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细胞生物学的内容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全书共17章,分别阐述细胞的基本概念、物质的跨膜运输及胞内运输、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粘连的基本特征与分子机制,还对癌细胞、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进行了专门阐述。每一章既涵盖了基本内容,又反映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全书有大量有助于正确理解相关内容的图表和照片,书未附有词汇表和索引。
样章试读
目录
- 简目
前言
致谢
编写人员
缩写词
第1篇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细胞? 3
第2篇 膜及运输机制
第2章 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转运 41
第3章 蛋白质的膜定向转移 123
第4章 蛋白质在膜之间的运输 197
第3篇 细胞核
第5章 细胞核结构与转运 267
第6章 染色体 328
第4篇 细胞骨架
第7章 微管 419
第8章 肌动蛋白 493
第9章 中间纤维 545
第5篇 细胞分裂、凋亡与癌症
第10章 有丝分裂 579
第11章 细胞周期调控 631
第12章 细胞凋亡 685
第13章 癌症一一原理和概述 723
第6篇 细胞通讯
第14章 细胞信号转导原理 759
第15章 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粘连 829
第7篇 原核及植物细胞
第16章 原核细胞生物学 907
第17章 植物细胞生物学 981
词汇表 1040
蛋白质擞据库索引 1066
索引 1068
目录
第1篇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细胞? 3
1.1 导言 3
1.2 生命始于一种自我复制的构造 6
1.3 原核细胞由一个单独的隔室组成 8
1.4 原核生物适应在多样的环境下生长 10
1.5 真核细胞含有多膜分隔的隔重 11
1.6 膜使细胞质保持具有不同环境的多个隔室 12
1.7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并有核膜包围 13
1.8 质膜使细胞保持内稳态 16
1.9 细胞中的细胞z 有包膜的细胞器可能来自于内共生 19
1.10 DNA 是细胞的遗传物质,但是还有其他形式的遗传信息 20
1.11 细胞需要DNA 损伤修复机制 22
1.12 线粒体是能量工厂 23
1.13 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提供动力 24
1.14 细胞器需要蛋白质特异性定位机制 25
1.15 蛋白质的跨膜运输 26
1.16 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输 28
1.17 蛋白质折叠与解折叠是所有细胞的基本特性 29
1.18 真核细胞的形态是由细胞骨架决定的 30
1.19 细胞结构定位的重要性 33
1.20 信号转导通路实施预定的反应 35
1.21 所有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和分裂的细胞 36
1.22 分化产生了特化的细胞类型,包括终末分化细胞 37
参考文献 38
第2篇 膜及运输机制
第2章 离子和小分子的跨朦转运 41
2.1 导言 4
2.2 通道和载体是膜转运蛋白的主要类型 43
2.3 离子的水合影响它通过跨膜孔道的流动 46
2.4 跨细胞膜的电化学梯度产生膜电位 47
2.5 K+ 通道催化选择性和快速的离子渗透 49
2.6 不同的K+ 通道用相似的门控藕联不同的激活或失活机制 54
2.7 电压依赖的Na+ 通道被膜去极化激活并转换电信号 57
2.8 上皮Na+ 通道调节Na+ 的内稳态 60
2.9 膜Ca2+通道激活细胞内功能 63
2.10 Cl 通道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67
2.11 水通道选择性转运水 7l
2.12 动作电位是依赖多种离子通道的电信号 74
2.13 兴奋收缩糯联激活心肌和骨儒肌 77
2.14 一些葡萄糖转运蛋白是单向转运体 81
2.15 同向转运体和反向转运体介导锅联转运 83
2.16 跨膜的Na+ 梯度对于很多转运体的功能是必需的 86
2.17 一些Na+ 转运体调节细胞内或细胞外pH 90
2.18 Ca2+-ATPase把Ca2+泵进细胞内的储存隔室中 94
2.19 Na+ /K+-ATPase维持质膜的Na+和K+梯度 98
2.20 F, Fo-ATP合酶将H+运动与ATP合成或水解藕联 101
2.21 H+-ATPase把质子转运出细胞质 103
2.22 展望 106
2.23 总结 107
2.24 补充能斯特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108
2.25 补充:大部分K+通道都经历整流 110
2.26 补充:阴离子通道的突变引起囊性纤维变性 112
参考文献 114
第3章 蛋白质的膜定向转移 123
3.1 导言 124
3.2 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易位进入分泌途径(概述) 126
3.3 蛋白质使用信号序列定向到内质网来进行易位 129
3.4 信号序列被信号识别颗粒CSRP) 识别 131
3.5 信号识别颗粒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停泊在内质网膜上.132
3.6 易位子是一种引导蛋白质通过的水性通道 135
3.7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其翻译和易位是搞联的 139
3.8 一些蛋白质翻译后才进行定向移动和易位 140
3.9 ATP 水解驱动蛋白质易位 142
3.10 跨膜蛋白穿出易位通道进入膜脂双层中 145
3.11 跨膜蛋白的方向在它们被整合到膜中时就已经决定了 148
3.12 信号序列由信号肤酶切除 150
3.13 脂性GPI 添加到某些易位后的蛋自质上 151
3.14 许多蛋白质在易位时发生糖基化 153
3.15 分子伴侣帮助新易位的蛋白质折叠 155
3.16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在蛋白质折叠时保障形成正确的二硫键 156
3.17 钙联结蛋自/钙网织蛋白陪伴系统识别糖类修饰 159
3.18 蛋白质组装成复合物的过程受到监控 161
3.19 ER 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最终被返回胞质溶胶中降解 162
3.20 ER 与细胞核之间的通讯阻止未折叠的蛋自质在腔中积聚 165
3.21 ER 合成大部分细胞磷脂 168
3.22 脂类必须由ER 运到其他细胞器的膜上 171
3.23 膜的脂双层中,内层与外层脂类组成不同 172
3.24 ER 按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再进行细分 172
3.25 ER 是一个动态的细胞器 176
3.26 信号序列也用于定向运输蛋白质到其他细胞器 179
3.27 蛋白质输入到线粒体中起始于在线粒体外膜上识别其信号序列.180
3.28 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中的复合体在线粒体蛋白的输入过程中相互合作 182
3.29 蛋白质输人叶绿体时也必须跨过两层膜 184
3.30 蛋白质在被运进过氧化物酶体之前先进行折叠 185
3.31 展望 187
3.32 总结 188
参考文献 190
第4章 蛋白质在膜之间的运输 197
4.1 导言 197
4.2 胞吐途径概述 201
4.3 胞吞途径概述 206
4.4 膜泡介导的蛋白质运输的概念 210
4.5 信号介导的蛋白质运输和批量蛋白质运输概念 213
4.6 COPⅡ-有被小泡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 214
4.7 从内质网逃逸的驻留蛋白被回收 218
4.8 COPⅠ-有被小泡介导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的逆行转运 220
4.9 关于通过高尔基体的前行转运的两个模型 222
4.10 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的保留依赖于其跨膜区域 224
4.11 Rab GTP酶和系链是两种控制膜泡靶向运输的蛋白 225
4.12 SNARE 蛋白可能介导膜泡与靶膜的融合 229
4.13 胞吞过程通常由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介导 233
4.14 接头蛋自复合物连接网格蛋白和跨膜的待运蛋白 238
4.15 某些受体从早内体进入再循环,而其他受体在溶酶体中被降解 241
4.16 早内体成熟为晚内体和溶酶体 244
4.17 溶酶体蛋自的分选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网状结构 246
4.18 极性上皮细胞运输蛋白质到顶部和基底外侧部质膜 250
4.19 某些细胞储存蛋白质用于分泌 253
4.20 展望 256
4.21 总结 256
参考文献 257
第3篇 细胞核
第5章 细胞核结构与转运 267
5.1 导言 268
5.2 细胞核表型在不同细胞类型和生物体中有区别 270
5.3 染色体占据不同的区域 271
5.4 细胞核包含非膜界限的亚单位 272
5.5 某些加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特定的区域,预示有潜在结构存在 275
5.6 细胞核的界限是核被膜 277
5.7 核纤层在核被膜之下 278
5.8 大分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主动运输 280
5.9 核孔复合体是双向通道 282
5.10 核孔复合体由核孔蛋白组成 285
5.11 蛋白质通过核孔选择性运人细胞核 288
5.12 细胞核定位序列使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 290
5.13 细胞质NLS受体介导细胞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291
5.14 从细胞核中输出蛋白质同样是受体介导的 294
5.15 Ran GTPase控制细胞核运输的方向 296
5.16 基于细胞核转运机制的多个模型 299
5.17 可调控的细胞核运输 301
5.18 多种RNA 从细胞核输出 303
5.19 核糖体亚基在核仁中装配,通过输出蛋白输出 306
5.20 tRNA通过专一的输出蛋白外运 307
5.21 信使RNA以RNA-蛋白质复合体的形式输出细胞核 309
5.22 hnRNP从加工位点移动到NPC 312
5.23 mRNA 的输出需要几种新因子 313
5.24 UsnRNA复合体的输出、修饰、组装复合体和输入 315
5.25 microRNA 的前体从细胞核输出,在细胞质进行加工 316
5.26 展望 318
5.27 总结 320
参考文献 321
第6章 染色体 328
6.1 导言 329
6.2 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330
6.3 染色体具有显带特性 332
6.4 真核生物DNA 含有结合到染色体支架上的拌环和结构域 334
6.5 特定的序列使DNA 附着到问期核基质上 336
6.6 着丝粒对于染色体分离是必需的 338
6.7 芽殖酵母(S.cerevisiae) 的着丝粒具有短DNA 序列 340
6.8 着丝粒结合着一个蛋白质复合体 341
6.9 着丝粒可能含有重复的DNA 序列 342
6.10 端粒以一种特殊的机制进行复制 343
6.11 端粒封闭了染色体末端 345
6.12 灯刷染色体的延长机制 346
6.13 多线染色体形成明暗相间的条带 348
6.14 多线染色体在基因表达的位点形成膨大区域 350
6.15 核小体是所有染色质的亚单位 351
6.16 DNA 盘绕在核小体阵列上 354
6.17 核小体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基础 356
6.18 在核小体表面DNA 的结构变化多端 358
6.19 组蛋白八聚体的组装 361
6.20 在染色质纤丝上核小体的分布路径 364
6.21 染色质的再生需要核小体的组装 366
6.22 核小体是否位于特殊的染色质DNA 部位? 370
6.23 结构域的含义是包含转录活性基因的区域 374
6.24 转录的基因是否被组装在核小体之中9 377
6.25 转录中组蛋白八聚体被替换 378
6.26 核小体替换和重新组装需要特殊困子 381
6.27 DNA 酶高度敏感位点改变染色质的结构 383
6.28 染色质重塑是一个活跃过程 385
6.29 组蛋白乙酷化与遗传活性相关 391
6.30 异染色质由一个成核事件产生 395
6.31 异染色质的性质依赖于与组蛋白的相互作用 397
6.32 X 染色体经历着全面的改变 400
6.33 染色体固缩是由浓缩素(condensin) 引起的 403
6.34 展望 406
6.35 总结 407
参考文献 410
第4篇 细胞骨架
第7章 微管 419
7.1 导言 419
7.2 微管的基本功能 423
7.3 微管是由α 管蛋白和R 管蛋白组成的极性多聚体 427
7.4 纯化的管蛋白亚单位能组装成微管 430
7.5 微管通过一种独特而有条件的动态不稳定过程进行组装和去组装 432
7.6 GTP-管蛋白亚单位组成的帽状结构调节微管的动态不稳定转化 435
7.7 细胞利用微管组织中心以成核的方式启始微管的组装 438
7.8 细胞中的微管动力学 441
7.9 为什么细胞有动态的微管? 446
7.10 细胞利用几种类型的蛋白质调节微管的稳定性 449
7.11 基于微管的马达蛋白介绍 454
7.12 马达蛋白是怎样发挥功能的 459
7.13 “货物”是怎样装配到正确的马达蛋白上的 464
7.14 微管的动力学作用和马达蛋白共同造就了细胞的非对称性组织结构 466
7.15 徽管和肌动蛋白微丝间的相互作用 471
7.16 纤毛和鞭毛是运动的结构 474
7.17 展望 480
7.18 总结 482
7.19 补充材料:如果管蛋白不能水解GTP,将会怎样? 482
7.20 补充材料:光漂自之后的荧光恢复 483
7.21 补充材料:蛋白的合成和修饰 484
7.22 补充材料:基于微管的马达蛋白的运动性分析 487
参考文献 489
第8章 肌动蛋白 493
8.1 导言 494
8.2 肌动蛋白是一种持续的泛表达细胞骨架蛋白 496
8.3 肌动蛋白单体与ATP 和ADP 结合 496
8.4 肌动蛋白纤维是极性结构聚合物 497
8.5 肌动蛋白的聚合是多步骤、动态的过程 499
8.6 肌动蛋白亚基聚合之后水解ATP 502
8.7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调控肌动蛋白的聚合和组装 505
8.8 肌动蛋白单体结合蛋白影响聚合 507
8.9 成核蛋白控制细胞肌动蛋白的聚合 508
8.10 加帽蛋白调控肌动蛋白纤维的长度 510
8.11 剪切及解聚蛋白调控肌动蛋白纤维的动态 511
8.12 交联蛋白组装肌动蛋白纤维束和正交网络 512
8.13 肌动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共同作用来驱动细胞迁移 515
8.14 小G蛋白调控肌动蛋自聚合 517
8.15 肌球蛋白是基于肌动蛋白的分子马达并在许多细胞过程中起着必要的作用 518
8.16 肌球蛋白具有三个结构域 523
8.17 肌球蛋白水解ATP 是多级反应 527
8.18 肌球蛋白马达具有适于其细胞功能的动力学特征 528
8.19 肌球蛋白产生纳米级的移动和皮牛顿级的力 529
8.20 肌球蛋白受多重机制调控 531
8.21 肌球蛋白Ⅱ在肌肉收缩中的功能 533
8.22 展望 537
8.23 总结 538
8.24 补充2 聚合物的装配是如何产生力的两个模型 538
参考文献 539
第9章 中间纤维 545
9.1 导言 545
9.2 六类中间纤维蛋白结构相似但表达不同 547
9.3 1 型和E 型角蛋白是两组最大的中间纤维 551
9.4 角蛋白的突变导致上皮细胞的脆化 555
9.5 中间纤维在神经、肌肉以及结缔组织中经常表现为重叠表达 557
9.6 核纤层蛋白中间纤维强化核膜 559
9.7 各种晶状体纤维蛋白在进化上都具有保守性 561
9.8 中间纤维亚基以高亲和力组装为抗张力结构 562
9.9 转录后修饰调控中间纤维蛋白的构型 565
9.10 中间纤维的结合蛋白是偶发的而非必需的 567
9.11 中间纤维基因贯穿于整个多细胞动物进化 569
9.12 展望 571
9.13 总结 572
参考文献 573
第5篇 细胞分裂、凋亡与癌症
第10章 有丝分裂 579
10.1 导言 579
10.2 有丝分裂是一个分阶段事件 583
10.3 有丝分裂需要纺锤体(一种新型亚细胞装置)的形成 585
10.4 纺锤体的形成和功能依赖于微管及其结合的马达蛋白的动力学行为 586
10.5 中心体是微管的组织中心 590
10.6 中心体在DNA 复制的相应时期得以再生 590
10.7 纺锤体形成于原先分开的两极星体的相互作用 592
10.8 纺锤体的稳定需要染色体但可以在元中心体的条件下“自我组装” 595
10.9 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的包含动粒的特殊区域 597
10.10 动粒在有丝分裂前中期起始点形成,包含微管马达蛋白 598
10.11 动粒捕捉和稳定了与其结合的微管 600
10.12 动粒附着的差错有矫正机制 603
10.13 动粒纤维必须能伸能缩以满足染色体运动的需要 605
10.14 驱动染色体向两极运动的力量产生于两种机制 607
10.15 染色体的中板集合涉及作用在动粒上的拉力 609
10.16 染色体的中板集合也受沿着染色体两臂的作用力和姐妹动粒活化的影响 611
10.17 动粒控制了中后期转变 613
10.18 后期包括两个时相 615
10.四分裂末期发生的变化可导致细胞脱离有丝分裂状态 617
10.20 在胞质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成两个部分使两个新的子细胞得以形成 618
10.21 收缩环的形成需要纺锤体和纺锤线干体 621
10.22 收缩环将细胞分割为两个 624
10.23 细胞分裂时非核细胞器的分离是一个随机事件 625
10.24 展望 626
10.25 总结 627
参考文献 628
第11章 细胞周期调控 631
11.1 导言 631
11.2 细胞周期分析的几个实验系统 633
11.3 细胞周期需要不同事件间的协调 638
11.4 细胞周期就是CDK 的一个活性周期 639
11.5 CDK-cyclin 复合体受到多种方式的调控 642
11.6 细胞可以退出和重新进人细胞周期 645
11.7 细胞周期的进入受到严密的调控 647
11.8 DNA 复制需要蛋白复合体的顺序组装 649
11.9 有丝分裂由几种蛋白激酶协同完成 653
11.10 有丝分裂中发生许多形态学上的变化 656
11.11 有丝分裂染色体的浓缩和分离依赖凝聚蛋白和秸结蛋白 659
11.12 完成有丝分裂不仅要求周期蛋白的水解 662
11.13 检验点调控使不同细胞周期事件相协调 665
11.14 DNA 复制和DNA 损伤检验点监控DNA 代谢中的缺陷 667
11.15 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监控染色体微管连接上的缺陷 672
11.16 细胞周期失控导致癌症发生 675
11.17 展望 676
11.18 总结 677
参考文献 678
第12章 细胞凋亡 685
12.1 导言 685
12.2 Caspases 通过裂解特异性底物调控细胞凋亡 688
12.3 效应caspases通过裂解而被活化,起始caspases 通过二聚化而被活化 690
12.4 一些凋亡蛋自抑制因子OAP) 对caspases 的阻抑作用 692
12.5 一些caspases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693
12.6 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通路呈递外部信号 694
12.7 TNFRl 介导的凋亡信号具有复杂性 698
12.8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 700
12.9 Bcl-2 家族蛋白可介导并调控MOMP以及细胞凋亡 701
12.10 多结构域的Bcl-2 家族蛋白Bax 和Bak 是MOMP所必需的 703
12.11 Bax 和Bak 的活化受到其他Bcl-2家族蛋白的调控 704
12.12 通过MOMP 释放的细胞色素c 诱导caspase 的活化 705
12.13 一些经MOMP 而释放的蛋自质阻抑IAP 的作用 707
12.14 细胞凋亡的死亡受体通路通过裂解只含有BH3 结构域的Bid 蛋白引起MOMP 708
12.15 MOMP 可引起caspase 非依赖的细胞死亡 709
12.16 线粒体通透性的转变可以导致MOMP 711
12.17 很多关于细胞凋亡的发现都是在线虫中取得的 711
12.18 昆虫细胞的凋亡与哺乳动物和线虫有所不同 713
12.19 凋亡细胞的清除需要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714
12.20 细胞凋亡在诸如病毒感染和癌症等疾病中发挥作用 717
12.21 凋亡细胞仅仅是离开但并没有被遗忘 719
12.22 展望 719
12.23 总结 720
参考文献 721
第13章 癌症一一原理和概述 723
13.1 肿瘤是由单个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团 723
13.2 癌细胞有很多表型特征 725
13.3 癌细胞产生于DNA 发生损伤后 729
13.4 当某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产生癌细胞 731
13.5 细胞基因组中包含有许多原癌基因 734
13.6 消除肿瘤抑制因子的活性需要两个突变 735
13.7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737
13.8 生长因子激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741
13.9 细胞受到生长抑制后可退出细胞周期 744
13.10 抑癌因子会阻止细胞不恰当地进入细胞周期 746
13.11 具有DNA 修复和维护作用的基因的突变会增加总突变率 747
13.12 癌细胞可以获得永生 749
13.13 通过血管生成作用获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营养 751
13.14 癌细胞可以侵入到机体的其他部位 752
13.15 展望 753
13.四总结 753
参考文献 754
第6篇 细胞通讯
第14章 细胞信号转导原理 759
14.1 导言 760
14.2 细胞信号转导基本上为化学反应 761
14.3 受体感受各种的剌激源于有限的细胞信号组成成分 762
14.4 受体具有催化和放大作用 764
14.5 配体的结合改变了受体的构象 764
14.6 在信号转导通路和网络中,信号被分类和整合 766
14.7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可被认为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 768
14.8 支架结构增加了信号转导效率同时增强了信号转导的空间定位特异性 771
14.9 独立的模块结构域决定蛋白质寸白质相互作用 773
14.10 细胞信号具有显著适应性 775
14.11 信号转导蛋白经常多样化表达 778
14.12 活化与钝化反应是分开的且受到独立调控 780
14.13 细胞信号系统使用变构效应和共价修饰 781
14.14 第二信使为信息转导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781
14.15 所有真核细胞中钙离子信号都具有多种作用 783
14.16 脂类和脂源性的化合物是信号分子 786
14.17 PI,激酶调节细胞形态与基本生长及代谢的活化 788
14.18 通过离子通道受体的信号转导非常迅速 789
14.19 核受体调节转录 791
14.20 G 蛋白信号转导模块被广泛使用与高度适应 793
14.21 异源三聚体G 蛋白调节多种效应子 794
14.22 异源三聚体G 蛋白受到一个可调节的GTPase 循环所调控 796
14.23 小的单体GTP 结合蛋白是多用开关 800
14.24 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是细胞中的一个主要调控机制 801
14.25 双向蛋白磷酸化系统是信号转导的中转装置 803
14.26 蛋白激酶的药物抑制剂可用于研究和治疗疾病 806
14.27 磷蛋白磷酸酶与蛋白激酶作用相反并受到单独调控 806
14.28 泛素和泛素样蛋白引起的共价修饰是调控蛋自功能的另一种途径 807
14.29 Wnt 通路在成体发育和其他过程中对细胞有重要调控作用 809
14.30 酷氨酸蛋白激酶调控多种信号转导机制 810
14.31 Src 家族蛋白激酶与酶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协同作用 812
14.32 MAPK 是许多信号通路的中枢 814
14.33 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调控细胞周期 816
14.34 多种受体可将酶氨酸蛋白激酶募集到质膜 816
14.35 展望 821
14.36 总结 823
参考文献 823
第15章 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粘连 829
15.1 导言 829
15.2 细胞外基质研究简史 832
15.3 胶原蛋白支撑着组织结构 833
15.4 纤连蛋白将细胞与成胶原基质相连 838
15.5 弹性纤维维持组织柔韧性 841
15.6 层粘连蛋白为细胞提供连接底物 842
15.7 玻璃粘连蛋白在凝血过程中促进靶细胞的事古着 846
15.8 蛋白多糖参与组织水合作用 847
15.9 透明质烧是结缔组织中含量丰富的葡萄糖胶聚糖 852
15.10 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是细胞表面复合受体 854
15.11 基底膜是特化的细胞外基质 856
15.12 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 858
15.13 大多数整联蛋白是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受体 863
15.14 整联蛋白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866
15.15 整联蛋白和细胞外基质在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870
15.16 紧密连接形成了细胞间的选择性渗透屏障 873
15.17 元脊椎动物的分隔连接类似于紧密连接 878
15.18 粘连连接将相邻细胞连接在一起 880
15.19 桥粒是基于中间纤维的细胞粘连复合体 883
15.20 半桥粒连接上皮细胞和基底膜 885
15.21 间隙连接允许相邻细胞间分子的直接传输 887
15.22 钙依赖的钙秸蛋白介导细胞间的粘连 890
15.23 钙依赖的NCAM 介导神经细胞间的粘连 893
15.24 选择蛋白控制循环免疫细胞的粘连 896
15.25 展望 897
15.26 总结 898
参考文献 899
第7篇 原核及植物细胞
第16章 原核细胞生物学 907
16.1 导言 908
16.2 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技术研究微生物进化 910
16.3 原核生物生命类型的多样性 912
16.4 古菌属原核生物,但却与真核生物类似 915
16.5 大多数原核生物产生一个富含多糖的结构层,称之为英膜 917
16.6 细菌细胞壁含网状结构的肤聚糖 920
16.7 革兰民阳性细菌细胞表面结构具有独特特征 925
16.8 革兰民阴性细菌具有外膜和周质空间 929
16.9 细胞质膜是细胞分泌的选择性透过膜 931
16.10 原核生物具有几种细胞分泌途径 934
16.11 茵毛和鞭毛是太多数原核生物表面附属物 937
16.12 原核基因组包含染色体和可移动DNA 因子 941
16.13 细菌拟核和细胞质膜是高度有序的 943
16.14 细菌染色体以一种特殊的复制方式进行复制 946
16.15 原核细胞染色体分离是在缺乏有丝分裂器的条件下进行的 949
16.16 原核细胞分裂涉及形成复杂的细胞动力环(cytokinetic ring) 951
16.17 原核细胞通过复杂的机制对剌激发生反应 957
16.18 一些原核生物生命周期的发育改变是必然的 962
16.19 一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内共生联系 964
16.20 原核生物可在高等生物上生存并引起疾病 967
16.21 生物膜是高度有组织的生物群落 970
16.22 展望 972
16.23 总结 973
参考文献 974
第17章 植物细胞生物学 981
17.1 导言 981
17.2 植物怎样生长 983
17.3 分生组织以重复方式提供新的生长模式 984
17.4 细胞分裂面对组织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988
17.5 有丝分裂前的细胞质结构预定了细胞分裂的方向 990
17.6 植物有丝分裂没有中心体 994
17.7 细胞分裂的动力学结构复合体在早前期预成的细胞板处构建新的细胞壁 997
17.8 胞质分裂期的分泌物形成细胞板 1000
17.9 胞间连丝是连接植物细胞的通道 1001
17.10 细胞膨大由液泡膨胀所驱动 1003
17.11 膨压的巨大压力由细胞壁内的强力微纤维所抵挡 1005
17.12 细胞壁需要松弛和重塑以适应细胞生长 1008
17.13 纤维素在原生质膜合成,而不像其细胞壁组分那样预合成组装后分泌 1010
17.14 原生质表层微管是细胞壁形成的组织者 1012
17.15 原生质表层微管具有高度动态性,能改变自身的方位 1014
17.16 散布的高尔基系统运输囊泡至细胞表面以利细胞生长 1018
17.17 微丝纤维形成网络担负细胞的物质运输 1021
17.18 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形成需广泛的特化 1023
17.19 顶端生长需要植物细胞的延伸 1026
17.20 植物细胞具有称作质体的特有细胞器 1030
17.21 叶绿体以大气中的COz为原料制造养料 1032
17.22 展望 1033
17.23 总结 1035
参考文献 1037
词汇表 1040
蛋白质数据库索引 1066
索引 1068
内容详细!印刷精美