·2 物理信号:电信号
第十七章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控制与信号转导
1 细胞增殖调控及信号转导
1·1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1·2 细胞增殖与细胞信号转导
2 拟南芥花发育过程申信号转导的遗传分析
2·1 营养态向生殖态的转变
2·2 花序分生组织的形成
2·3 花器官的形成及其决定
2·4 花器官的生长和分化
附录 本书常见缩写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